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4日至5日,我由兰州到成都,在西南交大大学生创业园附近的黑马路演中心,参加了由袁茹锦老师讲授的《化书成课》培训课程。那么,我是基于怎样一个诉求最终选择学习这门课程呢?
“成为优秀培训师”这个目标在我心里扎根很久。什么是优秀的培训师?我的理解就是:能够实战实效地解决学员的问题,并且学员非常乐于接受。所以,这里涉及3个关键点:1、实战实效;2、能够解决问题;3、学员乐于接受。经过我的思考,我认为,决定一个培训师是否优秀,取决于课程内容是否有价值、课程结构设计是否有逻辑性,授课方式是否新颖,学员的参与度够不够。那么问题来了,首先是要解决内容问题。有价值的内容来自哪里?我想到的是我身边的一个例子,以前就职的管理咨询公司的职业经理人。他阅览群书,强大的知识储备,得以帮助他建立了一套IP资源库。有了这套IP资源库,任何培训的内容他都可以信手拈来并且很有说服力。所以,有价值的内容应该来自经典书籍。当有一天无意中得知有一门课叫做《化书成课》,只看名字就知道这个定位是符合我的需求,可以解决内容的问题,再看课程介绍,这门课集课程开发与设计、TTT培训等多种技术于一体,可以帮助我解决成为优秀培训师的问题,于是果断报名。
二天的课程,袁老师从授课计划书(课程结构、课程大纲)——书中内容变案例(4W1H原则、6T法则、geeat化书法、提炼流程化书法)——书中内容变学习活动(四种知识类型对应八大学习活动)——课程目标(课程标题)等四个维度,用心设计了多种学习活动,让学员能够体验到建构主义式教学模式下的课程开发与设计的全景。
何为建构主义?建构主义比较强调,老师在课堂中给到学员一些信息和场景,然后通过有效的引导,让学员结合自己已有的认知和经验,通过团队协作的方式,自己总结提炼出一套有效解决问题的方法论。库伯学习圈就是以建构主义为依据而产生的。化书成课则是运用建构主义,在原书作者的底层建筑上,运用深度、模向、纵向思维和化繁为简的工具CSRP模型,教会学员建构出个人独立课程的培训课程。
为了让学员理解什么是CSRP模型,老师设计了一个学习活动:让学员短期内记住一长串毫无规律的英文字母,然后,通过排序重组,把这些字母组合成一句话,再让学员记忆。通过这个学习活动帮助学员领悟什么是csrp模型。
袁老师采用讲授+实践的授课形式,运用多种学习活动为我们讲解了化书成课的技巧。
一、知识点梳理:
1、课程结构的五种逻辑形式:流程式、并列式、对比式、问题式、情景式。一般以组织结构图层级式的图形形式来展现。第一层级大致为三部分:开场、内容、结尾。
课程大纲则包括:课程目的、适用对象、授课形式、客户反馈,以及课程结构的文字化形式。
2、如何让书中内容变案例:确定书中的知识点是否可以转换成课程,取决于3环法则。即:是否有理论框架、是否有案体与实践经验、是否有流程步骤和方法。
(1)案例编写4W1H原则:WHAT WHERE WHO WHAT HAPPENED HOW
时间、地点、人物角色、事件、冲突和结果。
(2)GEEAT化书法:知识点 目的作用 论据 使用场景 注意点 如何教别人
(3)提炼流程化书法:梳理、思考、优化
3、如何让书中内容变学习活动:适合转化为学习活动的四大类知识分别对应的八种学习活动。
概念性内容:搭积木、连线、打破部门墙
流程性内容:拼图、粘贴
知识性内容:五星教学法(聚焦问题、激活旧知、论证新知、应用新知、融会贯通)
反思性内容:角色扮演、图形化
4、如何定位课程目标:为课程起一个好标题
二、学习感悟
参加完本次学习后,有以下三点感悟。
1、课程内容非常全面。袁老师构建出了自己的课程开发与设计知识体系,即有理论框架,又有实战案例和方法、流程。因为第一次接触建构主义,加上个人相关的知识储备不足,因此,很多知识点不能在课堂上即时消化,建构的过程显得有些慢。甚至有些知识点需要自己课后再去深入领会。
2、让我对培训有了新的认识。以前对于培训的认知就是以讲师讲授为主,而经过本次学习,知道一场有效果的培训其实就是引领学员建构的过程。所以,化书成课的重点就是如何在书作者的思维基础上,建构出自己的思维。而且要有将知识整理成体系化的能力。所有知识点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在今后的学习中,努力扩展自己的视野,掌握深度、横向和纵向的思考方式,为培训积累资源。
3、活学活用,告别生搬硬套。通过本次课程的实践活动,发现自己在活学活用上存在硬伤。五星教学法中最后一项就是“融会贯通”。但是,如何做到呢?
我想,只要反复不断的从不同角度应用新知,就能达到融会贯通和举一反三。
以上,就是我参加完《化书成课》后的学习心得。由于自己在思考力上还有待提高,所以,总结不是很有逻辑性,希望能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指点。谢谢大家!
王彦 2017-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