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天前,我练字用的那个号给友友雨人的伞两年前的一篇文章留言,字里行间感叹过往都是回忆,而时间太匆匆。友友回答称:“想想当年挺有意思,现在再也没那劲头了。”
不晓得友友所言的“没劲”意指其文章提到的“发布音频”一事,还是也关乎写作一事呢?未及细问,然而我先入为主地想到了写作。若因我会错意而冒犯,还请友友宽宥。毕竟,我们是因为写作,而来到这里,彼此认识的。
现实告诉我们:世界上唯一不变的是变化。两年多以来,仅就简书也有诸多变化——平台在变,熙熙往往的写文者们也各自在变。雨人的伞是两年来与我仍有点来赞往的简友——屈指可数者之一。她的英语好,偶尔会翻译些英文小短文。在这个平台玩翻译的——恕我孤陋寡闻——目前她是独一份。她也练字,写得工整娴雅;她还会给其家人做漂亮的小点心。现实中我不认识她,但她的文字动态告诉我,这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
诚然,在平台里尽管熟识的简友不多——这种“熟识”也仅限于常读其文字而产生的一种熟悉亲热感——但掰着手指头数,也还能数满十个手指头。除了上面提到的雨人的伞外,雅典娜14333、素心姐、月华友、文言老师、友友23f7d604644a、丰泽、子心老师、醍醐、王老师、管理兄等等,大家因为文字而相遇相知——熟不熟没关系,现实中是否有交集也不重要,精神层面有过交流,缘分就刻在那里了。
前些日子公司内训,我给同事们讲了一堂课,课题我取名为《网事不如烟》,总之班门弄斧地讲了大数据、线上沟通、网络安全等杂七杂八一大堆。其时,我重复传达一个观念——互联时代,线上线下的界限会越来越模糊,而坦诚是我们始终要秉持的原则。这一原则,放之如简书这样的写文平台,也同样适用,甚至是必要。
写文发文,在某种程度上,就是交流,与各路朋友交流。说到交流,本人不免嘴痒想汇报自己近来的变化。毫无疑问,本人也一直在变,不仅限于变帅这方面(画外音:臭不要脸);更在于“变心”,如在于玩文方面,有许多想法在变。曾几何时,我要求自己得写牛叉的文字,文体要正儿八经;而今,无所谓了,随性随心就好,想到哪写到哪。曾几何时,我觉得时间宝贵如沙漠之水,简友参差不齐的文字大可不看;而今,我会专门抽出时间,认真读读关注中的几个文友的文字,不在于有意无意,而在于了解和——交流;曾几何时,自以为写文就写文,扯其他的淡没必要,而今,觉着多一些玩法,多一些接触,可多一些乐趣......一言总结之,我逐渐不那么“闭门造车”、“闭关锁心”了。
在可预见的未来,写作这条主线任务不变,其他方面可作各种尝试和调整,方不至于落入平淡和枯燥的窠臼。我们人大多如此——喜新厌旧乃普遍心态。我们可努力地尽量做到喜新不厌旧,兴许便会觉得所坚持的事情会更好玩、更有劲了。
按照国际惯例,在小文的最后,我要表达祝愿了:那些个我在简书认识的友友们,愿你们在写作中,享受更美好的滋养,体悟更绚丽的内心。虽说是惯例,祝愿是诚挚的。
文/若安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