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一个严格意义上的心理学爱好者,只能说是阅读时有所涉猎,工作学习中遇到问题时,应用一些心理学的工具,提供点推理的佐证。所以其实这篇文章读了四五遍,也只能停留在文字表面的理解,加之一孕傻三年后遗症,权且做一个文字搬运工吧,祈祷书读百遍,其义自现。
一、作者说“自我实现预言”会让我们看待他人的眼光变得犀利。也就是可以说每个人的命运都凝练在他说的话里,或者说一个人经常说的话会潜移默化的变成他的未来。为什么呢,因为“自我实现的预言”就是指一旦你说了一句话,你就会爱上你自己说的这句话,而出于人类最本质的自恋需求,你会把事情朝这句预言的方向去推动,以此来证明,你是对的。哪怕事情向其他的方向发展时,你的潜意识也会把事情拖回轨道,以得到一个一致的结果,来满足你内部自恋的需求。因为自恋的本质就是,我是对的,所以我必须用结果来证明我说的没错,当我是对的,我就可以站在高于你的位置,最终得到我比你强的内在舒适感。
二、这是一个有意思的概念,但说实话,我甚至不能确定它是不是绝对正确。这不是我擅长领域里的话题。从作者举的几个例子里我基本能明白,“自我实现预言”是人们越在恐惧、不自信、担忧时,越会表达出负面不积极的语言,而其最终会变成现实。文中举了一个例子,一个女人觉得男人没有一个好东西,她坚信男人都是坏的,然后用语言和行为不断的试探和逼迫自己丈夫,直到对方不胜其扰大打出手,变成了一个妻子口中的坏男人。另一个案例一个学习很好的男孩子总是说自己只能考上南开,最后哪怕他有考上北清的实力最后也只上了南开。是不是觉得这些案例似曾相识?对,就是我们常说的那种:“怕什么来什么”。但从另外的角度上看,这实际上也是一种情绪暗示,不断暗示自己不配得到好的,以至于让这种情绪影响到了事情发展的趋势和方向。
三、可以确定的是“自我预言实现”都是基于人类自恋的本质,而自恋的调性却常常与幸福和快乐相对。所以基本可以肯定,如果不想被不积极的“自我预言实现”所控制,那就尽量在满满的自恋中保持清醒和警觉。时刻提醒自己,正在支配自己的观点是自恋还是真相?就好像,工作中自己的成功通常是肯定自己能力强,同事的成功都是外界环境优势,自己的失败都是客观因素问题,别人失败就是他真的不行。这就是“满满的自恋”。这样的情绪支配下的人,相信生活里也不会太快乐,人际关系也不会更融洽。而另一个方向,没有通过努力改变去得到想要的结果,只是一味口头上的担忧和抱怨,通常也只会得到一个人生的臭鸡蛋。为人父母都会有吼孩子的经历,你是在展示你为人父母自恋的权威?还是帮助孩子解决他前进的绊脚石方法?孩子听得懂,你用打击、贬低的语言最终就得到一个让你愤怒失望的的孩子。
四、PET技巧里提到类似的概念,多表达自己当下情绪的“我信息”,少使用指责别人问题的“你信息”。举个例子,配偶或者孩子,没有在约定的时间回来,你当下的第一情绪一定是担心会不会有什么意外发生,第二情绪才是想给她/他一个教训让他知道你的气愤,但不管如何你肯定以为自己不想吵架的。可是,绝大多数人都会在看见对方时说出:“你怎么又回来晚了,你这个人就是这么没诚信,吧啦吧啦...”所以,你的潜意识里就是想吵架的,你的自恋小人需要用指责让自己站在道德高地。而如果换一个方式:“看见你回来真的太好了,刚才我真的是非常担心你呢。”你的自恋小人也许会感觉很别扭,但是不得不承认,这会完美的避过一次战争。
五、作者在文章最后讲到在走出自恋的过程中,发现你我都是好的,才能拥有快乐。的确,人多内察自我,不迷失在自我迷恋和自我设限的框框里,保持旺盛的求知欲,更新革命自己,摒除情绪带来的负能量,自我和解自我肯定。然后再与他人相处时,少评价少标签,不要试图去改变和推翻别人,试着让自己从“我比你强”的台阶上走下来,多体谅少说服。或者更简单的说句鸡汤“多做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这才是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