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在袋鼠国留学期间,我爱上了Asian Food的话,那么top two 一定是越南菜和印度菜。
不知是否长相原因,我总被local误认为有印度血统,所以朋友第一次请我吃饭时,半开玩笑地选择了所谓的“your home cuisine”的印度菜。
吃之前,我对印度菜唯一的印象便是印度飞饼和黄色粘稠的咖喱薯仔(咦?为何是薯仔?)。吃过之后,我一发不可收拾地爱上了印度咖喱,尤其是butter chicken(自己翻译成牛油鸡好像挺搞笑?好吧,人家的正确译名应该是奶油鸡或奶油咖喱鸡)——小片黄色牛油半融化于红彤彤的粘稠咖喱酱表层,而酱汁下藏着“含羞半遮面”的白嫩鸡肉,再加上装饰的绿色芫荽叶,单从色彩上来看便让人垂涎欲滴。吃一口,香料的味道在口中绽放开来,无论配basmatic rice还是传统naan 都非常好吃。
根据一位做大厨的印度同学说,butter chicken的印度名为murgh makhani,是有一家位于德里(印度城市)名为Moti Mahal的餐厅以旁遮普佳肴为底本而创造出来的广受欢迎的鸡肉咖喱菜式。
根据Macmillan English Dictionary(麦克米伦辞典)记载,所谓咖喱是指“原产于印度次大陆的一种菜肴,其特色是广泛应用混合干的辛香料及草本香草植物,通常均含有干或鲜辣椒,以酱汁的形式呈现”。
所以,如果去印度餐厅说要吃咖喱的话,侍应还真不知道该怎么下单:客人,我们所有菜式都是咖喱啊,可以明确一点吗(。・_・。)ノ
印度咖喱流传开去,便有了各种变调版本,马来西亚的干咖喱、泰国的三色咖喱,还有日本咖喱。还记得《深夜食堂》里,连印度人都惊讶于日本人热爱咖喱的程度:咖喱饭、咖喱乌冬、咖喱南蛮、咖喱面包…… 话又说回来,我们吃的第一口咖喱,其实是日本式的甜咖喱吧?至少,我第一口的咖喱是日式咖喱猪排饭︿( ̄︶ ̄)︿
还是说回印度咖喱吧。
印度大厨朋友曾教过我,煮任何咖喱都好,秘诀就是炒洋葱。不要怕麻烦,一定要下大量的洋葱进去炒,不能偷懒,一定要把洋葱炒出焦糖色。只有这个基本步骤做好了,一锅出色的咖喱才有保障。
嗯,曾经住在我隔壁flat的一对印度夫妻,每到饭点就会从他们屋中传出销魂蚀骨的炒洋葱香味。他们也坦诚,作为吃素的印度教徒,他们的咖喱就是蔬菜咖喱,“不炒香洋葱,咖喱便少了一层回味”——此说果真印证了,炒洋葱是煮咖喱关键呀——很多时,闻着这股香味,我会忍不住,叫一份印度咖喱外卖。
没错,其中半数都是butter chicken。
对吃的,我还挺长情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