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一个群里,看到了一位智慧的奶奶,用她自己的方式,疏导了她小孙子杭杭的情绪,简直可以当做情绪abc理论的范本。
整个过程她是这么描述的:
天气凉快了,家里飞来很多小飞虫,大人都无所谓,杭杭最反感了,每天吃饭,做作业只要看见了,就要去追赶,本来注意力不集中的他,更是雪上加霜……
用了好多语言劝说,还是不行,今天早晨他又被小飞虫气得要爆发了。我灵机一动,编了一个故事,边想边说给他听。在一棵大树上,爸爸妈妈带着一群小飞虫住在上面,它们每天飞来飞去(表演),愉快的玩耍。秋天来了,天气慢慢变凉了。一天,一只小飞虫说,妈妈,我冷,小飞虫都跟着说,好冷,好冷(夸张表演)。爸爸妈妈商量了一下,说,孩子们,我们去找一个温暖的地方,好不好?孩子们异口同声的说,好呀,好呀!它们都在想,到哪来去呢?杭杭说,到山洞去。我说 ,不行,山洞太小,飞不起来。突然,一只小飞虫说,我认识一个叫杭杭的小朋友,我到他们家去过,他们家很温馨,杭杭哥哥也很可爱。小飞虫七嘴八舌的说,那我们去呀,去呀……爸爸妈妈也同意了,带着它们飞到了杭杭的家。小飞虫看到了他们喜爱的杭杭哥哥,都围着他唱歌跳舞(表演)都说,杭杭哥哥,我们喜欢你。杭杭说,我怎么没听见。我说,他们是用肢体语言来表达的……杭杭听了也不生气了。
走到路上,还在继续讲故事。杭杭看见垃圾桶里有小飞虫,问,它们怎么飞到垃圾桶里面? 我说,他们是不讲卫生的小飞虫,我们家的是讲卫生的小飞虫。杭杭说,那我不讨厌我们家的小飞虫了。我说,耶!两人拍手……
因为小飞虫的存在,影响了吃饭和做作业(A),所以杭杭非常的愤怒(C),杭杭对这个事情的认知是:讨厌的小飞虫不应该来打扰他(B)。
而奶奶在发现讲道理、好言劝说没有效果的情况下,创作了一个非常好的童话,告诉杭杭说:小飞虫的家里太冷,而杭杭家是温馨的、杭杭小朋友是可爱的,所以小飞虫才来杭杭家陪着他唱歌跳舞的。
奶奶通过童话故事,改变了杭杭对小飞虫的认知,从而使杭杭的情绪得到了改善。
通过这位智慧奶奶的做法,我们可以看到:
事物本来没有什么特定的意义,所有的意义都是人赋予的;
要改变一个人的认知,光凭讲道理是很困难的,必须运用恰当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