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手机的通讯录里有多少个电话?你的微信上有多少人?学校里有多少同学?公司里有多少同事?最后,有多少人你可以毫无顾忌向他借钱?阿光一连串的问题,让我陷入了沉思。)
上个周末,约了好久没见面的阿光去杭师大打了一场篮球,明显地感觉到他的篮球状态不错,矫健的步伐,柔和的手感,神准的三分,就像以前带我打球时那样,顿时又充满了崇拜感!
在以往,一场酣畅淋漓的篮球之后,最惬意的事一定是喝点饮料,各种神吹狂侃。但是这一次,我们没有,确切地说,是他的状态引导了我,我们找了一个安静地方慢慢地聊了很多。
他突然问我,大山,你有手机吗?我说废话,肯定有。你手机的通讯录里有多少个电话?我看了一下通讯录最下面的数字,有点惊讶,怎么会这么多,我是一个超级大 I(内向)的人,怎么会有这么多电话,然后他又让我看看微信上的人数,依然很惊讶!就在我惊讶的时候,他又问了我一个问题,如果让你去借钱,你觉得能够有多少人会借给你?我说不知道。他接着问,有多少人你可以毫无顾忌地向他借钱?有多少人自己没钱,自己去借钱然后再借给你?阿光一连串的问题,让我陷入了沉思。
阿光看着我半天说不出话来,一个冷笑过来,那一刹那,我的心好像被凉到了。阿光说,如果可以通过银行贷款,哪怕是利息相对较高的个人借贷,我都会优先选择,而不是选择和熟人无偿地借用,因为开口好难,人情好重,面子好尴尬,你说这样的钱即便借到了,你心理会轻松吗?我下意识地冒出了一句话,难道你对我也是这样的感觉吗?“不一样,我跟你是朋友,跟他们是熟人”,阿光立即回答道。
根据他的观点,人脉是用来交换利益的,大多数人在人际交往的时候第一原则是你值不值钱,值多少钱,再选择是否跟你交往;朋友是用来相处的,朋友是有事没事就会想起的,即便有经济来往,但那不是最初的目的。前者每次见面都是笑脸相迎,服务周到,即便不见面还是嘘寒问暖;后者是淡淡的水,无论何时,你总会下意识地想起!
端起一杯啤酒,一饮而尽,对着我说,大山,你刚才问我,我的篮球状态怎么调整的这么好,因为我这半年干的最多的事就是好好看家,好好吃饭,好好学习,好好锻炼。离开觥筹交错的职场,也就只有半年的时间,静下心来,总结之前的经验和心得,趁着周末,偶尔给好朋友的团队做个分享,没想到内心反倒更有力量和幸福。我仿佛有一个感受:先做好自己,才有资格为了别人!
我想,在这个集体向钱的时代,我们对待人际关系要有一个能够让内心保持平静的理念:当别人开口向你借钱的时候,说明你在别人心中是值得信任的;当你开口向别人借钱的时候,别人不借给你是常态,借给你是情分!带着这样的理念,或许你能够更加平静!
我想,阿光的感受,也绝对不是他一个人才有的,或许是一群人的共鸣:人脉≠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