“栗姬,我走后,你要善待我14个儿子啊!”前150年,汉景帝病危,拉住太子的母亲托孤。谁知栗姬一系列的操作,不仅葬送了自己的前程,还害的儿女不得善终。
汉景帝听完后,差点气得直接把自己送去见列祖列宗,但是他面上并未显露出什么,只是挥手让栗姬回去了。可这一闹,也让汉景帝开始重新审视太子和栗姬。
栗姬和汉景帝是少年夫妻,感情甚好,在汉景帝还是太子时,栗姬就已经备受宠爱了,但碍于栗姬的身份,在汉景帝登基后并未封为皇后,而是另选簿太后的族人为皇后。
可惜簿太后去世后,皇后失去了靠山,也就形同虚设了。而汉景帝对栗姬的宠爱则比以前更盛了,除此之外,他们之间的大儿子刘荣还被立为太子,母凭子贵,栗姬的在后宫的地位又更上一层楼。
但栗姬比较小家子气,心胸狭隘,没有大家风范,担不起一朝太后,尽管如此,汉景帝依旧期待她有所改变。直到有另外一个女人出来搅局。
这个女人就是汉景帝的姐姐馆陶公主,她长期跟在窦太后身边,从小耳濡目染,她的野心很大,绝不止步于小小的长公主之位。
栗姬和馆陶公主的恩怨是始于馆陶经常往宫中送美人。
馆陶公主为了稳固自己的权利,总是投其所好经常向汉景帝进献美人。新进宫的美人难免会分走汉景帝对栗姬的宠爱,时间久了,栗姬难免对这位大姑子心生怨怼。
其实,进献美人只是小事,真正让她们俩决裂的是栗姬拒绝了与馆陶公主的联姻。
栗姬的大儿子刘荣被册封太子后,馆陶公主就有意向栗姬一派靠拢,所以就跟栗姬提出了要把自己的女儿阿娇嫁给太子刘荣。
没想到栗姬一口就回绝了馆陶公主,她说:“太子与阿娇都不是彼此的良配,实在不适宜成婚呀。”栗姬本就对馆陶公主不满,自然也看不上她的女儿。
馆陶公主被拒绝之后,十分生气,心里暗暗下定决心:你看不上我女儿,我定让你儿子当不成太子。
之后,馆陶公主找到了王美人,她说:“我把女儿阿娇嫁给你儿子刘彻,如何?”王美人受宠若惊,也深知馆陶公主的本事和手段,当即同意了这门亲事,两人也达成了联盟。
当时仅有四岁的刘彻也很给力,当馆陶公主问刘彻愿不愿意娶阿娇表姐时,刘彻非常开心地回答:“若我能娶到美丽的阿娇表姐为妻,我一定打造一座金屋送给她。”小刘彻的回答让馆陶公主很满意,也把她逗乐了。
达成联盟后,两人里应外合,馆陶公主一边有意无意在汉景帝耳边说栗姬的坏话,说她善妒狭隘,一边有暗戳戳夸夸刘彻小小年纪颇有才华,王美人贤惠大度。
就这样,在馆陶的挑拨下,汉景帝和馆陶的嫌隙也越来越大,后来在汉景帝病的很严重时进行托孤时,不愿照顾汉景帝的子女,还对汉景帝出言不逊,两人就彻底离心了。
反观王美人,在馆陶公主的助力下,和汉景帝的感情越来越好,当他对栗姬彻底失望时,也很乐意投进王美人的怀抱。
王美人还是个有点手段的聪明人,她没有沉溺在帝王的宠爱里,而是清醒地谋划自己的以后的路。她暗中找到朝中的一位大臣,对他说:“明天,你向皇上奏请立栗姬为后。”
到了第二天,这位大臣果然跳出来向汉景帝奏请:“子当以母贵,母亦当以子贵,如今太子的母亲没有封号,应当封为皇后。”
汉景帝本来就与栗姬离心了,如今还敢怂恿大臣立她为后,汉景帝彻底怒了:“这是你为人臣子应当说的,来人呀,把他拉出去砍了。”汉景帝顺便来了个杀鸡儆猴。
但是他还不解气,接着,她又下了一道诏书:废黜刘荣的太子之位,贬为临江王;栗姬打入冷宫,无召不得出。
这一系列的圣旨都把栗姬打蒙了,她根本不知道犯了什么错,也不知道自己怎么得罪汉景帝了。她想去见汉景帝一面,但他对她已然失望透底,不愿再见她了。失去荣宠被打入冷宫后,栗姬一直郁郁寡欢,最后抑郁而终了。
太子废黜了,要重新选太子,在汉景帝剩下的儿子里,刘非为人骄傲,生活奢靡;刘余天生缺陷口吃,无法继承王位;刘发生母身份卑微不得宠.....
选来选去,汉景帝最终还是觉得王美人所出的儿子刘彻最为合适,因此,刘彻被封为了皇太子,王美人也母凭子贵,被册立为了皇后。
而废太子刘荣也没有好下场,他被贬为临江王,后来因占用宗庙用地,被汉景帝扔进了大牢,最后自尽在牢狱中。
其实刘荣也是个可怜人,明明自己没有做错事,却被母亲连累被废黜了太子之位。而栗姬则因为自己的愚蠢,害惨了自己,也害惨了自己的子女,还改变了大汉历史的走向。
对此,你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