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来聊一聊让我们即欣喜又畏惧的人工智能
为什么说即欣喜又畏惧?欣喜的是随着人工智能在高速的发展,未来人类可以从大量简单机械性的杂事中解脱,可以有大量时间和精力去发展别的更为广阔的,畏惧的是,大量的人工将被取代,贫富差距可能会加剧,就目前来说,已经有很多工作被取代了:无人超市,再到不断升级的无人自动驾驶技术,前几年3:0战胜中国围棋职业九段棋手柯洁的阿尔法围棋,甚至人工智能可以分析并做决策:法律文件处理、基金投资和病情诊断的智能程序,人工智能技术催生了无数新兴事物。
我们还没来得及享受人工智能带来的喜悦,我们就开始恐慌,未来我们需要具备哪些才能才可以不被取代呢?我们要如何教育孩子以应对未来的社会呢?
我们看看人工智能开创者马文明斯基在《创造性思维》中如何说?
一、创造性思维是应对未来最重要的能力之一
什么是创造性思维?百度百科给出的解释:它是一种具有开创意义的思维活动,即开拓人类认识新领域、开创人类认识新成果的思维活动
为什么创造性思维很重要?作者提出“人脑无非就是一个肉做的机器”但是人与人工智能的区别在与人具有自由意志,人工智能只是把人脑的思维内容物化,人工智能做不到思考、创新和创意。所以,加强人类的创新性思维显得尤为重要。
谁说的创新性思维很重要?马文明斯基,它对人工智能的愿景一直都是探索和理解人类思维背后的神秘机制。在人工智能领域成就斐然,是人工智能领域首位图灵奖获得者,麻省理工学院智能实验室的联合创始人,他在钢琴、绘画,数学,儿童发展心理学方面颇有建树。
他提出:
那么如果我们常年学习积累的仅仅是知识,而对于内在动力,主动探索能力的不重视,不特意去培训,以后可能会出现什么情况?我们的大脑可能仅仅是一个行走的百度而已。我们的大脑完全可以被百度所取代。所以我们要重视创造力的培养,尤其是我们的孩子们。正好对应着“知识不是力量,探求知识的好奇才是力量”,爱因斯坦这种教育理念。
二、什么是创造性思维
这本书讲的核心思想是关注儿童创造能力的培养。
书特别有意思,只有一半的文字是马文的,而且都不是马文为了写一本书去写这么一本书,有马文的六篇关于教育的文章组成的,编者邀请了六个不同领域的国际上顶尖的思想家评论和解读马文的文章,在书中最前沿的前几篇有四篇推荐语,都是中国最新锐,最新突出的年轻的教育家、思想家、作家们。
首先我们来看看从本书里关于创造性思维给出什么观点?
1.人和人工智能区别在哪,人具有自由意志,传统意义的教育是教会孩子知识和技能,而人工智能时代教育则强调激发学习者的内在动力,实现自我目标。马文强调目标的核心地位。
2.学习最重要的不是学习知识,那是什么?
那就是自主探索问题、寻找答案的过程才是关键。
在探索问题中学习,伟大的创造力可以来自简单的规则组合。
3.马文所理解的学生是完全活跃的主题,且是他们自己思维的创造者。传统的教育提供的思维内容,但思维创造者需要的是思维的方法和工具。
总结一下马文给的三条相关建议:1调激发学习者的内在动力,实现自我目标;2自主探索问题、寻找答案的过程才是关键;3思维创造者需要的是思维的方法和工具而非内容。
那么我们根据书中观点来分辨一下以下哪些事件属于开发孩子创造性思维的活动?
A一个孩子在机械重复100道算术题。
B孩子在拿一堆积木去自己设计一个王国,堆了一个城堡,攻打对面的怪兽,自己还编辑了一个故事。
A地理老师在教室里告诉孩子们月亮是如何影响大海潮涨潮退?
B孩子发现大海有潮涨潮退的现象,于是问了自己一个问题,为什么会有这个现象,于是在父母引导下去找百度,去翻阅了大量书籍寻找答案。
A孩子在补习奥数课,学习鸡兔同笼的规律和算术。
B孩子在课本上偶然发现鸡兔同笼应用题,开始试着自己用很蹩脚的用不同的问题去算到底多少只鸡多少只兔子,那怕是一只一只的去试。
A孩子们在教室里学习万有引力定律的公式和算法。
B伽利略做的钢珠在碗里滚动,做的实验,发现了物体本是静止或者匀速直线运动,笛卡尔因为蜘蛛的原因发明了坐标,牛顿看到苹果掉地上,于是开始研究琢磨,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请问那些是创造性的举动?那些是在学习知识内容?我想大部分人都会选择B,对的!
当然,以上的对比并不是为了显示那个是错的,或者批判那个行为,其实学习知识,甚至去记忆知识都不是一个错的行为而且目前来说是对我们学习是有一定帮助的,也是有必要的。即使在未来,我们成为了一个行走的百度百科也没有什么不好的,只是同时我们最应该具备的能力是创造性思维。只是创造性思维的行为我们必须通过我们自己去引导孩子,去加入这个思维,他们是可以共存的。大家会不会觉得你说的这些都是别人家的孩子或者几千年才出现的天才,并且这些都是老师或者是现代教育所决定的,我们作为家长似乎没有办法去做功课。
三、我们如何培养儿童创造性思维呢?
其实这本书并没有给出非常非常具体化的步骤或实操性手册之类的,因为是论文组成的,而且都是相对比较宏观的,我把一些观点和方法罗列了一下,发到群内,大家看看,并且我们拿其中一点来重点展开讨论一下。
1.用五种不同的方法来解答一道题目比一种方法解答五个题目要更适合开发创造性思维。
2.培养孩子心算的能力,并给他多多的机会去心算。
3.在孩子学习知识之前,告诉他知识地图,比如数学的三角形,现在是处于数学那一板块的那一系列的哪一个分支。
4.目标的核心地位,我们需要找到更好的方式来回答孩子们不敢提出的问题。(知识点的背景由来,比如学习生物知识之前,把科学家们探索知识的深层次动机,以及探索问题的过程,想法,目标,知识可以如何运用到生活中,展现给孩子听。)
5.印刻者的重要性
6.对待错误的看法,我们从错误中比正确中学习到的更多,我们要正确的面对错误。
7.划分班级学习不是非常赞同
8.十种不同的思维思考方法
......
我们现在来重点讲一讲第四条:目标内化
全文片段
目标在教育中具有特殊意义,因为学习某一个领域的知识的关键(很重,但易被忽略)是:将目标内化。例如:学生经常觉得数学难学,因为他们没有在学习数学的目标与自己的生活之间建立联系。老师不仅需要传授该领域知识的原理和学习技巧,也需要帮助学生建立目标体系——该领域的知识试图解决什么问题,这些问题中有什么有意思的东西。在常规教育中,这样的目标体系往往在整个课程结束时才会偶然被提及。例如,你学习了很多生物学知识,但是没有了解科学家们探索知识的深层次动机。大部分老师做不到,这导致学生死记硬背哪些与其发现和产生动因完全脱离的知识点,而没有能力将知识点与自己的目标产生联系。
我们可以怎么做呢?
1.对于小宝宝们,我们提倡多买开放式玩具,包括画画之类的,不提倡提前学习任何技术类的技能。
2.对于学习中的孩子,我们建议
A了解知识点在整个系统的知识地图
B知识点是如何产生的?
C这个知识点有什么用?
3.面对提问的孩子,我们建议
A到百度百科寻找答案,或者找专家找答案
B初步得到答案,追问一下:有类似的情况吗?或者相反的情况?
C对类似或相反的情况进行追踪,继续寻找答案。
比如我儿子最近在学习三角形
A了解知识点的整个系统的知识地图
B这个知识点历史背景,来源是怎么来的?
C发散性思维来思考这个问题:比如自行车架子、高压电线杆的支架,我们家里的摄影机的支架,小别墅的屋顶等
大家不要小看这几个步骤,可能你查一下资料,几分钟,和他讲解一下,也就是几分钟,这最多不超过十分钟的讲解,可能会引发一下一系列的创造性思维的讨论,探讨,深究,渐渐的创造性思维很可能从小就被培养起来。
我想,人工智能在未来会如何?人类在未来会如何与人工智能机器人想处?我们都不得而知,即便如此,我们也不会停止前进的脚步,不管是人工智能的大力开发及运营,或是我们人类的对人类本身思维的前进与学习。科技时代,我们永不退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