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大地上的忠诚
——市直机关第十二批下派干部帮扶 工作纪实 (解说词)
女:2003年夏季的雨格外多。6月23日,市直机关第十二批316名下派干部冒雨进驻了帮扶村。父老乡亲们听到这个消息后,像过大年一样张贴标语、插上彩旗、敲锣打鼓,欢迎下派干部的到来。
男:多年来,市委坚持不懈地把选派机关干部下派帮扶作为统筹城乡发展、转变机关作风的有效手段,一批又一批的下派干部在农村挥洒汗水,付出真情,促进了全市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下派干部按照市委“强班子、找路子、办实事、帮民富”的总体要求,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躬身实践某某某”重要思想,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与广大人民群众结下了血浓于水的亲情。
女:在帮扶工作中,市领导带头结穷亲,市级党政领导干部每人帮扶一个贫困村。市领导经常到帮扶村现场办公,帮助村里理思路、定措施、搞协调、解难题,有力地推动了帮扶工作的开展。(配领导画面)
男:这项倾注党委政府心血、凝聚机关干部“反哺”深情的“民心工程”,已成为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的壮丽篇章。
建好支部,让火车头跑起来
女:“帮钱帮物,不如帮助建个好支部。”这是多年来帮扶工作总结出来的一条经验。一个好的班子,是带动农民脱贫致富的关键,也是农村发展的基础所在、希望所在。
男:“如果说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是铺设前进的路轨,那么加强党支部建设则是铸造拉动发展的火车头”,这是下派干部对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深刻认识。市直机关第十二批下派干部把班子建设放在工作第一位,各帮扶点结合实际,调整充实了一批有觉悟、有奉献精神的能人,特别是那些在外经营、不计个人损失、甘心回来带领群众致富的能人进了村两委班子,使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明显加强。
女:龙居镇小麻湾村过去是有名的贫困村,支部班子软弱,不能正常开展工作。市计委包村组进村后,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动员在外办企业的年轻致富带头人李洪明回村担任支部书记。他上任后,积极配合包村组开展工作,工作起色很大。建起了奶牛养殖基地和70多栋养蚕大棚,经济发展很快。去年,被山东省委评为先进党支部。
男:市海洋与渔业局驻汀罗镇毛坨村包村组通过广泛发动,在支部书记张玉亭的带动下,80%的村民自愿入股,成立了利津田野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解决了村民分散经营的弊端,解决了一家一户办不了的事情,增强了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目前,公司已开发土地4000多亩,走出了一条农民自我发展的新路子。
女:市油区办包村组进驻黄河口镇辛庄场村后,动员村两委班子成员带头发展二、三产业。由村支部书记刘新民牵头,带领几家农民共同投资400万元,建起了纺织厂。村委会主任张成文联合10个农户,贷款150万元购进奶牛162头,大力发展奶牛养殖业,现已发展成为全镇最大的奶牛养殖基地。
男:一年多的时间里,有41个后进支部转化为先进支部,发展党员135名,培养入党积极分子和后备干部314名,村两委班子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本领有了很大提高。
(采访村支部书记李洪明)
改善环境,让农村条件好起来
女:“一定要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这是市直机关第十二批下派干部的共同心愿。
男:在帮扶工作中,广大下派干部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千方百计筹措资金,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改善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修路、架桥、挖水库、通自来水、开发荒碱地……一项项工程付诸实施。一年半来,共为当地引进各类资金1.47亿元,其中无偿资金7139.5万元,协调贷款7577万元;修筑柏油路68.7公里,开发荒碱地、改造中低产田3.87万亩。
女:市政府办公室包村工作组积极协调资金,帮助六合乡后毕村开发荒碱地1200亩,规划建设了畜牧小区,开挖了水库,新铺了乡村路,配套建设了村卫生室、文明诚信一条街、农用电网,建设了高标准沼气池180个,为村庄的发展夯实了基础。
(采访后毕村支部书记张成训)
男:那一条条路,在老百姓心中就是立起来的碑。胜坨镇后彩村路面没有硬化,每遇雨雪天气,道路泥泞,进出十分不便。市中行包村组多方面筹集资金22万元,把村内三条主街道全部铺成了柏油路,这是全镇最后一个走上柏油路的村庄。路修好那天,群众涌向大街小巷,像过年一样热闹。村里还立了块碑,取名“中彩路”。
女:那甘甜的自来水,像汩汩清泉滋润着百姓的心田。市统计局驻垦利镇中西村包村组刚进村时,看到村民用的饮用水水库长满杂草,水质很差,严重影响了群众的身体健康。这让他们感到十分揪心。他们到处奔波呼吁,经多方协调,终于接通了县城的自来水,让家家户户都喝上了城里的“甜水”。市人事局驻胜坨镇前彩村包村组在建养殖小区时,遇到的最大问题就是小区用水。在十几处打井均为咸水的情况下,他们决定从黄河边打井,铺设了2300米管道,为两个养殖小区38户配套了自来水。
(采访一养殖户)
男:那正在改善着的生存环境,让老百姓体会到了生活的美好。市纪检委包村组进驻六合乡安家村以来,为了让群众尽快走上致富路,他们千方百计协调资金,开发了荒碱地,建设了公路纵横、环境优美、水电路配套的安家新村。市开发区管委会包村组为六合乡新合村开挖衬砌了水库、安装了自来水,开发荒碱地1300亩,修柏油路2.5公里,新建的畜牧小区、文化大院、五保老人幸福院把村子点缀得更加美丽。
女:黄河河口管理局驻胜坨镇西街村包村组帮助村里修了道口,改造了农电线路,彻底解决了阴天下雨主线跳闸问题,消除了安全隐患。市政协机关驻六合乡前沟村包村组帮助所包村开发了荒碱地,建起了高标准的文化大院。市交通局驻汀罗镇南码村包村组,帮助村里建起了集贸市场、文化广场和高标准的幼儿园,南码村的孩子也像城里的孩子一样,有玩具玩,有图书看,有音乐听,也能坐转椅,玩滑梯,荡秋千……
(采访:南码村村民)
男:去年,海水顺着海汊子,又一次涌进了河口街道东劝学村。帮扶这个村的市人大机关包村组组长孙革新急得嘴上起满了泡。听村里的老人讲,早年,低洼地被海水吞没,潮水常常淹死人。包村组的同志经过一番调查,决定建设郭河水闸,拦住肆虐的海水。去年12月28日,投资52万元的水闸完工了,村民们无不交口称赞。村民们每每谈起此事便热泪盈眶。
(河口街道东劝学村一村民:在我的记忆中,海水给我们村带来的灾难太多了。1964年的那次大水,我差点被淹死。有了水闸,变水患为水利,这是为民造福的大好事。)
女:不少包村组还帮助村里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为村里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董集乡东范村是座落在黄河岸边房台上的一个小村庄,没有发展空间。市广电局包村组在交通方便的地方规划了新村,垫起了房台,修上了柏油路,架设了高压线。看着建设中的新村,东范村的乡亲们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
(采访村支部书记)
男:农村的面貌变了,群众变得文明了。新建的文化大院已成为群众学知识、学技术,参加娱乐活动的主要场所。闲暇时,他们走进科技书屋,用知识武装大脑;农村现代远程教育的开通,让农民走进了网络时代,感到世界真的变小了;有的还买来了锣鼓家什,组建了锣鼓队,每到节日农闲,乡亲们就自发地组织起来,在喧嚣的锣鼓声中敲打出丰收的喜悦和共奔小康的豪迈乐章。
(采访河口街道三合村一村民,说村里的变化和锣鼓队)
女:走在文明诚信一条街上,整洁的街道,让人感到清新的文明之风吹来。沼气池的建设使用改变了乡亲们“烧柴做饭,入厕露天”的生活习惯,原来满街的草堆、粪堆、垃圾堆不见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正在悄悄地发生着转变……
男:市水利局包村组积极协调,建设了养猪小区,为全村149户村民建设了沼气池,成为垦利县第一个户户通沼气的村庄。经过市农业局的帮扶,陈庄镇薄扣村发生了很大变化,人均收入达到了4500元,有65%的户告别了过去的土坯屋,80%的户安上了电话,90%的户用上了拖拉机、摩托车,户户看上了闭路电视,通上了自来水,村容村貌明显改观。
(薄扣村支部书记谈变化)
女:市司法局包村组帮助牛庄镇西隋村建设了文化大院,完成了旧村改造,完善了幼儿园,实现了水、电、路、讯、闭路电视户户通,农村管理和服务水平显著提高。市市政局驻黄河口镇小高村包村组坚持以德治村,依法治村,没有发生一起治安案件及群众上访案件,2004年,被评为全省“民主法治示范村”。
提高素质,让农民与市场对接起来
男:下派干部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在提高农民素质上狠下功夫,为实现农村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女:扶贫先扶志,治穷先治愚。下派干部首先从解放思想入手,帮助群众“换脑子”、长知识,提高自身素质,打破陈旧观念的束缚。他们组织村干部和群众外出参观,请来专家讲课,村民们脱贫致富的热情被激发出来。
男:市科技局包村组把虎滩乡北苏村作为试点,开展信息帮扶工作,依托百姓科技信息协会,启动了“利津县农村科技信息服务系统试点工程”,以《百姓科技》报为载体,为全县24个帮扶联系村新增服务会员近600户。
女:市林业局包村组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帮助虎滩乡郭西村发展冬枣产业,目前,人均达两亩冬枣,还成立了冬枣科技协会,建设了冬枣批发市场,仅冬枣一项人均增收5000元,郭西村成了远近闻名的“冬枣专业村”。市法院驻陈庄镇西三村包村组协调资金24万元,建设了30个高标准的食用菌大棚,固定资产归村集体所有,为农民找到了一条致富路子,同时又解决了集体经济空壳问题。市国税局包村组针对龙居镇司家村实际,帮助建设了20栋高标准的蔬菜种植大棚,并成立了司家村蔬菜协会,为菜农提供了全方位服务。市计生委驻西宋乡赵屋村包村组针对该村桃园较多的实际,建起了库容量500吨的保鲜库,年增集体收入4万元。
(郭西村支部书记:正如群众所说的:“东奔西跑,不如回家种冬枣”。冬枣产业富了乡亲,张廷先一家原来住着危房,家里穷得叮当响,种植4亩冬枣后,两年收入18万元,现正在打地基盖新房了。)
男:一个产业,就是一条致富的路子。下派干部在帮助群众找到致富路子的同时,又在思考着一个新的问题,那就是如何把产业与企业连起来,把农民与市场对接起来。
女:市计委包村组进驻龙居镇小麻湾村后,通过调研认识到,要进一步加快小麻湾村经济发展步伐,必须使村民联合起来,培育新的优势产业。包村组千方百计筹措无偿资金近百万元作为项目启动资金和集体入股,通过多户联保贷款260万元,建起了奶牛养殖示范基地。在此基础上,组建了奶牛养殖合作社,坚持“民办、民管、民收益”的原则,实行股份合作制运作管理模式,并通过了国家和省有关部门的审批,成为全省唯一一家由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承担的国家农业产业化项目。
(市计委包村组长:合作组织的建立,让农民真正联合起来,形成了“公司+合作组织+农户”的产业经营模式,实现了规模生产和一体化经营,架起了公司与农户联系的桥梁。)
男:市教育局驻西宋乡二十一户村包村组实施产业化扶贫,带领群众建起奶牛养殖小区、养鸡小区、工贸小区、香菇种植小区。为更好地把农民组织起来,还成立了养鸡、养牛、食用菌等10个协会,先后与凯银乳业集团、挪亚食品公司、浙江香菇服务中心等龙头企业建立了稳定的产销关系。
(采访:一位群众说协会)
女:下派干部还引导群众面向市场,积极发展二三产业,增强农民的市场开拓能力。市检察院驻牛庄镇车里村包村组积极探索以土地和集体资产为股份,吸收外部资金、技术,走内引外联的发展路子,融资投入300多万元,新上玻璃厂、新型建材厂、纺织厂等三家股份制企业,解决就业100多人,村集体年均增收8万多元。
形成合力,把社会化帮扶的舞台搭起来
男:派出部门把下派帮扶工作作为密切党群干群关系、转变机关作风的重要措施来抓,认真落实市委“前方出题目,后方做文章”的要求,扎扎实实地为下派干部和帮扶村群众解决实际问题,成为下派帮扶工作的坚强后盾。
女:市财政局包村组进驻的第二周,局领导就来到虎滩乡西虎村现场办公。当了解到村里水库年久失修,群众四处讨水吃时,局领导当场表示:“老百姓的事就是大事,一定要尽快把群众的吃水问题解决好!”经多方协调,一座蓄水量11万方的水库历时一个月终于建成了。
(西虎村支部书记谈领导经常到村里现场解决问题)
男:市卫生局党委建立了包村工作即时汇报制度,“包村组哪天提出工作建议,局领导当天研究答复”。
(采访市卫生局主要负责人谈如何重视包村工作:市卫生局把12个帮扶项目落实到各局直单位,一名局领导分别联系一个下属单位,负责所承担项目的协调落实,“个个单位有项目,人人肩上有指标”,形成了市直卫生系统包村帮扶的工作格局。)
女:市交通局包村组进驻汀罗镇南码村不久,一份《关于市交通局帮扶南码村基本思路的报告》摆在局领导面前。局党委对此高度重视,立即在南码村召开了帮扶工作现场办公会,确定帮扶工作思路。之后,局领导每月到村里调研一次,一个季度召开一次调度会,这已成为市交通局包村帮扶的工作制度。
男:市公安局驻河口街道三合村包村组积极扶持群众发展养羊业,为激发村民养羊的积极性,局党委在全体民警中发起捐助活动,收到捐款8万多元,为家家户户购买了1只优质波尔山羊。目前,三合村各类肉羊存栏量已达2600只,人均达到6只,成为远近闻名的养羊专业村。
女:在市直机关第十二批下派工作中,还有一种帮扶形式叫部门联系点,市直机关29个部门和单位分别联系29个经济比较落后的村。
男:市妇联联系帮扶利津镇菜园村,铺设了柏油路,修建了水库和文化大院。市委统战部多方协调,帮助联系点六户镇李宅村铺设了柏油路,建设了文化大院。东营日报社为了帮助村民更新观念,举办了两期农业科技知识培训班,还投入资金16.6万元,帮助村里建设了文化大院。市残联为联系帮扶的义和镇五一村建设了冬枣市场,修了近2公里的乡村路。市仲裁办为帮扶村义和镇同合村建设了柏油路,改建了水库,还为村里一个残疾户建起了3间砖瓦房。
女:三人包村,全员参与;上下同心,驱赶贫穷。在这片共和国最年轻的土地上,奏响了一曲扶贫攻坚、共奔富裕的大合唱。
倾注真情,把干部与群众的心连起来
男:广大下派干部时刻把群众的冷暖疾苦挂在心间。狂风暴雨来临时,他们挽起裤腿,冲进雨雾,紧急疏导危房户,组织群众排水抗涝。今年7月31日的明集乡东三村,一场暴雨使村内积水达半米之深,有6户群众房屋进水。市网通公司包村组的同志与村里的干部群众一起抗涝救灾。这天夜里,忙活了一天的包村组组长单英杰听着外面哗哗的雨声再也睡不着了,他知道庄稼地里的水还没有排出来,就拿起电话向公司主要领导汇报这里的灾情。第二天一大早,连夜调运的潜水泵和排水管道送到了救灾的一线。
女:市劳动局包村组的同志们时时牵挂着村里的老人们。他们的《民情日记》上记着汀罗镇前崔村46位老人的生日。每到生日这天,他们都为老人们送上一份生日蛋糕,送去浓浓深情。有一位聋哑老人因放羊长期住在洼里,一个深秋阴雨的傍晚,包村组的同志们把他从洼里接回家,送他一份生日礼物。这位老人哭了,这是他有生以来第一次过生日。
男:去年12月20日,市农行举行庆祝建行20周年晚会,包村组把帮扶的西宋乡朱家村的五名贫困生接到了晚会的现场,农行领导代表全体员工为他们每人捐助了300元现金和书包、羽绒服等物品,送上了一片爱心。
女:市建行帮扶的史口镇元里村的孤儿崔浩今年考上了大学,因交不起一万多元学费而一筹莫展。建行职工和包村组的同志捐款3400元,同时,包村组积极协调终于使他圆了大学梦。去年8月,黄河口镇五七村刚满13岁的魏晓龙被确诊为白血病,经济的负担,精神的折磨,让一个本来说得过去的农家顿时陷入了困境。刚刚进村一个月的市建委包村组了解情况后马上登门探望,并先后为晓龙捐款2000多元。
男:纯朴的乡亲们,重感情,讲实在,用特有的方式表达对下派干部的感激之情。大棚里第一茬菜下来了,村民们送来鲜嫩的蔬菜,请包村组的同志们先尝尝;包村队员们晒在外面的棉被因工作忙忘了收拾,当他们披星戴月回来时,发现棉被叠得方方正正放到屋里……
女:在艰苦的环境下,广大下派干部牢记组织的重托,怀着对人民的深厚感情,用心血和汗水播洒着农民丰收的希望,用无悔的付出探寻着群众致富的路子,用造福人民之绩兑现着对乡亲们的庄严承诺,在黄土地上写下了人生辉煌的一页。
男:在垦利镇挂职的干部刘国光跑遍了全镇的50多个村庄。在后苟村走访时,当他了解到村里有位75岁的复员军人和两户优抚对象生活比较困难时,自己花了600元钱购买大米、食用油等生活用品去看望这3位老人。 他还从工资里拿出3000元,购买了部分学习用品送到贫困学生的手中。
女:市文体局驻稻庄镇挂职干部常光兴,妻子身患重病,饮食起居不能完全自理,孩子上学无人照顾。为了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他说服妻子,将孩子转到稻庄镇中学读书,把妻子也接到了镇上。他几乎未休过星期天、节假日,一心扑在工作上,得到了广大基层干部群众的一致称赞。
男:市委办包村组为村里修路和筹建养羊示范小区时,为保证工期和质量,组长谢光明一直坚守在施工现场。当听到母亲病危的消息后,他急急忙忙赶回家,但母亲却最终也未能看上儿子一眼,就离开了人世。
(谢光明谈对群众的感情)
女:风里来,雨里去;迎朝阳,送晚霞。还有许许多多的下派干部,像他们这样无私奉献着、无悔追求着……
男:“先有某某某某某,后有驻村好干部……包村干部到我村,全村老少齐开心;包村干部是好人,全心全意为人民……”这是河口街道三合村村民毕文生写给包村组的一首诗,歪歪扭扭的字迹里透出的是一片真情。
女:500多个日日夜夜过去了,下派队员们黑了许多,瘦了许多。为了让群众尽快过上好日子,他们把满腔深情奉献给了父老乡亲。
男:2004年的第一场大雪正扬扬撒撒地下着,包村组住的院子里挤满了来送行的乡亲。
女:下派干部要走了,就要离开奋斗了500多个日日夜夜的村庄。
男:乡亲们扶老携幼,顶风冒雪,送别下派干部。
女:他们拿出红枣等土特产,表达对下派干部的感激之情。
男:下派干部满含热泪,三步一停,五步一回头,依依不舍。
字幕:
漫天飞雪送亲人,
下派干部用真情写出了一段无悔的人生。
滴滴泪水全是情,
下派干部在大地上写下了对党和人民群众的忠诚!
本文结稿于2004年12月,前后时间长达半年,曾于2004年12月28日在山东电视台播出,为仝兆阳、王新俊、黄其军等集体创作,本人重新整理编辑于2017年6月20日 (古历五月廿六)。
文中照片大部分来源于视频截图,如不小心侵犯了您的肖像权敬请见谅!
近期同类文章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