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提起孩子的阅读,家长总有一堆头疼的问题。给大家一些方法什么时候开始阅读更好?怎样选择适合孩子读的书?如何有效指导孩子阅读?
一 什么时候开始阅读更好
有人说:识字开始最好,3岁???
为什么我们一直强调养成阅读习惯那么重要?孩子的阅读习惯并不是要等到他认识字了,才开始去培养,而是要从小抓起,从出生开始,孩子就已经开始形成记忆和建立自己的认知模式了。孩子的语言能力是从出生起,一点点积累而成的。1.5~2.5岁,语言发展的关键期,父母多说,孩子多听。
而且还要从小培养呢?因为视觉和听觉是人类最强势的感官,一旦你的孩子习惯电子产品的声光互动效果,你很难把他拉回来阅读。如果孩子习惯了,变换的动画画面就很难再去把注意力放在书本上,因为形成动画效果一秒钟至少要有24个画面,而我们读书一秒钟可能翻不了一页。这种刺激之下,孩子对老师的上课,对书本很难有高度集中的注意力。老师的课程很难与动画片的精彩相比的。这也说为什么现在孩子越来越不专注的一个原因。这么多的脑力,电子产品看起来又非常轻松,被动的一个输入过程。要是没有阅读习惯,孩子绝对会选容易的做~看电视,他长大之后,手机一拿就上网、就打游戏,谁跟你阅读呢?
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看,专注力并非独立的心理活动,而是伴随认知活动产生的专注的听说读写、专注的思维、专注的记忆、专注的知觉、专注的理解、专注的创新。
阅读需要调动我们的视觉听觉思考。综合运用。阅读,是一件需要视觉、语言、注意力、记忆力、感觉脑、甚至运动等各脑区共同合作才能有效完成的脑力活动。但在最开始,这种合作其实是不存在的。
所以,你要趁着孩子小的时候、他的大脑还在快速建构的时候,要想办法把阅读的习惯,植入在他大脑的架构里面,有利于专注力的训练。让他的大脑习惯阅读、喜欢阅读、熟悉阅读的处理,让他一天不阅读就觉得怪怪的,浑身不对劲。
婴儿期,就可以给孩子大声地读故事了。
6周时候,孩子就可以自己辨别图片看,还会和家长一起开心地读书。
这个时候,父母可以给孩子讲故事、唱歌,反复的进行听力的输入刺激和简单绘本图案的视觉刺激,让孩子逐渐建立图像和声音的关联,等到孩子慢慢长大到一岁左右,开始循序渐进的选择适龄的绘本童书进行亲子阅读,
3岁时候,他们就可以理解字母和单词的意思了。(丽华图片)
自述:哼歌谣,绘本,睡觉之前的亲子时光。(不习惯哭),生病输液等待讲书(变成亲子时光了)(电子产品)。聊洗澡之后空调屋共读,小学阶段自主,我去吃饭,回来还看书呢!与书为伴了。从小建立的链接很重要。
在学龄前的这几年里面,家长要充分利用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以及孩子对你的依恋关系,通过亲子阅读、共读、游戏等方式,让孩子逐渐养成看书的习惯,为接下来的习惯巩固和阅读兴趣拓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有家长可能会有疑问,这么早阅读,他也不懂啊?有什么意义吗嗯
第一个阶段,翻书期。事实上只要当宝宝可以坐在你腿上、坐得稳,就可以开始阅读了。一般来说,可能在6个月左右。是的,你没看错,就是6个月。这个阶段的孩子其实并不会真正意义上的阅读,他们一开始拿到书会啃会撕,因为他不知道书本的功能是什么。
但是,慢慢地他们会发现书上有彩色的图案,这些图案好像跟日常生活里的东西一样。所以,他们开始知道,书可以看,并且还可以一页一页地翻,就会有不同的图案出现,这就是孩子阅读的开始。
孩子很快会发现,书上有的东西真实世界中也有,这就叫做表征概念。一旦开始有这个概念,他就会去留意、去观察书中的图画和眞实生活中的东西到底有什么样的连接。(汽车)这时,他的书本概念就出来了,这是阅读启蒙很重要的第一步。
当书本的概念萌芽,你的孩子就不再把书当作一般的玩具拿来啃拿来啃,拿来撕拿来咬,他开始会察觉这是个特别的东西,而且会期待随之而来的互动。要是你观察到你的宝宝看到书会特别兴奋、会主动拿给你,你就知道他喜欢而且有新的领悟了。
在“翻书期”,我们的目的有两个:一是帮助宝宝发展“书本”的概念,二是培养他们对书的兴趣。
慢慢的他就会认为这就是生活的一部分,就像长大了,我们觉得每天3顿饭这是正常。我们把学龄前阅读教基础阅读
怎么才能做到呢?要注5个原则
首要一点就是尽早开始。建议6到8个月,就像前面说的,宝宝大概可以坐在你腿上、稳稳的坐着,可以陪你看个几分钟,就可以开始了,因为这个时候的介入最快速最有效,孩子也跑不掉。
第二点就是「每天都读一点」。多也好少也好,一定要坚持。一项行为在时间维度上不间断的重复累积,才会转化成内在的习惯。如果哪一天不读了,他自己就会感觉少点什么。
第三点,阅读最好是「固定时间」。比如说像我自己家里面,我习惯固定每天睡觉前讲故事给孩子听,从绘本讲到文字书,讲到有一天孩子长大了,就换他讲给我听。
这种固定时间的共读时光,会让孩子每天有个生活的期待,知道时间到了,爸妈就会陪我说故事,就像吃饭睡觉一样,是我这个小小孩人生的一部分,是天天都要做的、美好的、值得期待的事。(女儿去大姨家)
4「多次重复」。给孩子阅读不是讲很多很多本书,而是一本书讲了又讲、讲了又讲,这样才会熟悉,互动才出得来。有经验的爸妈都有体会,孩子会有几本特别热爱的书一直要你讲,讲到你都觉得这有什么好讲,都讲这么多遍了。
但,这就是孩子的需要。他需要在一次又一次的重复中,熟悉书中的语句、熟悉语言的结构、熟悉当中的概念和连结。这是打底的功夫,他的重复一知道理解出来了,他才会和你讨论,向你发问。(如同我们大人,每一遍的阅读,效果不一样,累加)
5形式多样化
每次孩子“闹觉”时,可以用阅读方式帮助孩子入眠,而不用奶嘴或者摇晃的方式。
此外,婴儿阅读形式可以多样化:给孩子哼哼儿歌、读读童话,甚至将手头进行的活动絮叨出了。(妈妈正在给宝贝准备午饭)
因为妈妈的一言一行都是阅读。
6舍得投资,心在哪里收获在哪里(图片)
我们重点说了,基础阅读的重要性很多家长会说了,嗯,我们孩子小时候愿让我给读就是不愿自己读。长大了。把自己不爱读书了。那么这中间有一个阅读不习惯的过度。我们这里称之为桥梁阅读。
阅读习惯过渡
在有了基础的阅读习惯之后,很多孩子在6-8岁的年龄段,尤其是上了小学之后,会逐渐淡化对幼儿类儿童读物的兴趣,转而可能对一些图文混排、漫画类读物产生兴趣,其实这类“桥梁读物”恰好能够满足孩子从图形化阅读向文字化阅读转变的过渡需求,作为家长,可以帮助孩子筛选一些优秀的桥梁书籍,让孩子在行阅读习惯转型的同时,吸收更多的知识,激发阅读兴趣。为了帮助孩子更易理解增强兴趣,我们可以选择跟电影电视同频的。动画书,漫画书。我女儿小时候演的是喜羊羊与灰太狼。那个时候我们把图书。有个借阅室。几分钱一本好像是喜羊羊与灰太狼全部借完了。那里文字不多,但是他要看文字,看图片,互相配合的理解就通过这全套的喜羊羊与灰太狼之后他就完全可以独立阅读了,这是由一个。父母阅读到独立阅读的一个飞跃。
阅读兴趣的发展
经过桥梁书的训练之后,孩子到了三、四年级的时候,学习的难度加大,识字量增加了,习惯了长文本的阅读之后,会逐渐的将阅读兴趣转移到纯文字的文学书籍上来,比如有的孩子在这一时期喜欢看伍美珍的少儿系列作品、《八十天环游地球》、《鲁滨孙漂流记》小时候会选择杨红樱的系列小说,马小跳。窗边的小故事。等,家长可以结合孩子兴趣,引导其阅读更多优秀长文本。
再后来,随着文学类作品的阅读习惯养成,加上心智发展也到一定程度,价值观、审美观开始逐渐成型,对阅读范围、题材开始有了更多的要求,有了较丰富的知识储备和功底,阅读、理解、思维能力都已经达到了较为理想的水平,孩子自然会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更多的阅读方向,家长只需要按照孩子的喜好,及时的提供优秀的读物给孩子阅读就好。现在我女儿他对科幻侦探都很感兴趣。三体。它会根据。你的兴趣爱好去选择了。
中小学阶段(尤其是小学阶段)是孩子的良好习惯形成的关键期,同时也是孩子各项能力的发展黄金期,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学习能力的发展,这种看似复杂的学习能力,却可以通过一种能力的发展培养去习得,这种能力就是「阅读能力」。
最后想说。:假如家长们能及早培养孩子对阅读的兴趣,让阅读像吃饭一样,成为孩子生活中非常自然地存在着的一部分,到高中毕业读几百万字就是件非常自然的事, 一个喜欢读书的孩子,阅读对他来说不再是“压力”,他从中体会的就是吃饭或玩游戏般的简单和享受,甚至你不想让他读他都不情愿了。(学习累了,来咱们看本阅读一本闲书吧!放松吧!)
基础阅读~桥梁阅读~兴趣阅读
有的家长说:我可能错过了孩子的基础阅读
按道理,我们应该是从婴儿的时候就开始阅读的,这个叫亲子阅读,几个月就开始做亲子阅读,对婴幼儿来说就是绘本,现在很多妈妈都是从亲子阅读开始培养阅读爱好和习惯,这样的孩子他们从最早就开始和阅读建立链接,这是很好的。阅读就是生活的一部分。晚饭之后半小时是阅读时间,就像洗脸刷牙,习惯。
如果错过了这个初次链接,其实你还是要弥补这个链接的。否则你阅读都是带着一种自我强迫和自我约束的力量,就是你可能更多地得靠自己的超我来完成这个任务,而不是一种本我的力量,那么你如果错过了,怎么弥补呢?
就是找和你的年龄相仿,但是很有乐趣的书,比如小学生,他会看童话、故事、漫画,青春期就看武侠小说、言情小说,还有明星八卦杂志,我自己就是看明星八卦杂志开始进入阅读的,先读书,在读好书。先做才能做好一个道理。
二、 怎样选择适合孩子读的书
1.循序渐进,逐步增加阅读难度
在孩子们刚开始接触阅读时,建议从简单的、以图画为主的绘本开始;在这种阅读持续一段时间以后,可以让他们适量读一些短篇章节小说。为了不让孩子觉得过于枯燥,可以选每隔几页附有插图、且每一章内容不超过几页的章节小说,作为这一阶段的阅读材料。
现在当当网卖书注明:时间段。甚至怎样选书的书都有卖。
2.选择孩子感兴趣的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家长应给予孩子一定的自主权,让他们自己选择一些感兴趣的书籍,以培养阅读兴趣。只有当孩子读感兴趣的书籍时,阅读才会真正变得有趣。
我们提倡孩子阅读名著,但这是在基于孩子主动选择的基础上。与成年人相比,孩子以完全不同的角度观察世界,只有适合孩子思维特点的书才能够成为启迪兴趣的原动力。
在基于孩子感兴趣的基础上,恰当的选书可能会成就一个爱阅读的孩子。选书是一件复杂的事,通用的依据归纳为以下五方面:
·类型合适(历险,奇幻,家庭,校园等等)。·思想略高出当下理解水平。 ·语言难度适中。·出版社正规。·篇幅不宜过长。
我想,看到每一个故事读完,孩子们纷纷请求“妈妈,再看一个吧!”时,每一个父母应该都会在心里欣慰地笑吧!
分享了一些绘本阅读的技巧。小故事大道理
比如,孩子不爱上学,这时候就可以挑选《大卫,上学去》、《幼儿园一点都不可怕》《上学一二三》等绘本。通过阅读绘本,间接给孩子一个观念:上学很有趣,小朋友都应该去上学……小绘本胜过大道理。孩子在阅读中会改正错误,受到启发。
比如,春天到了,这时候就可以挑选《遇见春天》《花婆婆》《这片草地真美丽》等关于春天的绘本。孩子沐浴在春色里,就能更好的理解春天,这就是应时绘本的益处。
比如,快过年了,这时候就可以挑选《年》《团圆》等绘本,让孩子一边读绘本,一边体验民俗风情,那样孩子对节日的理解就更深。新冠肺炎带绘本
3.及时放弃不合适的书籍
我们经常会发现,即便经过精挑细选,也不是每一次选择的都是适合孩子阅读的书籍。一旦发现书本不适合孩子的水平,或孩子不感兴趣,应及时放弃。世界上的好书浩如烟海,在一本书上浪费时间,倒不如马上开始另一个有趣的故事。也有尘封的书籍
如何有效指导孩子阅读
在孩子阅读能力的培养阶段,家长能做的很多。下面是一些小窍门,让孩子保持阅读的热情:
1.引起孩子对书本的好奇
每当我要准备朗读一本新书时,我会故意透露一点书中的精彩情节。先让孩子自己看,引发思考
往往我还没说完,孩子们已经迫不及待,要求我开始朗读这个有趣的故事,也不再会因书本开头不够有趣,失去阅读的耐心。
(吊足胃口,我现在很忙,你先看看)
2.常带孩子去图书馆
让孩子们与图书馆做朋友非常重要,将利于孩子在今后成长中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家长们应该定期带孩子去图书馆,引导他们借阅自己喜欢的书。图书馆24小时书房,带孩子写作业。城市书吧!可以就餐,当做一种改善。阅读与美好链接
3.让阅读更有趣
这一点怎么做到呢?家长们可以创造一些有趣的读书方式,为阅读带来新鲜感。尝试改变阅读的地点就是个好方法,在草地上铺一条毯子,坐在毯子上阅读;带孩子去沙滩,让她在边玩沙子的过程中边听故事;热一杯可可,把自己和孩子包裹在毯子里,依偎着一起阅读......
4.提高孩子的参与度
当你为孩子朗读故事时,可以在适当的时候停下来,问他们一些相关的问题,比如:“你觉得他们为什么要这么做呢?”“你觉得他这么做是不是正确的?” “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呢?”
然后,让孩子们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猜想故事的结局。有时候,我们会发现,孩子的想法正好就是故事的结局。
共度一本书后,互相交流,增进亲子关系
5.耐心解答孩子们的问题
也许孩子接二连三的问题,会让你感到烦躁,但如果你真正花时间去倾听和回答,有时候甚至会给你带来启发和感悟。同事你跟他说上三遍不理你,你也不理他了。
6 参加读书会
一个是需要创造阅读的空间,比如有个书房,阅读空间,你接触书的机会越多,阅读越多,藏书越多,阅读越多。
多结识一些热爱阅读的人。你每天接触的人都在打麻将,你阅读,人家会觉得你很另类,最后你可能也放下了书。如果你身边的人都在讨论阅读的事,你不阅读你就另类了。比如我们参加阅读训练营,读书会,其实也是一种帮我们建立阅读圈的方式,可以让我们认识更多阅读的人,调整你的朋友圈性质。樊登小读者俱乐部
有一个这样的小故事:
孙子和爷爷一起在河边散步,孙子问爷爷:“读书到底有什么用?时间长了还不是会忘记?”
爷爷让他把家里放煤炭的竹篮拿来,去河里取水。孩子很失落,打了一篮又一蓝的水,水都哗啦啦地流走了。
孙子沮丧地坐在地上,一动也不动。
爷爷说:“读书正像用竹篮打水,到头来什么都没有。可是你看看,原来脏兮兮的煤炭还有么?”
原来读书并不能改变我们的生活,但是书中的那些养分,那些美好一遍又一遍地冲刷着我们的灵魂与思想。
阅读是一个持之以恒、日积月累的漫长过程,即便错过了最佳的培养时期,也是一个从当下就可以开始的美好旅程,曾看到过这样一首诗,作为我今天的结尾?
你或许拥有无限的财富,
一箱箱珠宝与一柜柜的黄金,
但你永远不会比我富有,
我有一位读书给我听的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