帆书APP樊登讲书《少年发声》,边听边被一次次击中,每一个案例几乎都能对应住自己或身边人,我心疼着孩子们,焦急着爱孩子又作孩子的家长——“咋能这样呢?”
北京理工大学教育研究院教授杨东平教授说,在中国,讨论教育问题时,儿童的缺席和失声是一个严重的问题。
是啊,我们很少听到孩子们怎么说,孩子们的话语到底是什么?很多家长跟孩子,尤其是青春期的孩子交流的时候,孩子们会关起门来,不跟家长说话。这时候,家长认为,我的孩子是不是出问题了?实际家长应该反思自己是否出了问题——我们平时给孩子创造了什么样的家庭环境和氛围?平时用什么语气和孩子交流?孩子的内心究竟在想什么?孩子到底要说些什么?。
作者陈瑜采访了16位不同年龄阶段,来自不同城市、不同家庭的孩子,让这些孩子说出了自己心中想说的那些话。很多话听完之后,就会意识到家长的问题到底在哪儿;即便是对好孩子的采访,家长也能对照出自己的问题。所以,这本书值得每一位家长阅读。
陈瑜采访的第十三位少年是一位高中一年级的男孩,叫奶盐。
奶盐跟同学的关系很融洽,跟父母的关系也很融洽。他在学校里还是社团领袖,学习成绩也很好,考托福考了100多分,很优秀的一个孩子。作者问他,为什么喜欢学这么多课外的知识,并且能够学得这么好。他说有一个招生办的老师对他帮助很大。这个招办的老师带着他们一块儿学习网上的课程,比如说发展心理学,还有哈佛的《幸福课》。把这些课学完了以后,他们的视野得到了很大的开阔。
奶盐告诉作者,孩子如果可以掌控自己的生活,一定会更好,因为没有人希望自己成为一个失败者。
奶盐的爸爸不是很威严,是位理工男。
奶盐小时候,社会有一股热潮,大家都报很多兴趣班,他爸爸也帮他报了少年宫的琴棋书画课。奶盐上二年级,新鲜感就没有了。三年级的时候,有点自己的想法,觉得就这么混着上,没劲,没兴趣,不想去了。
妈妈觉得已经为你花了那么多钱了,你不去不是浪费嘛,而爸爸就会反复跟他确认:“你确定你不想去了?你确定吗?”我确认后,他就帮我退掉了。
很多时候,爸爸会尊重他的想法,给他很多自由,很开明,比如说,不怎么管他打游戏。别人的爸爸比较难以接受,但是,奶盐爸爸的手段很高明,假期里他会打得很疯,爸爸就说 “早点睡,少打一点”。有时候,奶盐突然觉得:打这么久,他都不管了?
后来奶盐跟爸爸聊到这件事,他爸爸说:“管你有用吗?说你、批评你有用吗?你最后还是会打,还不如就放手,你自己会醒悟的。”
陈瑜问奶盐,如果你是一个不会醒悟的小孩呢?
奶盐说,有没有可能是因为爸妈觉得我会醒悟,所以放手,然后我突然就醒悟了?突然一下子就觉得没劲了。
其实,每个孩子都是向着好去的,不会允许自己变得很差。玩久了,就会开始想,是不是我该去学习学习了?其实大家都会这样想,但有的人被爸爸妈妈一催,会产生逆反心理。
奶盐的父母值得家长们好好学习,平等对待孩子是多么重要。
奶盐说,要改变一些东西,是要去尊重孩子的自主性,尊重先天就存在于他们身体里的能量,我们要做的就是把他们潜在的能量激发出来,像催化剂一样,父母不应该参与孩子人生的化学反应。写化学方程式时,催化剂是不写在方程式里的,它不参与反应,它催化反应发生。家长是催促了,也是发挥作用了,孩子们好像能够加快,或者说能够让他们的自然发生完成得更好,但不能按自己的想法把他们塑造成我们想要的模样。
奶盐这孩子简直可以做心理学的研究了,他说的话很有哲理。父母是孩子人生的催化剂,而不是参与反应的化合物,家长不应该被写进这个方程式当中。有多少父母的认知能够达到这个高一男孩的水平?不读书、不学习,你就不会认知到这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