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的方式有很多种,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歌词上唱的
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
不管是成功学,还是现实中人们做事,总是希望自己能做好做对,体会成功的喜悦。但老子也曾经说过: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每一次的成功,如果不去总结经验,汲取教训,那么这一次的成功往往变成了枷锁,成为把你引入下一次失败泥潭的指路牌。最可怕的一种成功,就叫做“不知道怎么就成功了”
有的人因为没有分析的能力或总结的习惯,把偶然性的因素当做的必然,把现象当做了原因,甚至简单的把自己成功的因素全部归结于运气,这种“成功”其实就是失败的第一步。
在赌场里,稍微输一些筹码其实没有什么,最可怕的就是一上来就运气好赚了好多的人,这种人如果不相信自己这次成功是偶然因素,而归结为自己有“财神爷保佑”,那么后果往往是把自己的全部家产都输进去。。。彩票也是如此,每天定期买两注彩票的人是理性的,刚刚买彩票没多久就中了几千、几万元的人往往不理性,很多人因此不再承认彩票中奖率极小这个事实,不再相信这是偶然性因素,然后沉迷于研究号码规律,一掷千金的投入,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不知道怎么就成功了,在个人发展领域或者企业发展中更是如此。前段时间看吴晓波先生的《大败局》,那些改革开放初期兴盛辉煌的企业,几乎都已经成为了昨夜黄花。他们当年的成功,和当下的萧瑟相比,显得对比是如此的鲜明!在他们当初成功的时候,可能也在大会小会年终总结会上大肆谈论自己的“成功经验”,但是很遗憾,他们依然不知道自己因为什么而成功的,因此他们不仅仅后来失败了,而且失败的懵懵懂懂,几乎连翻本的机会都很罕有。
刘慈欣在他的名著《三体》里面提到过一个略带恐怖色彩的“火鸡理论”:
一个农场里有一一群火鸡,农场主 每天中午十一点来给它们喂食。火鸡中的一名科学家观察这个现象,一直观察了近一年都没有例外,于是它也发现了自己宇宙中的伟大定律:“每天上午十一点,就有食物降临。”它在感恩节早晨向火鸡们公布了这个定律,但这天上午十一点食物没有降临,农场主进来把它们都捉去杀了。
人生也好,事业也好,其实都是一场马拉松,一时的成功固然值得欣喜,但不至于喜出望外,更不应该被胜利冲昏头脑。而应该好好总结,客观分析,理性判断,让自己精益求精,才能使得“优秀成为一种习惯”。
我们在总结自己成功经验的时候,是不是能够更加谦卑一些,更加客观一些,或者更加科学一些呢?老祖宗教给我们一个很好的方法,就叫做复盘。
复盘最早是一个围棋术语,目前被广泛应用到股市等金融交易市场。对于个人或组织来说,把自己成功的各类项目用复盘的形式去重新解构分析,找出亮点不足,分析原因,规范下一步行动尤为重要。个人成长复盘主要有四个环节:
明确目标
找出自己做这个项目的目的和目标是什么,明确自己做事的初心和结果是否相同,即便“无心插柳柳成荫”,也要找到最初始的想法和规划。
评估优劣
找到自己完成这个项目全过程中的亮点和不足。不管是找亮点还是查不足,一定要秉持三个原则:
客观中立
不带情绪
不做辩解
这意味着你自己认为这个方面是好的,就记录在亮点那里,你认为还不够,就放入不足,不需要带着情绪的写XX太棒了,XXX糟透了!这样的词句,也不要写“因为XX原因,而造成XX”这样的话。只“陈列事实”,把它们分别放入亮点和不足的区域中即可。
分析原因
在这个环节认真找到造成问题的原因,或者发挥出色的原因,为下一步行动提供参考依据。分析原因,最忌讳的是围绕某个低层次的理由打转,这时候需要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把问题背后的因素抽丝剥茧般找出,这样距离彻底解决掉就只剩下一步之遥。
提出行动
对于分析透原因的优缺点去采取行动:好的继续坚持,不好的杜绝,需要加强的,新想到的抓紧落实。这样分成:
开始去做
继续坚持
下不为例
这三个类型,分门别类的去展开行动。
楚汉相争,西楚霸王项羽攻必克,战必胜,多次打的汉王刘邦丢盔弃甲,连子女老父都被俘虏。但他始终把自己“力拔山兮气盖世”当做成功的唯一因素,把破釜沉舟当做辉煌的唯一经验。逐渐的,兵越打越少,城越打越小。最后,在乌江岸边只剩下28名骑兵追随的时候,依然毫无反省之意,说:
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馀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而刘邦,几乎屡战屡败,却经常反思总结,后来世人皆知的“三不如”,就是他对自己优势劣势的分析:
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
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
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
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
你可以一时成功,你可以一世平庸,但你不可能不知道怎么就一直随随便便成功。因为有一种失败,就叫做:不知道怎么就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