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闻书稿成就,深感欣喜。从最早造访李其航老师,就感叹她对艾灸的独特理解和实践。感叹她对艾条的独特设计,感叹每每在艾灸前她对客户内心世界的关照,感叹几乎是从她内心里流露出来的艾灸方案。这一切我都希望能以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与艾灸的爱好者见面,告诉大家艾灸还可以这样理解。而今,终成所愿,不亦说乎。
李老师常对我说,灸乃“久火”,是温暖能量的缓慢传递;灸又与“纠”同音,力图将身心的偏颇调中,谨守中道。工业与信息时代,明火日渐被科技代替,人们常栖身于高楼大厦之中,基本不再会对太阳和明火给予什么关注,自然也难于理解君相二火的重要意义。分屏时代,家庭中再也见不到三代人争抢遥控器的景象,但也将交流的时间缩短得更为可怜。沟通少了,心意难免偏颇、隔阂,君火不明,百病丛生。大家可以从本书中见到很多这样的案例。身心医学慢慢被这个时代关注,关于对身心因素相互影响的讨论中国古代重要的医学典籍《黄帝内经》就有记载,尤以黄帝臣官少俞阐述最多,他还精通经络和脉法。与身心医学相近的讨论,中医称之为“七情致病”,能够将心理因素和身体机能并重分析,中医早有其理论框架,在李老师经营的康德堂里,我见到了完美的展现。
学习过李其航老师艾灸课程的朋友都知道,其中与艾灸技巧相关的内容并不多见,然而通过艾灸理解生命规律的内容却处处在在,她还常常用“春、夏、秋、冬”的圆圈给我讲明如何“与四时合其序”。《黄帝内经》云:“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明四时发陈、蕃秀、容平、闭藏之法,合四季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之序,“故能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我想,此时的灸火成为了老师手里推动四时前行的能量。这一点特别希望读者能够深刻领会到。
在此,也特别感谢李老师对我的包容和勉励,感激她一直鼓舞我的“少阳之气”。我与大家共同期待本书的出版和发行。
愿 灸道宏传,火头所触,百病消散,身心泰然。
澄熵 沐手
丁酉开冬
鹏城南山麓 山海精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