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孩子来到这个世界时,做父母的必学技能便是育儿,起初大家站在同一起跑线,后来,有的人突飞猛进,有的人一辈子在原地踏步。育儿确实是一项技术含量很高的活,只有不断精进才能衬得上孩子的成长。
我的技术含量还处于初级阶段,但是我希望在不断的试错中或许有一些可圈可点的经验可以分享给大家!
关于起床难题
上了幼儿园后,孩子面临的第一件事就是必须改掉以前睡到自然醒的习惯。讲真,这考验的不仅是孩子的睡觉规律,还考验的是家长的耐心。我们每天原本就为还车贷房贷信用卡等乱七八糟的事,使脑容量明显疲于奔命,还要每天因为孩子起床问题损伤几亿个脑细胞。
冲锋陷阵般的送孩子入园后发现总也迟到,要么就是刚刚好踏着点儿去,估计孩子吃完早点都还惊魂未定,家长心里也是满肚子苦水没处泼,只能继续咽下去再重复昨天的故事。
一直以来,我也重复着每天叫起床难的故事,生一肚子气再飙车到幼儿园,然后再于心不安跟老师解释,心里还一个劲儿的琢磨是不是早上了老师的黑名单。
经过痛定思痛,我开始尝试止损,毕竟谁也不给咱精神损失费。
原来每天七点准时开始叫孩子起床,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最后总会演变成一场一个人的战争,磨蹭磨蹭就迟到了。我寻思也许是没睡饱,将睡觉时间由原来的十点调整到九点,可还是睡不醒。我又寻思,是不是起的时间过程有点儿仓促,那就6:50开始叫,发现这样好一点了,可还是免不了生气。他不想起,我使劲儿叫,双方就像在拔河,都想朝着自己的方向使劲儿,结果总以我用力过猛险胜,但实际上是两败俱伤。
我不得不另寻出路。孩子一般不都怕挠痒痒吗,既然如此,与其让他哭闹着醒来,不如试着让他笑着起来。这招还真管用,一挠他,他就笑得停不下来,一直挠到他起来。事实证明这个是起床难杀手锏,百试百灵。
还有一点很重要,让他自己和老师约好:兜兜不迟到。孩子说话很算数的,只要在老师面前承诺了,就自己会主动办到的。起床难题终于攻克啦!
关于看电视问题
在和公公婆婆住的两年多的时间里,由于电视整天开着,这就给孩子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使他养成了看起电视来没完没了的习惯。他们搬出去后,我就像新官上任一样,需要收拾“烂摊子”,重塑自己的威信,重建一套自己的为官准则。
先把看电视时间分段处理,早中晚各看一会儿,让他有个少看电视的适应过程。当他适应后再慢慢继续缩减看电视时间。
早上起来是不允许看的,慢慢的只允许放学了才能看。可是新的问题又来了,只要一打开电视就别想着顺利关掉。
我苦思冥想,从时间上加以严苛管理,允许他只能看二十分钟。刚开始很奏效,没过多长时间,又开始死灰复燃。本来二十分钟结束后,一集动画片可能刚好演到精彩处,就像你眼巴巴的盼了一天,等着晚上回家吃大餐,刚做了一半,家里煤气停了,心里得有多绝望。考虑到此方法有些不近人情,应该进行人性化管理。既然看就让他完完整整的看完,这样他应该就满足了。
人真是一种欲壑难填的动物,总有不满足的时候,连孩子也不例外。
原以为让他看完一集,他也就没什么好闹腾的了,没想到他又提出了新诉求,妈妈,还想再看一集?我那个无语啊,不过细细一想他的诉求,觉得不无道理。那就给他一个缓冲的时间,让他安全平稳着陆,也许也未尝不可啊!
妈妈,两集看完了你关还是兜兜关呀?我正在厨房忙着,他会主动问我。
你关吧!我给他足够的自由,他关掉电视后开始摆弄起自己的玩具来了。
关于玩手机问题
对于我们来说,手机不只是用来打电话的,更是用来玩儿的,对于好奇心重的孩子来说更是毫无抵抗力。
孩子原本不怎么玩手机,高先森听人“教唆”说小伴龙(人可不给我广告费)是一款适合孩子的益智游戏,跟我商量说要给孩子玩儿,还冠冕堂皇的说开发智力的。我反驳:开发智力的方式多了去了,为什么非要以玩游戏这种成瘾难戒的方式益智?他一意孤行,给孩子下了小伴龙,从此孩子就踏上了玩游戏的两万五千里长征。我悔不当初啊,我应该据理力争的,可见我在家里的这个地位有多低下,我只能呵呵了!
在游戏面前沦陷的大人不计其数,又怎么能要求一个小孩子有坚不可摧的意志力呢?既然已经迈出了长征的第一步,说不定会有成功会师的那一天,我给自己猛灌鸡汤。
我也曾粗暴的卸载过,可根本就是搬起石头砸自己脚,最后还得给人重新下载,过程这叫一个心塞啊,伤不起。
伤透脑筋后从前人治水的伟大经验中找出灵感。自古以来,治水之策,堵不如疏,水是堵不住的,就算你一时堵得住,时间久了,总会决堤,如果你不想在决堤的那一刻捶胸顿足,你就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这一深刻事实,你只能从疏通上破除路径依赖,必须立一个规矩,让他在你定的规矩内随意奔流,让它最终归向大海。
每次孩子要玩游戏的时候,我就给他定闹钟,玩的时间视他的表现好坏而定,闹钟一响,不用你提醒他会主动上交手机,甚至有时他会不时的问一句,妈妈,时间到没?
这么做的好处就是第一避免太长时间玩游戏;第二,他会有一种时间观念,非常珍惜时间。这是在我的不断实践中慢慢发现的,有时候高先森要用手机,他死活不肯,直呼耽误了他的时间。
关于买零食问题
零食之于小孩,就像手机之于大人,是离不开的。
在零食如山洪般泛滥的年代里,白血病等孩子常见病猛于虎,那接连不断的求助信息让人应接不暇,我们扼腕时也常常悬着一颗心,于是杜绝孩子乱买零食也成了我们的必修课。
在买与不买间,我们一次次的经历着拉锯战。当孩子因为买零食问题撒泼打滚时,我常常感到手足无措,买了我闹心,不买他闹心。始终不在一个频道上,我都快分裂了。
为了我的身心健康,学管理出身的我试图从管理学中汲取秘籍,最简单的方法,应该就是奖罚分明。
就这样,我和孩子前所未有的达成了一致共识:一个星期只能买一种零食,(我认为明显有害的不能买,诸如方便面,不辣的串串之流)如果能做到,下次买的时候会格外奖励一种零食,如果做不到,连着两个星期不能买。他听到可以多买一种零食冲我直乐。
他真的没让我失望。
孩子就像一面镜子,我们都会从这面镜子里照出自己,孩子的问题归根结底是我们的问题。面对问题,我们不要逃避,也不要以暴制暴,我们应该敢于自省,不断开展自我批评,不断求解,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孩子就像一个杯子,你往里放什么,你就会喝到什么!
育儿之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应上下而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