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被打了,究竟要不要打回去呢?不打,感觉不能忍气吞声;打回去好像价值观不对。那么,到底怎样做才是正确的呢?
豆豆是小学一年级的孩子,有一次因为办黑板报的时候,他被一个比他高半头的女孩打。当时豆豆非常生气,但他还没反应过来,那个女孩就走开了。他虽然很生气,但冷静地走到女孩跟前,对她说:“打人不对,如果你不同意我的做法,你可以说出来。”
女孩听到豆豆说的话,犹豫了一下,马上给豆豆说了对不起。
在这件事中,豆豆的做法非常好。他用语言的力量震慑到了那个女孩,表现出了自己的大度和勇气,不仅没有激化矛盾,还让女孩从中得到了教训,同时豆豆也发泄了自己的情绪。
对于小孩子,在外面遇到被打的情况,我们应当教给孩子三部曲:“斥责、制止、躲避或寻求帮助。”
斥责就是严厉告诫对方,这种打人的行为是不对的,在气势上震慑对方。
制止就是面对小朋友打过来的小巴掌,可以迅速地抓住对方的手腕,这样对方就动不了,无法打人。抓住手腕的同时,告诉对方:打人是不对的,你不能打人。
当孩子无法制止时,为了避免受到更大的伤害,孩子就要及时躲避,离开现场或寻求大人的帮助。
对于大一点的孩子,很多打人的行为是故意的,处理原则基本一致。因为如果打回去,会造成更大的伤害。
重要的是,我们要让孩子知道:不还手并不是软弱可欺,更不是懦弱,而是懂礼貌、懂谦让,懂得解决问题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