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刘光光
为了叙述方便,这里暂且把我目前所就职的公司叫做A公司,而B公司通过技术入股的方式成为A公司的战略合作伙伴。
今天B公司开年会,A公司的两位boss去参加了。其实这很正常,合作伙伴嘛,邀请盟友参加自己的party于情于理都没问题。幸好A公司boss没让我们底下的员工一起去,否则得浪费我多少宝贵的时间呀!
他们当然玩得很happy啦,还纷纷在公司的沟通群里发了现场照片,引得公司同事也纷纷点赞,我手贱,没点赞(让公司领导失望了)。但有一个细节引起了我的注意,并且使我感到很不适。什么细节呢?爱特安为给公司颁发了一个奖项:
2016年度互联网+XXX创新成就奖
是的,你没看错,就是2016年度互联网+XXX创新成就奖。看到这个奖项,我真心是哭笑不得,这他妈完全是在搞形式主义,用笑来老师的话说就是,重视估值。我突然就很想吐槽:
喜欢吹嘘的领导不是好领导。刚加入这个创始团队时,听创始人给潜在投资人讲过许多次项目PPT,一开始就列举其在公安系统平安钟做了多久,有丰富的XXX经验,接着说这个项目的想法在第一届世界众筹大赛(我查过,似乎并没有这个赛事)上拿到了第65名的名次,更牛逼的是,当时参赛的队伍一共有2000支之多,还有更吊的,当时赛事的投资人跟创始人说继续参赛杀入前20拿投资。创始人担心自己的创意被剽窃就退出了比赛,决心回来自己做,这是其一。另外项目还不明确怎么落地,创始人要求我在百度百科上先把他的词条给加上去,其实这也可以理解,人都有虚荣心嘛,最让我感到脸红的是,在词条内容上创始人要求加上一个奖项证书的照片,这个奖项是创始人十几年前刚进入公安系统平安钟工作,年末得的一个奖,我看了一眼,这奖就类似于现在互联网公司的优秀员工奖,一点技术含量都没有。为了这个创意,15年中就注册了现在这家初创公司,到现在还没把想法落地,我加入这家公司也满三个月了,创始人在项目落地方面几乎很少花心思。其实到现在越来越觉得憋屈,在这家公司很难磨炼自己,获得成长,可以肯定,这个公司完蛋了,年后过来找工作。
B公司其实就是为了拍A公司马屁,故弄玄虚地自己搞了这么个鸡巴奖项,一点实际意义都没有。
其实就是两家公司的领导人在自high,说不定拿出去还可以忽悠那些搞不懂的SB有钱人(注意我用了有钱人而不是投资人)。
这使我想起笑来老师所说的,成长才是根本关键,成长才是永恒的刚需。在这样的公司,真的是在耗费时间,浪费生命。我相信,个体的主动性在成长方面是非常关键的,但如果个体处在一个处处压制主动性的环境里,个体估计也难有突破,难有成长。所以,任何一个希望自我成长的人,在找工作时,都必须考虑一个问题,我即将入职的这家公司的环境是否利于个人成长?
这也使我想起笑来老师说过的,重视价值忽视估值。这种自己给自己加冕的行为是没法赢得尊重的,甚至让人恶心,我相信大多数人都有这种感觉,表面上他们在鼓掌示好,实际上心底里根本不认同,丫的太假了,脸皮可以再厚点吗?
这又使我想起了耐心比什么都重要。就不能脚踏实地地把项目做好吗?整那些个虚无缥缈的东西扯毛线蛋啊?
这又使我想起情商。我并不觉得在年会上给合作伙伴随便颁个奖就显得双方关系亲密,就显得自己情商高。而事实上正如我们所看到的,双方领导都喜欢相互吹嘘,明明知道是假话,还听得满心欢喜,不但接受了别人骗自己,还自己也骗自己,然后台下的吃瓜群众也跟着瞎起哄,哇,厉害,鼓掌。
不管你喜欢不喜欢,这就是所谓的嘴脸。反正我看着挺恶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