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注重早期培养
让孩子接触书,一个家庭有没有书,孩子是不是能经常接触到书,这对孩子以后是不是喜欢阅读有着很大的影响,因此,父母要根据孩子的年龄特征准备一定量的书。初步培养孩子对图书的兴趣。
培养孩子养成阅读习惯的初期,最重要的是要多读故事给孩子听,这样不仅可以延长孩子有意注意的时间,增加孩子的识字量,激发孩子的想象力,促进他们的情感发育,更重要的是可以培养他们读书的兴趣,从而使孩子自觉自愿地想去读书。父母应耐心细致地多陪孩子看看书,讲讲小故事等,一方面可以调动起孩子对书的渴望,同时还能增进亲子感情,在读书的过程中可以采用多种方式来加深孩子对故事的理解和对书的向往。在给孩子阅读图书时,家长要注意语言不要平平淡淡,没有任何感情色彩的枯燥语言,否则,只能让孩子失去听故事、听诗歌的兴趣。因此,父母最好带着饱满的情绪和情感来朗读,放慢语速,尽量模仿故事中的各种角色的语气读,不要为了应付孩子而敷衍了事,这样才能大大提高孩子阅读的兴趣。
二、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
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主要是使他们产生阅读兴趣喜欢读书,以读书为乐,从中得到精神上的陶冶,学到他们以前不知道的知识。
珍惜孩子的求知欲。要使孩子养成阅读的习惯就要设法激发和保护孩子对书的兴趣,选择适合他们的、优美有趣的故事,不厌其烦地给孩子讲,并告诉孩子这些美好的故事都是从书上读来的,使孩子对阅读有一种美好的向往。
用故事诱发阅读兴趣。孩子的阅读应从他们最感兴趣的故事入手,从听故事、读故事、说故事开始。让孩子在享受故事情节所带来的奇妙境界中感受到书籍的诱惑,主动去进行阅读,这效果恐怕比任何说教都有效。家长要经常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孩子介绍一些书中人物、内容梗概或精彩片断,激发他们的读欲望。只有培养了孩子的阅读兴趣,才会变“要我读”为“我要读”。
用好书激发阅读兴趣。从孩子的年龄特征出发,合理地选择不同类型的读物,发挥“好书”天然的吸引力,激发“无意”兴趣,让他们一见生趣,乐不释手。
借用媒体启发阅读兴趣。从许多优秀孩子的成长过程看,他们都广泛涉猎了古今中外、不同类别的书籍。他们都把读报刊、看电视、社会实践当作学习的大课堂。
三、创造良好的阋读环境
读离不开环境和场所的创设,创造良好的物质、心理和文化环境是开展阅读活动的保障。创设物质环境。儿童的活动与环境的刺激有着密切的关系。良好的阅读环境是保证孩子积极参与阅读活动的关键因素,是孩子产生阅读兴趣的首要条件。孟母三迁,就说明了环境的巨大影响力为此,要尽可能为孩子准备独立的书房,提供一个通风、固定、光线充足、干扰较少的学习场所。同时给孩子准备一个专用书架或书柜,由孩子自己放置、管理和使用,使孩子拥有自己的图书,像拥有自己的玩具一样,可以随时取悦、欣赏。在布置房间时,适当配上卡通形象、文字、地图等墙饰。孩子有了自己的小书房,看书的时间会增加,读书习惯也会逐步养成。
营造家庭读书氛围。由于孩子的可塑性、模仿性强,家长要着力营造良好愉悦的阅读氛围。古训有“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孩子在家庭中,必然要受到父母家人有意无意的潜移默化的影响。要培养孩子读书,最好是家长本身也爱读书,如果家长在看电视,却拼命叫孩子读书,孩子只会觉得你在娱乐,而要他去做苦差。家长要在家庭之中创造读书条件,营造读书氛围,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爱上读书。所以一个新型的学习型家庭氛围的营造不仅要孩子学习,家长也要学习,更重要的是不学习的父母在孩子面前也不会有威信。作为父母不妨每天晚上或其他时间,读点书、读点报或当孩子安静下来,耐心地在他们身边富有感情地朗读首儿歌,一个故事,这将比您一味地督促、强制有效很多。
付诸行动,从现在开始,做温暖父母,陪孩子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