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中的心理效应》第4篇19-24章阅读感悟本周是读《教育中的心理效应》第四周,本周读19到24章,分别是:厌恶实验、认知失调、德西效应、冲动型与沉思型、依恋心理、晕轮效应。在经历前几个周阅读的困难期,本周这几个效应读起来比较容易理解。一、厌恶实验。该原理的心理学基础。条件反射原理,给予负性刺激或正性强化都可以达到习得习惯的效果。运用这个原理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形成积极的情感体验,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教学设计时要关注学习者的感受,尽量不让他产生畏难的情绪。对于后进的学生,要找他们的闪光点,并且分层落实。在生活当中,使用最多的就是心理咨询中厌恶疗法的使用,该疗法在使用当中一定要对被试者具有充分的了解,这个疗法运用起来会对被试者产生强烈的情感刺激,对某些气质类型的人不适宜。并且厌恶的条件反射和健康的情绪体验要两面综合强化协助使用方可取得较好的作用。二、认知失调。是指当两种想法不一致或相反,与行为不协调时就会感到不舒服。通俗一点说就是预期与现实的差异,让人产生的不快感。也就是旧有的经验和惯常的思维逻辑产生矛盾。他的解决途径是要改变行为,使行为符合想法;改变想法,使其符合行为;引进新的想法,改变不协调的状况。在教育教学当中,让调皮捣蛋或爱讲话的学生当纪律委员,在这种角色的促进下,他要带头遵守纪律,避免行为与其角色认知的不协调,这样孩子就会改变自己过去不遵守纪律的做法。让有自信的孩子找到成功的突破口,以点带面让他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以后扩展到其它不擅长的领域。引进新的想法,改变不协调的状况,这个对于抑郁症的治疗非常的有用,因为他们对一些事情具有极重的偏见,引入其他的补充内容,让他们改变自己的认知。认知疗法也是这一个原理的突出运用。三、德西效应。指外加报酬抵消内感报酬的现象称。德西效应说明,过度的奖励刺激不仅不能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反而有可能弄巧成拙。因为他们把主要的目标置于脑外而忠于奖励,使它们原有的学习热情降低。在教育教学中,应多从内容和方法上下功夫,使学生从内心感到喜欢学习材料,认为这是一种幸福的事情,只有在学习中达到了这种境界,才能不去计较有没有给予表扬和报酬。刻意将奖励与做某件事联系在一起,使孩子的兴趣在一定程度转移到对奖励的追求,通过调控奖励来控制学生的某些不良行为,随后逐渐减少奖励,达到降低孩子积极性的目的。奖励要以内部动机为主,更要关注自己的成长,引导他们才自我成长的方向发展。四、冲动型与沉思型。冲动型的人总想快速做答,倾向于根据几个线索形成直觉,快速形成自己的看法,匆忙做出选择,很快做出反应,他们犯的错误多一些。沉思型的学生并不急于做答,而是倾向于采取小心谨慎的态度进行深思熟虑的、计算的、分析的和逻辑的思考,先评估各种可替代的答案,然后选择较有把握的答案,他们做出的选择比较精确,但速度要慢一些。这两种人与人的智力无关,只反映两种不同的思考和行事风格。对两个类型的孩子,通过训练和自我有意识的控制,可以减少因冲动而导致的错误,拟定解题的步骤,考虑周全以后再开始解答,要注重解决问题的质量而不是速度。对于这两个类型最高的境界是又快又对的人,要做到这一条,必须掌握学科领域的丰富知识和经验,达到熟能生巧。五、依恋心理。主要是孩子对父母的依恋,开始是对母亲柔和、安全、温暖的依恋,渴望得到母亲的爱抚、赞许和爱。这就突出了做父母是一件非常复杂的事情,他要求父母要有责任心、有能力、有耐心,更重要的是要有耐心。而现在的父母都很忙,在事业和孩子之间摇摆不定,于是把孩子作为皮球一样抛来抛去,把电子产品作为孩子的有声音的电子保姆。给孩子创造更好的物质环境的同时,孩子根本是不领情的,所以现在孩子的逆反特别的严重,尤其是在青春期的时候,感觉父母不关心他们,不在意他们,感受不到父母对他们的爱。其实孩子需要的只是一个温暖的拥抱、一个肯定的微笑、一次善意的提醒、一份无条件的理解,对于依恋心理来说,其实对教师或者任何的教育工作者都具有深刻的意义。因为在某些情况下,教师扮演着类似于父母的角色,所以在关心他们学业的同时,也要对他们的情感需求。从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来看。爱和自尊的需要是最重要的,有一些孩子。在课堂上故意违反纪律,其实是要引起老师对他的关注,有些时候老师,言行举止和举手之劳,会带给学生更大的心理触动。六、晕轮效应。 对一个人的某种特征形成好或坏的印象后就倾向于据此推论此人其他方面的特征的现象,也称为光环效应,如果是消极品质的晕轮效应,还被称为扫帚效应。这种效应的产生是因为人的社会知觉往往受到个人内隐人格理论的影响,他们常常从个人具有的一种品质去推断他的另一个品质。晕轮效应是一种以偏概全的评价倾向,他的错误来源于容易抓住事物的个别特征,习惯以个别推及一般,以点带面。并无内在联系的一些个性或外貌特征联系在一起,断言必然会有另一种特征,说好就全部肯定,说坏就全部否定,一种受主观偏见支配的绝对化倾向。在教学中对优生的宠爱和后进生的冷淡和厌恶。其实这两个会造成不同的影响,被宠爱的学生往往自以为是、目中无人,一旦不如意或偶尔不受教师重视,则会由爱生恨而导致师生关系紧张;被教师冷淡和厌恶的学生,则会从教师的言行和教态中意识到教师的偏心和歧视,因而也以消极的态度对待教师,不理会或拒绝教师的要求,在学习上或品行上表现出破罐子破摔,不求进步。为防止晕轮效应的不良效果,我们应实事求是,全面的掌握学生的信息,切忌一叶障目,就凭学生的点滴了解而对学生作出评价,往往与学生的实际不相符。要全面了解学生的心理行为特点,有针对性的教育。避免因对学生的不公正品价而损伤学生的自尊心,树立学生发展的整体观念。就是不可能喜欢学生的一切,但必须承认学生是有价值的。教师本身的品德高尚、学识渊博,工作严谨、态度求实、公正的教师易对学生产生亲和力。教师的治学态度责任感、敬业精神,精辟观点、人生态度、,所有细微处都会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和成长的动力。2022年6月12日王江波写于家里
2022-06-12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人间百态,律师见得最多。五好家庭,不需要上法庭,故,所见到的多是夫妻反目,兄弟相咬,父子成仇,朋友互撕…… 今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