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出是最好的输入
#见:“诗和远方”中的“无为”,一个事实包含着几种可能——通过这首诗,顾城告诉了我们“生活中充满着不确定性”。
“意义”与“意境”,读中国古代诗歌,我们最终的诉求就是“意境”——超越物理意义和事实,达到心理上的一种境界。
“苟且”与“诗和远方”,单个的要素没有什么意义,要素要一起涌现出来,就会生成一种特殊的事件。真正有认知能力的人,总能够从要素中预演出一个事件出来
《遥远的救世主》:高手才能看见的“事件”,要素对所有人都是透明的,谁都能看得见,但能从中看出事件的人,才是高人。
“瞪着眼”看世界 & “眯着眼”看世界,当你把要素看得越清楚的时候,事件往往就越不清楚。换句话说,你对“有”的感知越清晰,对“无”的感知就会越渺茫,甚至没有。所谓“坏战略”,就是“只关注要素,不关注事件;只做加法,不做减法;瞪着眼看,而没有眯着眼看”。
听完今天的课,大家可以问自己一个问题:我平时看世界,看人际关系,看自己眼前要做的事情,是习惯于“瞪着眼”看呢?还是“眯着眼”看?
当你把要素看得越清楚的时候,事件往往就越不清楚。换句话说,你对“有”的感知越清晰,对“无”的感知就会越渺茫,甚至没有。而要素谁都能看见,只有从中看出事件、看出“无”的人,才是高人。
#感:@徐尧Nicholas 上周回学校做分享,在跟学弟学妹们建议大学期间不应该做的三件事之外我给他们讲了一个新概念“跳出思维”。
具体是,凡事应该跳出当前的角色来考虑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
例如作为大学生不应该以大学生的身份,而应该站在几年后离开大学,进入工作岗位后的角色,来思考大学期间应该学些什么,把握什么?
当你进入职场,不应该以老老实实工作的职员来思考日常,而要去想究竟五年后、十年后、你希望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状态?
是专业度极高,有行业影响力,还是进入最前沿的领域,做想做且不用出卖自己时间的事情?
亦或是其他。
然后以此倒推,什么该坚持?什么该舍弃?什么该拒绝?什么该专注?一切都会清晰明了。
我觉得“跳出思维”和今天的课程有很大的契合性,跳出就是让眼睛主动缩小了。
眯着眼看,主动对“无”进行感知,这样才会洞悉一切。不禁想起“青梅煮酒论英雄”中,曹操对袁绍的评价。玄德曰:“河北袁绍,四世三公,门多故吏,今虎踞冀州之地,部下能事者极多,可为英雄?”
操笑曰:“袁绍色厉胆薄,好谋无断,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非英雄也。”
#思:@佛祖门徒 伯凡老师好,今天的课程,让我想起雍正王朝中的一个情节。康熙的皇位继承人悬而未决,夺嫡之势愈演愈烈。
这时恰逢康熙执政60年。带兵在外的十四子呈献的贺礼被八子换成一只死鹰,结果却是四子和八子被惩罚,尚未继位的四子雍正心灰意冷。
但其僚幕邬思道却由此看出,康熙是为了四子能够顺利继位而苦心安排的这一切。
因为十四子手握兵权,八子党羽遍布朝野。康熙要让作为孤臣的四子成功继位,就必须通过这种方式先稳住老八和老十四。
从这个故事可以看出老师课里所说的“瞪眼看”和“眯眼看”两者的区别。
#行:@王钰 《遥远的救世主》十年来我读了大概有三遍,改编成的连续剧《天道》也隔几年看一遍,里面的丁元英能掐会算,是个非常神奇的人物。
其实是认知能力超强的一个人。
这本书里面的很多人物都很值得反复推敲和研究。而且书中几个人物相处的方式也很值得学习。比方说女警察和她的闺蜜开餐厅如何分配利润,以及丁元英如何设置分配股份等。
我终于明白为什么有些字,越看越不确定就是这个字了。原来是自己太看重要素,而没有把这些要素生成为事件。瞪着眼看世界的时候,学会多眯着眼看世界。
看清楚了自己,才能够提高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