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头条号原文:>>头条号原文地址链接<<
阅读公众号原文:>>公众号转载地址链接<<
<small>版权声明:</small>
<small>本文在头条号「说言风语」首发</small>
<small>本文无需授权即可转载</small>
<small>文中所有图片均源自网络</small>
<small>转载时请务必注明作者</small>
全文 3040 字 | 建议阅读时间 6 分钟
在生活中,我们总会遇见各种各样的苦难,分手,失去亲人,工作中遇见重大失败,疾病等等,生活有时和蔼可亲,有时喜怒无常。
那么,面对苦难时,我们到底该怎么办?
这个答案不好回答。因为每个人遇见的具体情况各不相同,所需要的方法自然也就不同。
不过,我们希望最终能克服苦难的愿望都是相同的。
1
说到这里,我突然想起一个典故故事。
东汉时期,有个人叫蔡邕(yǒng),他有个女儿叫蔡琰,像她爸爸一样非常有才华,是个才女。她一开始嫁给了卫仲道,没有生孩子,后来丈夫死了回娘家守寡。
当时是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她不幸又被胡骑抢走了,流落到匈奴十二年,做了匈奴左贤王的太太,还生了两个儿子。而后来,曹操当政,顾念老朋友蔡邕的惨死,又没有儿子,女儿也流落异域,便派遣使者用金币把蔡琰赎了回来。这就是“文姬归汉”的典故故事。
用现在的话说,这个蔡琰真的算得上被生活折磨得“死去活来”的典型,父亲惨死不说,自己还流落他乡,虽然后来得以回到祖国,但不得不饱受身边人的各种鄙夷,最后也是郁郁而终。
在古时候,和现在是很不同的,当时的女性地位本就低微,又是价值一元论的社会,而她再被当时的所谓蛮夷抢走,不死已经是大幸了,更何况还能当个诸侯王妃,很多人会说当王妃是多好的事啊,还回去干嘛?其实,这是以现在的视角去评论古人,那时可不是这样的,名节比生命都重要。
话说回来,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在生活中遇见一些苦难,生活也时时刻刻没有闲着,不停的在折磨着我们,如果我们被打败,那么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都会陷入停滞不前的状态。
而最重要的唯有面对它,克服它,甚至超越它,才有可能迎接更好的明天。
2
不过,很多人可不是这样想的,比如,有一类人他们认为,我们的一生从生下来就是注定好的,不管是富贵贫穷,还是生老病死,一切都是有个什么神给我们安排好了,我们常常称他们为——宿命论者。
他们几乎都有自己独有的信仰,他们很合群,也能现在社会强有力的生存下去,而苦难对于他们来说只不过是人生的一场修行,早已注定。
不过,他们也时常还是会被遭受苦难的悲伤情绪所包围,也会出现无法自拔,自责,悲伤的情绪,但他们相信,这一切无法改变,只有接受。
当然,作为旁观者,我们很难理解这样的一种情绪,但是,我们可以选择不赞同不可改变情绪的说法,现代心理学已经反复证明,我们是能控制自己的情绪的,而且还能控制很好,只不过苦难的打击有时太大,让我们没办法调动起理性来控制,几乎完全处于情绪中。
比如,你突然生病卧床时,首先想的一定不是今天的作业有没有做完,而是希望病赶快好起来。
这样的情绪是一个正常人都会具有的,虽不排除那些所谓的超级强人也会惦记自己的作业,但我更愿意相信大多数人的情感状态。
处理宿命论者,还有另一类人,当他们遭遇挫折时,都会第一时间认为是外在的某个“别人”在加害自己,而他们之所以会被生活折磨,完全是因为生活“看他们不顺眼”。
这是我们说的——阴谋论者,他们因为害怕陷入到未知的恐惧中,于是,在遭遇苦难时,会优先去责怪别人,认为全是外在的错,自己不可能犯错,自己是良民,一直很温顺。
对于症状严重者,心理学上有个名词专门形容——叫被迫害妄想症。
他们生活在无知的恐惧中,总认为世界不是在害自己就是在准备害自己,如果平时没有遇见什么问题,通常还看不出来,
而我们都知道,生活中的苦难,都是和我们相关后,我们才会感受到是苦难,不管是遭遇感情创伤,还是生离死别,我们都在其中处于这样或那样的联系。
比如,男女分手,都会说是因为对方的责任而导致自己的难过,但,关系的破裂一定是双方的责任,只不过这个责任大小落在人的身上的程度不同而已。
而阴谋论者喜欢把自己说成完全无害的一方,所有的责任都是“外在”,他们只是运气不好,但实际上,我们都知道,这只不过是一种“一厢情愿罢了。”
3
当然,我们是很难赞同上面两种思维模式的,而这两思维却又是普遍存在于我们的身边的。
但是,似乎没有解决问题,问题还是那个问题——
面对苦难,我们到底该怎么办?
方法是有的,万维钢老师在他最近的一期专栏里讲过的一本书《B选项:直面逆境,建立抗打击能力,找到快乐》 (Option B:FacingAdversity, BuildingResilience, and FindingJoy)时,详细解读了面对苦难时的做法。
书中讲了Facebook的COO的真实故事,引用了大量的例证,我看了后触动很大,于是,借鉴一下万老师文章的这个灵感,写了今天的这篇文章。
我总结、概括并重新解读了一下文章中提炼出来的三个方法:
1、不要过度自责,要努力恢复到正常情绪水平。
我们每个人,起初遇见苦难时,情绪一定都是很难受的,有时甚至控制不住自己,叫作所谓的“触景生情”,而应对法就是——不要过于苛责自己。
没有人愿意发生这些苦难,我们总是希望世界是一切美好的,更希望自己一切都是美好的,而不管是发生在自己身上的苦难还是发生在身边人的苦难,我们或多或少都会觉得是因为自己没有做好而导致的。
而不过度自责自己,虽然很难做到,但是,可以有效地减轻我们的悲伤和痛苦的情绪,说起来容易被人误解成“站着说话不腰疼”,但是从我自己经历过的苦难来说,确实能起到一定作用。
2、坦然接受事实,悲伤总会随时间过去。
这点我认为执行起来难度特别大,有时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接受,特别是关于身边亲人的,虽然我们都知道人终将有一死,但当苦难真的发生时,再强大的人都会抗不住。
这个方法换句话说,就是使用时间的力量,慢慢接受事实,尝试转移注意力,慢慢走出悲伤。
我们知道大脑都有遗忘痛苦的机制,但是这个机制需要很长的时间来发挥作用,我们只有意识到了事实已经发生,才能慢慢缓解悲伤。
3、想开点,苦难覆盖的范围没有想象的那么大。
拉长时间来说,人终将有一死,自然就能看得开一点,事实发生了就不能改变,只能想办法缓解,不过,有可能一生都缓解不过来,想想范围是不是摧毁性的?但即便是,也要努力重建。
每个人生命中都有重要的人,而当这个人离开时,我们的悲伤可以说会达到前所未有的顶点,而我们以为我们的世界就会就此崩塌,各种其它困难也会突如其来,而有的人坚持下来了,有人并没有。而事实上,真的不是那么容易就能面对的。
不过,我们可以动用我们的理性思维,想想这个苦难的影响范围真实有多大,自己有没有夸大影响范围,而随着逐渐找到真实的范围后,我们就能更好的克服悲伤情绪。
| 持续践行
总之,面对苦难时的悲伤没有这么容易化解,以上也只是方法,有时可能是知道了方法但情绪上根本没动力使用。
但是,我还想说,我们应该努力提高我们的恢复能力,让系统尽快运转起来,这样才有可能跨越悲伤,而身边的人也并不像我们就此一直悲伤下去。
想开点,相信我,你并不孤单,我们都曾遇见过这样的时候。
今天的话题可能比较沉重,但是却是我们怎么也无法回避的问题,逃避或许一时有效,但是长期来看,是最无效的办法。
标题其实出自普希金的短诗《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不要悲伤,不要心急!
忧郁的日子里需要镇静:
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
现在却常是忧郁;
一切都是瞬息,
一切都将会过去,
而那过去了的,
就会成为亲切的回忆。
最重要的就是那——一切都将会过去。每个人都会遇见苦难,苦难也终将会过去,不以意志为转移,而唯一的办法只有遇见时,坦然去面对。
祝好。
持续践行,从每天完成一件事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