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造了个大孽
离乡漂泊的游子们,总也放不下对家乡味道的思念。都说“每逢佳节倍思亲”,我却觉得游子们应是每逢佳节归乡胖三斤。回到家山肴海错,甘脆肥浓自然不少,可不吃上几碗“麻姑米粉”,都算不上是真正回了家,总感觉少了些“仪式感”。
麻姑米粉产于道教名山江西“麻姑山”下的南城县。相传是麻姑仙女修炼成仙后,用麻姑米制成晶莹透亮的米粉送给王母娘娘作为拜寿贺礼,由此麻姑米粉闻名天下,成为历朝历代献予皇家的贡品。近些年,因为宣传力度为零,“麻姑米粉便渐渐没了名气,作为一个吃“麻姑米粉”长大的人,我时常替它感到憋屈。
打从我记事起,家乡人们的早餐总也离不了一碗碗热气腾腾的米粉,有牛肉、猪杂、牛杂、三鲜、筒子骨、黄花菜、雄鱼头、昂刺鱼,草鱼等十多种浇头。因为喜爱,米粉成为了年节里庄重的节庆食品。平日里人们也时常把米粉作为主食,一碗热气腾腾的米粉下肚,人体所需热量与对美食的渴求在这时得到满足。听老人们说,麻姑米粉好就好在米好、水好。米是选用麻姑山谷一年一季的麻姑香米,因昼夜温差大,生长时间长,米质较好;水质在制粉工序中的地位也尤为重要,麻姑米粉需得用麻姑山清冽甘甜的天然矿泉浸泡,煮沸,只有这样制出来的米粉口感才细腻顺滑。
麻姑米粉吃法众多,分为炒、拌、煮、泡、冷吃等,要想吃到味道上乘的米粉,米粉、料、汤或拌汁,这几样一样也马虎不得。就拿汤粉来说,米粉的质量影响口感,而汤料是一碗汤粉成功的关键,很多地方的浇头和汤是分开的,甭管你是啥浇头,汤都是那么一锅;我们这的汤料是不分家的,除了牛杂猪杂筒子骨是事先卤制红烧再加高汤不离火的慢炖以外,其他汤料大多是现点现做的,食材丰富,卖相颇佳,味道鲜美。
我最喜欢的筒子骨米粉,肉质极其软烂,肥而不腻,吮一口骨髓能让你鲜到差点吞掉舌头,肉脂与汤达到完全融合,炖法讲究,需提前一天买好猪头一个,加上秘制的香料,清炖12个小时,直至猪头肉完全脱离骨架 ,再放 入筒子骨炖两到三个小时,汤汁变成醇厚的乳白色,味道十分鲜美。
家乡米粉的味道,在离家前只觉得稀松平常,并没有好吃到令人难忘。直到离开家乡求学工作,尝了别处的粉,才发觉原来家乡的米粉那样好,便多生出了几分想念与偏爱。在长沙求学期间,有几次在外面吃粉,发现从粉下锅到端上桌都花不到两分钟时间,眼睁睁看着阿姨捞一点浇头,再抖下一大勺的味精和盐,锅里捞水一冲就算做汤了。
如今每次回家前,我都会跑到小城里那些人气爆棚的米粉店,宁愿排上半天队,也要吃上一碗美味的麻姑米粉。无论行李多重,临走前我都要带走一箱米粉,好让自己在某个孤独的夜里,能煮上一碗米粉用以安慰自己思乡的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