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如果看到一颗流星,我也会许下一个愿望。”贝贝放下玩具,一本正经地对我说。
“哦,你会许个什么愿呢?”我在想,那一定是个期盼很久的大大的愿望。
“我也想有个和哥哥一模一样的床上的绿色小书桌!”他脱口而出这么一个长长的句子,望着我的眼睛,充满着期待。
听到此言,忽然感到我忽略了孩子的许多感受。他的眼里,哥哥的东西就是最好的,无论贵贱;哥哥有的他也想有,如此简单。
记起一言,孩子是最伟大的观察家和模仿家。这个伟大的观察家,拿着最精密的显微镜,观察着导演的一举一动,这个导演可能是父母、老师或哥哥姐姐。这个导演在孩子的心目中是高大而神圣的,他无所不知无所不能。
孩子期待着关爱和平等,当他看到不一样的待遇时,便会天然地去争宠。许多的事情证明,的确天性使然。
晚上,到了入睡的时间,天天常有一个小小的要求:“妈妈,你陪我一会儿好吗?给我讲个小故事,五至十分钟即可。”但往往这时,我很为难,小宝缠着不放:“不行不行,妈妈要陪我!”争执之后,总有一个孩子会失落。大的常常妥协:“别管我了,你去陪弟弟吧!”有时候,我悄悄进去天天房间,给他聊上几句让他入睡,而小宝会敲门:“我就猜到妈妈在陪哥哥,哼!”一推门,看到我身影,忽而再跑到客厅沙发,生气地躺下。他的不满会通过语言和动作,有一次愤愤地说:“要是有两个妈妈就好了,一个陪我一个陪哥哥!”还有一次开玩笑地说:“我送你个魔法棒,到晚上再变出一个同样的妈妈。”
孩子在成长,不停涌现着新的问题,压力动力并存,催促我且行且思。这和教育学生同理,教室里的每个孩子都值得关注,要让每个孩子成为主人享受快乐。
家有两娃的教育,让我们情不自禁地进入“混龄教育”的天地。这是一片辽阔的天地,每日风光无限,故事纷呈。
打打闹闹是家常,蹦蹦跳跳无不欢。扎心欢心都会有,关键在于吼得住。为实现更好的混龄教育,我把“情景式”纳入日常。
小宝属于孙悟空性格,入园之时满天飞,精彩课堂坐不住。随着年龄增长,忽然有一天,发现他爱上了机器人积木课,搭建黄鹤楼、急救箱、花轿等象模象样起来,安静了,安静了!又有一天,他爱上了神秘的水泼绘画,涂呀画呀,乐乎乐哉!终于能动能静了,最近一张一张的画集成了画册,第一本已装订,第二本积极筹备中。他画奥特曼、画花朵云朵,画现实的画,还画梦中想像的画儿。虽稚嫩无比,却满心欢喜。
和哥哥有合作,亦有分工。同一时间段,可以同时做手工,也可以各司其职,各做份内的事儿。
每逢周五的下午,天天就想自个儿做“鲜蔬芙蓉汤”,做好了,弟弟也快放学了,共尽美食便成了一截儿快乐时光,增进了情感温暖了心房。
每个孩子都是天使。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儿童世界是一个特殊的世界,他有自己的审美标准,甚至有自己的时间尺度。童年时代,一天犹如一年,而一年则无限长。要进入童年这个神秘之宫,就必须在某种程度上变成一个孩子。只有这样,孩子才不会把你当成一个偶然闯入他世界的人……”
我的童年已经模糊而遥远,感谢孩子们让我再次触摸了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