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的时候,让自己昏昏入睡比保持清醒要容易得多。
一语道破阅读时状态的差异,同样的一本书不同的人阅读会有不同的感悟,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间去读也会读出不同的感觉出来,集中精力是很重要的一件事,只有那样才是真正的阅读,而非翻阅。
主动阅读的四个基本问题——
一、整体来说,这本书到底在谈些什么?
这是首先要明确的,只有了解了梗概之后才能有针对的阅读或者决定是否开始阅读。以前阅读只是拿到一本书就开始读,连提问都没有,虽然会写读后感但总无法把整本书完整的体系讲述出来,可能在阅读的初期就没有搞清楚,“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毕竟是不可能实现的事情,在以后的阅读中要加强提问,多问一个为什么。
二、作者细部说了什么,怎么说的?
好的作者文路清晰、主题鲜明、论据可靠,在细节刻画上有独到笔锋,在阅读时,对这些要加以着重记忆,要明白作者在讲什么?用什么语气讲述出来的?在底层逻辑上要努力做到搭建的更加完善,然后向上追溯,把握整体的脉络。
三、这本书说得有道理吗?是全部有道理,还是部分有道理?
“尽信书不如无书”,阅读的目的是在于拓展生命的宽度,一个人只活一次,只能经历自己的一辈子,而通过阅读可以体验多重人生,每一种都异常精彩。书中大多数观点是需要深入思考之后再决定是否相信的,读书多了你会得到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和态度,哪一方好像都是有道理的,这个时候就需要理性分析,要懂得“选择不在之间,而在之交”,属于自己心性的选择才是最应该有的选择。
四、这本书跟你有什么关系?
据说世界上只有两种事:一者关我屁事,一者关你屁事。既然选择阅读一本书,那么你和书有什么关系呢?之前一直把自己代入到主人公的身份上在他的视角去观看书中的世界,因他的经历喜悦或悲伤,看似卓有成效的阅读,过一段时间之后就忘记了当时丰富的感悟,于自己的提高作用并不大。要知道阅读这本书的目的在哪里,是为了提高技能还是愉悦身心?尤其是对一些工具书,如果看过之后不拿来用,和不看差别不太大。弄清楚和每本书的关系,可能会收获更多。
要真正完全拥有一本书,必须把这本书变成你自己的一部分才行,而要让你成为书的一部分最好的方法——书成为你的一部分和你成为书的一部分是同一件事——就是要去写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