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六早上和往常一样,醒来是五点半,偷懒一会儿,六点起床,收拾完毕本该提高自己———研读那本读了许久的《小学数学教育》,可是头脑蒙蒙的。唉,过了不惑之年,总有种“力不从心”的感觉。只有再次把那本书搁置。这是借来的书,必须尽快看完。
宅在家里不好,我必须走出去!来到集市上,看到一位卖书的老板,书摊得很开,各种各样的书让人一目了然。今天,网络发达,信息便捷,书的生意怎样呢?
正在我驻足观看时,一个昔日的学生家长把电车停下,说要买书,让我推荐一下。我说:“这本杨红缨的作品不错,她是现代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不过这些书字太小,孩子们看了对眼不好。”
那个家长说:“那本书考试考吗?”“不考”,我说。“我女儿说老师让买四大名著的,说考试要考。给你说一下,我女儿的成绩现在仍然不错,在班里占第一名,在年级里占第四。”
看着她幸福的笑,我鼓励她说:“那要好好供应!”这些书是按斤卖的,一本《三国演义》30多元,我帮她换了一本,称称20多元。我知道她的家庭状况,就说:“书是借着读的,买书太贵。先买一本吧。”其实我在想我儿子买的有,可以借给她女儿看。
古有《黄生借书说》说“书非借不能读也。”因此儿子小时候,我陪他几乎借遍了图书室里的书。2009年至今他读过很多书,他的阅读量远远超过了我。
前苏联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我坚定地相信,少年的自我教育是从读一本好书开始的。”当孩子们能够进行自我教育时,我们的家长是不是要省心些呢?关键是哪本书是好的,哪本书可以开启孩子的心灵。
读书就要读名著,不读无名小辈的作品,技术含量低,瞎浪费时间。中外名著很多,哪些适合孩子的口味呢?
不同的年龄段读的书是不一样的。低年级以读故事为主,主要包括童话故事,寓言故事,名人故事等;三四年级在读故事的基础上读一些人物传记,英雄人物故事,五六年级可以读一些中短篇小说,再高的年级长篇也可以读。
童话,让孩子插上想像的翅膀,人物传记,给孩子树立一个榜样。读一本好书就好比和一些高尚的人在谈话,思维在不断地碰撞,谁能说碰不出智慧的火花?
2009年,儿子快十岁了,我才开始让他读书。如果不是我读了那本《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的书,我是不会让孩子读课外书的。
那些年,每每心情不好时,我就去超市的书架旁蹭书看,看到最后再买上一本两本。那些年的阅读没有计划,很随意,看上啥就买,其实有些书到现在还没有看过。
第一次中考后,感觉成绩不好,想复习一年,就让父亲带着去书店。一口气买了几本复习资料,几乎花完了父亲口袋里的钱。可是那些资料,我后来根本没有做完。现在上高中的儿子,买过的好多资料都没有做。
所以,买书不能盲目,量力而行。要么,买了就要让书发挥作用,不能白白浪费金钱。父母挣的都是血汗钱啊!
有钱的老板,家里书柜上放满了书。读书可以修身养性。
如今再去超市,几乎没有了书,几本书无人问津。问收银的,说:“这些书没人要了!”曾经超市里摆满了琳琅满目的书,如今只剩下几本破旧不堪的书,被风吹得乱七八糟,真是悲哀啊!书的生意怎么没有吃的穿的卖得好呢?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价值观。邻居老翁,茶余饭后总爱拈起书看个不停。邻居幼童,爷爷拿棍打也不愿意坐在书桌前学习。
有了培养儿子的失误,我在侄儿侄女的培养上,从一年级就让他们读书。我侄女基本上喜欢读书,我知道她是读了加拿大作家蒙哥马利写的《绿山墙的安妮》那本书后喜欢读的。
那本书是我精心为她挑选的,讲的是一个叫安妮的女孩怎样成长怎样成才的故事。而我侄儿还需要慢慢引导。我在学生的培养上也是从一年级就让他们读的。我知道读书的功效不是一天半月就有的,它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孩子们有了兴趣,养成了习惯,不知不觉就成长起来了。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如今的我,想有计划地读书,却没有精力。只可惜浪费了17年时光(参加工作20年,前三年还看书学习,后来读的书屈指可数)。
有生之年,做自己喜欢的事儿,不留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