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时间长短的维度来计算,10年已占据我生命的1/4时间。四十已不惑,尚余几十年。
10年生命历程,若是用一篇文章来总结,提笔描述,总伴随强烈伤感,伤感时间流逝和各种对时间的不善待,伤感犯下的无知,伤感自欺欺人的心魔仍深潜。
看看拥有的,房与车,家庭与孩子,工作与事业,就会感激时间、感激亲朋好友,感激社会给予的安全的生活环境。那些伤感的调调就会融化在感恩、知足、珍惜的当下力量中。
若以成长的维度来衡量这十年,能清晰地看到自己走过的痕迹。这成长是生命中重大事件如结婚、生娃、创业等带来的情感、生命、思想的逐步成熟;是遭遇低谷、冲突、选择等节点时间上主动或被动得出的人生感悟;是上一代教育及原生家庭在自我身上呈现,并自己不断感知到的行为模式;是自己不断尝试了解自己的心理探索。
因没有任何物质化形态,这些成长不是所谓的成功,甚至可以说与成功无任何关系。这些成长可以被称之为经验、教训、思想或价值观,它以一种非常复杂的形态渗入到我的身心中,成为我人生观一部分。但它的形态足够复杂,却又不断变化并伴随着新的经验教训,以至于要不断修正、调整、优化甚至归零,来让这些成长有可能成为我灵魂的一部分,被我记住!
1.改变自己,成长唯一路
改变自己是所有祖宗十八代都说的一个真理,这个理念也基本占据我书柜的半壁江山。但,但是,为什么总是需要花那么长时间,非要经历那多事件才能真正认识并由能力践行这个事实呢。
人最初也就是一个受精卵,却装载那么多意识、潜意识、罪恶、恐惧和潜藏的要多深有多深的爱。一遭成人,父母打造,环境塑造。一不留神长大,就出现了各种言行不一、恐惧伤害。虽然未成年之前很多事情都不是自己干的,但成年之后所有的问题都要自己解决。若不知道都要自己解决或没能力自己解决,基本这个成为真正人这件事要延后很多年或者终生不成。比如我,方才觉知到自己40方为“人型”,比如武志红笔下无数个没有长大的巨婴。
当发现自己没有太多能力掌控自己生活及内心时,总是处于自导自演所谓悲剧和痛苦时,基本都是需要彻底改变自己的信号。这条路,我走得就比较漫长,不会不敢寻求专业人士的引领和帮助,基本都是自学,好歹基本成才。从武志红、张德芬、克里希那穆提、M·斯科特·派克、埃克哈特·托利、还有什么仁波切等等,总之就是当下、小我、灵性、觉醒、爱、内观.....
除了线上的活动,我线下阅了无数的身心灵,可见我多么羞于见人,贯穿了半生的自学道路多漫长。求神拜佛求自己,左看右看要内观!以上都是要改自己的努力。
但是有改的心和意识,就是浸泡万千鸡汤,不践行,基本上!很难!
单单放弃改变别人这个痴心、放弃好为人师、放弃道理这些事的行为,就耗费大量时间和能量,且屡教不改。总是在诸多耗能事件之后,才明白改变自己是这个世界最容易、最无公害的事情。当自己改变行为,发生持续的变化时,那才是最好的案例,最好的改变别人的道具,而且你的所言所行才能真正对你身边人发生潜移默化影响,这个影响无需你再辅以语言就可以大到惊人,至践无敌!
这个改变自己的道理简单到它一直存在,有人一开始就知道并做到了,从一开始就优秀并卓越。大部分如你我“光说不练假把式”需要耗费时间才能彻底知道并做到,走向更好更优秀的自己,也许这就是成长的代价,阅人无数,害人害己,最终走向自我成长的唯一路。
2.生命教育,成长最暖路
但在我的观念里,在物质和精神没到一定成熟度,尤其是心智的成熟和爱的能力不太具备时,生养孩子都是一件慎重的事情,都要最大限度基于对爱的信心和爱的能力传递。不能否认,那些早早生娃,健康成长的孩子与成人比比皆是。
在过去10年,作为母亲,一个最大成就是诞生一个新生命并努力去养育她。养育孩子过程中,几乎我全部认知主动或被动的改变都来自于对孩子生命教育过程中遇到的困惑、经验的延展。这个改变几乎不能用成败这个标准来衡量,因为一直在学习中,且受益者最终是我本人。孩子给予并拓展了我对生命教育认知的宽度和深度,让我感受到世界上最纯真最完美的爱,感受到为人父母最大的幸福和温暖,这些渗透到生活中,成为生命最柔软的部分,也是成长最暖的动力。
有限的我以有限的经济和精神能力尝试在改变自己、做最真实而非完美的妈妈、改变和创造合适的环境,尝试能传承给孩子一定量的爱的能力和自我成长的能力,能在成人之后花更少的时间和能量就能做到真正践行“改变自己“这个理念,给自己创造生活更多可能性。养育她,放飞她,看着她!
这个尝试一定是有失败有伤痕有伤害,这个不可也无法避免传递下去给我的孩子,她的成长照样充满痛苦,照样需要为此努力,成为更好的自己,更为另一个不同的我。
这也是修来母女一场缘分所能相互给予的。
生命教育是一个如此庞大的体系,我也是只能走进其中,窥见一斑。生命如此珍贵,我也在学习善待。言语无法有效表达收获的爱与温暖,只能靠自己的成长来影响和传承,成为生命传承过程中的一个有用的人。
3.工作事业,成长最佳路
过去10年,是我和爱人一起创业的十年,财富未能有机增加,依然挣扎在生存阶段的10年。如何更好走向未来,依旧是我们不断苦苦追寻和不断学习的课题。如何从过去汲取更好的经验教训避免以后走重复的弯路,依然需深度思考。
一直在路上,从没有标准答案,也许这就是创业者最大的无奈,但也是最大的收获。市场无限地考验你的能力天花板,生存的恐惧就不断促使你无限走向自己的极致,没有尽头。可以说,创业生来大多是失败的,成功只是漏网之鱼。创业压根就是一个悲观主义,只是创业者是乐观的悲观主义者。你唯一成功的就是,你和以前不一样。
一度对工作和生活两个分开的说法我耿耿于怀,一则是我没有分开。二则我认为工作就是生活极其重要的一部分,是一种生活方式,我很不赞成一定要清晰的界限进行区分。而且工作最大的好处就是会出现明显能被感知到职业瓶颈提醒我们需要改变,是成长最好的催化剂,这是在生活层面感知不到的。
工作占据我们大部分时间,理应被深度重视,就是农民的土地,要饭的碗。可是不知为什么工作经常被贴上捆绑自由的罪名,上班族的各种心理被大众深度抚慰,弥漫着“乖宝宝,好好干活”的怪味鸡血。我甚至一度认为,对工作这件事缺乏基础的职业教育认知是中国式公司管理成本巨大的核心原因。
我们传统主流价值观更多把工作教化成奉献的高尚感,而非基本生存的严肃性。工作是职业,就像狮子要打猎才能生存一样的职业,就应有基本的契约和职业精神。大量的职场鸡汤都在传递这个生存法则,进行二次普及教育。聪明者领悟到实践到,不管是创业还是打工,都是真正的自我创业者。反之,就是一份工作,一份甚至不职业的offer!。
我不愿回忆一个具体时间具体人带给我的成长,对我而言,那样的回忆和总结会不由自主充满浓重的主观色彩和刻意美化或苦情化,很容易自我陶醉。这种报告式的总结因为受制于文字的数量要求就能相对呈现一定的理性浓度。
10年,记忆中清晰无比的事件构成生活的骨架,更多时间被重复甚至无意识的工作和日常所填充,沉淀在我身上。现在的我,依然充满对生活、对工作的困惑和痛苦。10年,用短短文字描述沉淀下来,就是为了更好的清空已有的认知。尝试用重新的态度,深度观察看待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从那些已经习以为常、熟视无睹的日常挖掘更深的含义,更好从全新的视角践行自己的工作生活。
10年之后,很多工作生活也许依旧如此模样,但我会拥有更全更新更深更不一样的视野,那是我期待并为之努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