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女儿生病住院,工作和学习的节奏完全被打破,拿出几篇以前的文章,修改后发出来。
本篇主题:家庭教育原则(一)--别着急。
一、孩子生长好比小树长大,急不得:
孩子生长的过程就好比小树长大的过程,按照内在的时间、规律和节奏自然生长,不能人为加速,必须心态平和、按部就班;只要给孩子提供适宜的环境,他们的身体和精神就都会发育,不需要大人教(大人也无法教)。
在现实语境中,成长一词往往隐含着成人预设的价值判断,符合预期时,谓之成长;不符合,则称其为“不争气”、“没出息”。
人生是一场马拉松,而不是一场百米冲刺,不能让孩子输在终点线上,而不是起跑线上;一场马拉松需要分成很多个阶段来完成,没有选手会把第一个阶段就变成冲刺阶段;第一阶段就冲刺了,后面就跑不动了。
二、我的女儿快2岁了,这个阶段不着急:
此阶段特点:是孩子感官感觉发育、语言发展、图形知觉发展、手脚眼睛协调运用的关键时期,也是精神发育的胚胎期。
正确的做法:给孩子充分的活动空间,自由爬动,带到室外,看色彩鲜明的图画,听优雅舒缓的音乐,说充满爱意的话,玩儿各种简单的游戏。
错误的做法:教孩子数数、让孩子认字、让孩子背古诗。
三、我的学生在10到13岁,这个阶段不着急:
此阶段特点:能够自如控制自己的身体;自主意识越来越强烈,有自己的思想和价值判断,不再事事听从;思维能力得到进一步发展,推理、归纳、分析、综合能力基本形成,能够理解抽象事物;做事开始有明确的目的性。
正确的做法:这个阶段,玩耍已经不是最重要的事情了,仍然需要在一定的时间内鼓励其与同龄孩子玩耍或交往;父母的言行表率作用更加明显、重要;智育发展主要依靠学校,家庭教育仍然有重大影响;家庭教育的重心需要转向对孩子的思想、情感、心态、习惯、道德等方面的引导和养成,并且担负着修正学校的错误教育对孩子的伤害的重任。
不该有的“着急”:
1)着急孩子的考试成绩
小学阶段的考试成绩无关紧要,小学阶段知识量很少,一个字就是几分之差;小学阶段的知识主要以记忆为主,含金量很低;小学阶段因为过度学习失去了足够的玩耍和交往时间,得不偿失;不要鼓励孩子在小学阶段得100分,100分要求孩子不能犯一丁点儿错误,为此孩子要花费数倍于考90分付出的时间和精力,完全可以拿这些时间进行阅读、玩耍、交往、接近自然。
2)着急孩子的改变
家长了解到自己的教育方式错误了,于是决定改变自己,从原来的“强制”到使用“赏识”的方法。妄想通过一星期的努力,就要看到变化。教育是农业,是慢活儿,急不得。
用错误的教育方法把孩子从天才和天使变成问题孩子所花费的时间要远远大于把问题孩子重新变成天才和天使般的孩子。因为前者是逆着孩子正常的生长规律和天性而动,会越教育越难,直至青春叛逆,无力回天;而后者是顺势而为,会越来越容易。前者可能需要十几年时间,后者则需要两三年时间。
如果两三年的时间都等不得,那和孩子战斗的七八年,十几年,我们的收获又是什么呢?
3)着急孩子的困惑和焦虑
孩子在生长过程中,会有困惑、懈怠或者焦虑。家长要有足够的耐心,等待孩子自己去体会,去觉悟。不要遇到挫折,马上要帮他们换一个环境,马上帮助解决,马上就喋喋不休。
基于信任之上的耐心等待,孩子通过自我反省和自我认知,就会自己走出困境。
四、不着急是一项人生修为:
从我开始踏入培训行业以来,接触到的家长几乎没有不着急的,区别在于着急的程度不同,做法不同,这很可能是小学升初中的巨大压力所致。
即便是面对这个升学压力,还是要处理好个人情绪。着急所带来的负面情绪只会伤害自己,伤害孩子。不着急,不仅仅是一种短期的情绪处理,更是一项长期的人生修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