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口气读完的散文集,我十分乐于被散文的一字一句感动,不是思想的灌输,是细节的直逼人心。
初高中懵懵懂懂翻阅过中国各项文学大奖的一部分书目,在我略显稚嫩的理解力,充满斗争的土地是陌生的。我有关土地的回忆,只有几户人家、一群家禽... 从《阿勒泰的角落》中我真实地感到了亲切,熟悉的场景总是轻易让人热泪盈眶。我不是土地合格的言说者,李娟是。我透过这一字一句,看见了阿勒泰最深处的秘密。
孩子们的同年,都像是个秘密
一说起新疆孩子,不免俗地想起驴啊马啊、羊群牛群,多姿的生活汉族的孩子多半都羡慕过。写到那个年轻的母亲带着满脸鼻涕的小孩来店里要买玩具的时候,我也着实和作者一样愣住了。好像山里的孩子只需要牛羊就可以玩过一整个童年,他们是怎么长大的呀?他们的童年像秘密一样。看书里写他们放羊玩、挑水玩也玩的开心的时候,不由自主地掰着手指数一遍在我的成长痕迹中出现的“玩具”,从动画片、漂亮衣服、亮晶晶的糖果到杂七杂八的小玩意,数不胜数。好像小孩就是一个需要快乐欢笑的生物,所以李娟的店不出意外地进了一批玩具,撑起那些孩子的童年。孩子多神秘呀,是会长大,会和此刻完全不一样的事物。他们永远娇嫩需要保护,他们的想象力能让调皮的作者搭不上话来。这是我看过最柔软的文字,关于一群孩子,在山里的这些孩子,在李娟的笔下让我感受到了独特的活力、坚强、纯净、容易知足。
有人情味的文字最有温度
游牧民族的生活里没有定居一词,作者家的帐篷和木屋拆了又盖,盖了又拆,想着一定会再回来住这大房子,一段一段的时间过去,房子还是消散在时间的洪流里了。那座山里几乎没有李娟的母亲没有去过的地方,一个人在山里背对着家人有所希望的走着,在李娟独自守在帐篷边的眼神中回来。像我这么大的孩子有过留守的经验不是稀罕事,父母偷偷抹着眼泪在天黑之前离开的时候心里已经在幻想天亮以后孩子该怎么大吵大闹了吧。如果文学有体验的功能,李娟的担忧,我能够感同身受,更加觉得这些文字不忍卒读。我也希望我的外婆,还能有机会像李娟的外婆一样,调皮并且唠叨,再活到九十岁。
有故事的老人总是不少见,少见的是对生命的肃然起敬。小时候玩心重,外公外婆抱着我念叨着旧人旧事的时候我睡得最沉。补破鞋老人的身影隐隐约约地重合着我半梦半醒见听着的故事。那个残疾的老人没有脚,所以不需要写字,没有了爱情,也不需要再离开,还有生活,还需要接受与自己无关的破鞋子。要是我一定会频繁地光顾他的生意,所以在不知名的帐篷外有着破旧的行李的时候,李娟就高高兴兴地把所有的旧鞋子翻了出来。
记忆里的土地再美也不为过
“雪地灿烂,天空耀眼。”李娟不遗余力地描写阿勒泰的色彩的时候,人们经常陷入忘记和拾起的巨大迷惘。奔着五光十色的生活走向城市,在城市摸爬滚打又贪恋内心深处土地的温度,记忆里的阳光灿烂、天空耀眼。养育着城市人的那村那人那狗那土地要是不能忘的话,《阿勒泰的角落》就是这样的月光宝盒,一打开就能看见过去的天光鲜红,鸡鸭成群。回忆各有不同,感触总是相似。
妈妈的调皮、外婆的可爱、阿勒泰山里的风土人情、形形色色的顾客、荡漾着温情的文字真实得让人窝心。《阿勒泰的角落》写着老鼠、小孩、老人,写着生命常含喜悦。
找到根基,才会踏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