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三的时候,我选了一门音乐鉴赏的公共课,我承认,选这门课的目的并不单纯,然而,这恰恰是对我影响极深的一门课之一。
舍友们大多都抢选了网络公共课,这样足不出户就可以完成课程,轻松拿到学分。而我,选择从南区去本部上课的目的是和喜欢的姑娘一起走东仪路。上课的时间是在晚上,每次下课我都在第二阶梯教学楼下那课大柳树下等她,不管风吹雨打,如是而已。
公共课老师五十岁左右,中等个子,微胖,带个眼镜,西装革履,看似严肃实则和蔼,上课不准玩手机。最奇怪的是每次上课要我们问好,不管我们如何有气无力的问声老师好,他都表情严肃,鞠躬问好回礼。每次去上课“好座位”都被先到的同学给占用了,只留下前三排空空如也,所以只能坐前面。
在公共课上,我们观看了《春风化雨》、《放牛班的春天》、《音乐之声》等经典电影,每次看完一部电影都会找人起来谈观后感,由于我经常坐前面,于是被点到最多的也是我。有次上课的时候,我在和那个姑娘聊微信,他讲到《音乐之声》中的音乐知识,我根本就没听进去。突然被点起来回答他让我们讨论的影片中的《雪绒花》、《哆来咪》等经典音乐的意义时,我一时语塞答不出来。他很严肃的批评了我,然后也批评了整个班,那是他第一次在公共课上生气。训斥完,就给我们布置了课后作业:在下一次上课的时候每人交一篇《音乐之声》的观后感,还指定让我来收。还没等下课,他就走了。
当时的我处于一种悔恨自己基础知识不牢还不好好听讲和怨恨被老师当众厉声呵斥丢面子的极度尴尬中,我坐在大柳树下沉思。一些很不成熟但是当时确实很困惑的问题涌上心头,我不理解一名大学老师怎么还如此较真,留过洋很了不起吗?凭什么就可以批评国内大学生怎样怎样?我把事情和想法告诉了她,她安慰我说请我吃饭。
无独有偶,我们在餐馆里遇见了正在吃夜宵的老师。我假装没看见他,可是他已经认出了我,令人万万没想到的是,他竟然走过来给我鞠了一躬,然后问好,我先是一愣,而后羞得脸一红鞠躬回敬了一个。正在茫然不知所措的时候,他对我说了声“对不起,我为自己在课堂上过激的言语向您道歉”!一位长者,一个本应该受尊敬而先敬人的大学老师给我道歉?说完“对不起”后又是深深一鞠躬,更是让我羞愧难当。心中所有的怨恨都烟消云散,有的只是自己的不安和对他的敬意。
想想我为了自己那点所谓的自尊心,做错了事不敢承认,更不愿道歉,而老师并没有做错什么,教书育人是他的本分,即时严厉批评了也是情理之中,而他不顾餐厅里异样的目光公然向他的学生鞠躬道歉!相形之下,老师敢于认错的态度和为人做事的大度让我愧不自立。举手投足中又给我上了一堂生动的做人课。
最后一次上公共课,老师挑了几篇观后感写的好的同学当堂念出来,其中包括我的。夸我在文章中结合现实例子融入了自己的真情实感,是对艺术的尊敬。我想我课后重复看了几遍《音乐之声》,翻阅了大量的资料没有白费。
随后,他让全班安静,开始播放《梁祝》完整版,很多同学听不懂,就开始窃窃私语,慢慢的,教室开始闹哄哄起来。他愤然暂停音乐,表情肃穆,开口说道:“艺术是心灵之间的交流,音乐鉴赏是对一个人自身的优雅和卓越的唤醒和培育。我希望你们能有自己的鉴赏能力,分析能力,能够独立去思考,而不是仅仅为了修学分这种物化的追求。我不奢求你们真正懂音乐,我只求你们做到对它最起码的尊重”。说完,满脸失落的准备走出教室。看见他这样的表情,我似乎看到了《春风化雨》里那位老师和《放牛班的春天》里的马修被学校开除后挥手告别转身离去的落寞与孤寂。
正在老师迈步走出的时候,我第一个站起来对他说:“放完《梁祝》吧,我想听”。或许是受了我的感召,也或许是被老师打动了,同学们一个接一个的站起来要求放完《梁祝》。那节课我们一直站着,安静的听完了几十分钟的《梁祝》。最后,他什么也没说,深深的鞠躬,我们一起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齐刷刷地向他深鞠躬,然后一直站到下课铃声响起。
多年以来,我一直喜爱着音乐,在欣赏音乐的同时,给了我面对挫折和苦难的勇气,音乐一直激励着我前进;也一直保持着对任何人都尊敬的态度,这让我在工作中也赢得了他人的尊重。现在,我坐在音乐厅里享受着现场交响乐,却让我想起了那位大学老师,我甚至都不知道他叫什么名字。
(本文谨献给母校孜孜不倦的各位老师!写在二零一六年教师节之际。)
作者简介:付鹏,90后作者,自称鹏叔,毕业于中文系的筑路人。白天搬砖,晚上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