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我国中低收入人口流动情况的观察指标有很多,其中很有趣的一个是各地区彩票销售量的变化。
过去的几年间,四川、河南、贵州、广西等中西部省份的彩票销售量增速领先全国,这与大量“新产业工人”(农民工)从东南沿海省份回流的实际情况相吻合。
显然,彩票的主力购买群体是“新产业工人”等中低收入人群,他们在辛苦出卖劳动力的同时,也希望能通过运气改变自己和家人的命运。
人到中年后为何开始炒股?本质上,办公室里顶着啤酒肚,可能还头顶微秃的中年男和建筑工地、工厂产线上的“新产业工人”在这点上并无太大区别,虽然“新产业工人”买的是彩票,中年办公男买的是似乎高端点的股票。
“新产业工人”对彩票走势图分析得头头是道;中年办公男研究K线图时也是这番模样。“新产业工人”觉得自己某天可能运气爆棚,甚至一夜暴富;中年办公男则相信自己会从韭菜群中脱颖而出,不久便可翻身。
人到中年,慢慢意识到自己并没有太多能耐和路径改变命运,自身技能点不够,外部环境也不允许,那怎么办?总得有点途径和方法来制造希望和对抗焦虑吧。要知道,很多人之所以能心情愉悦地迎接第二天,很多时候是靠着“希望”,或称之为“幻想”的支撑。
25岁时,这种“希望”是笃信自己能通过努力工作或创业改变命运。
35岁时,雄心壮志已然不在,这种“希望”就变成在本职工作外开辟第二战场。
奇怪的是,接受了自己在本职工作上平庸的人们,一旦到了股市就又会全然忘了自己的平庸。尽管从哪个角度分析,普通人都不具备拥有获取超额收益的现实条件和能力,但大部分人依然会迷之自信地认为自己是“天选之子”。宽基指数自然是看不上了,别的低风险品种也不入法眼,长期持有更不可能,似乎谈笑间已将10倍牛股尽收囊中。
而股票的嘲谑之处在于当人们经受一次次的打击,终于要接受自己也不是炒股的料了,它又会用一个恰到好处的反弹让人“重拾信心”,于是你虎躯一震,满血复活,勇猛加仓,然后...再一次惨败而归。
如此反复循环,人们一时也无法证实或证伪自己能否在股市这第二战场逆袭翻身,那便也能心安理得地继续磨。磨啊磨,等磨到了50岁,或许就能接受自己庸碌无为的一生,到时便能完全躺平。
或许这就是大多数人的宿命?
最扎心的真相在于人们以为自己是在投资时,其实大多是在投机;以为自己是在投机时,其实大多只是在赌博。
感谢你看完文章,如果本文对你有帮助,可点赞、关注,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