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桌面上经常零零散散地放着各种书。前几天,室友过来找书看,挑挑拣拣,拿走了《成为最后一人》。半个小时还回来了,说不想看,刷剧去。
昨天晚上,她问我:“那本《成为最后一人》呢?”
“还图书馆啦。”
“啊?我看那本书挺薄的,好像比较容易看完。”
我觉得这句话背后的心理还挺有意思的。我估摸着猜一下:
第一,她并不是很想看这本书。只是当下闲得发慌,想拿来当消遣。
第二,她觉得看书,就应该看完一整本。
我想这样的心理,符合大多数没有阅读习惯的人。
为什么现在,我们身边很多人都不读书了?
因为工作太累了。上了一整天的班,回来就想好好放松。读书哪有刷剧、打游戏舒服呀?!
我曾经在一家4A广告公司工作,加班到十一点是常态。回到家,在楼下打包一份麻辣烫,一瓶冰可乐。
那时候《琅琊榜》热播,每天更新两集。吃完宵夜,洗完澡,把剧追完,已经深夜一两点了。
我的初衷是为了放松心情,才看电视剧。但是熬夜刷剧,真的很放松很舒服吗?
可我心里那股巨大的空虚感,是怎么回事呢?
我们不看书的第二个原因是,认为读书没有用。
我记得有一次和朋友吃完饭,随意走走,进了一家书店。
我一边看书架上的各类书目,一边问他,现在还看书吗?
他说,毕业后基本上就不看了。而且看书也没啥用啊,现在很多鸡汤文,都是别人成功之后,再把他的经历美化包装,打打鸡血还行,有什么参考意义吗?
确实现在鸡汤文大行其道。可我们为什么要去看鸡汤文呢?额,这个问题先放一放。
我们还是聊回这个话题:
读书到底有没有用?
我不想说什么陶冶情操、培养气质之类的。
从我自己的经验出发,我读书,是因为我很困惑。我的人生和工作,有许多问题,光凭我自己解答不了。然后我慢慢发现,我的问题,书籍里都有答案。
我看书,解了惑,后来顺便还赚了一些小钱。
两年前,在一家互联网公司工作,公司联络了一些粉丝几十万的微信公众号,想在上面推广产品。
公众号有两种报价,一种是大号作者自己写,价格比较贵。一种是我们自己写,然后投放他们的公众号上,报价便宜些。
我们决定自己写。除了价钱的问题,还有一个是因为我们更了解自己的产品。
作为这个项目的文案,我接下来就需要去了解,微信公众号的卖货文案要怎么写,转化率才能更高。
我之前一直有关注一位文案大咖的公众号“创意很关键”,我知道作者一直专注于卖货文案,还出了一本书叫《爆款文案》,销量很高。
我买了书来看,做了很详细的思维导图。
看完之后我有一个很深刻的认识是:卖货,不是大声吆喝,我有什么东西,你快来买啊。而是告诉消费者,你有问题,我可以为你解决。这是获取消费者信任的过程,而“获取信任”是有方法的。
按照书里说的方法,我写了一篇卖货文案,带来的销量还不错。公司用这篇文案,陆陆续续又投了十几个大号。
当时一起工作的同事,后来离职去了深圳一家上市公司。他们年中推出一款运动手环。同事找我写一篇微信卖货软文,大概两千字。那一单,我赚了2000块。
我想,读书有用的前提,是我们先学会读书。
学会读书的第一步,不妨问问自己有什么问题,需要寻求解答。
比如很多人想要培养新习惯。每天跑步5公里,日更1000字,信誓旦旦立了flag。结果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针对这种情况,我建议你看看《微习惯》这本书。它有你想要的解药。
书里的作者曾经和我们一样,信誓旦旦夸下海口,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后来他想了个方法,而且持续地运用这套方法,成为了知名作家。
这套方法就是“微习惯”。什么意思呢?就是把你想要培养的习惯,分解成很小的一个动作。
比如你以前定下的是每天跑五公里。那么,改成每天跑50米就好。以前计划日更一千字。改成每天写50字就好。
为什么要这么做呢?因为从一个葛优躺,到每天五公里的跑者,还没跑之前,你已经有很大的心理压力了。负面情绪,也会消耗你的精力。光是想想,你都觉得累,更别说坚持。
当我们定的目标很小,我们就可以轻而易举去完成它。
打开笔记本,什么灵感都没有,什么都不想写。这时候你告诉自己,写50字就好。写完了,今天的任务就完成了。慢慢写下去,思路顺畅了,反而会有超额完成1000字的惊喜。
如果你想培养阅读习惯,告诉自己,每天看一页书就好。
有位朋友跟我说过,书太厚了,一翻开就头疼。
我跟他讲了一个故事:
记者采访一位马拉松冠军,问他是怎么坚持跑完全程的。
他说,他的诀窍是,看路边的树。选中前方的一棵树,然后告诉自己,你只要跑到那棵树就可以了。
到了之后再选择下一棵树,然后告诉自己,你只要跑到那棵树就可以了。
就这样。他把长长的42公里,分解成一棵树又一棵树。
故事说完后,我跟他说,你不用想着看完整本书,你只要告诉自己,看完下一句话就好。
ps:有时候读书也不是因为它有用。而是喜欢啊。譬如《浮生六记》。那是发生在两百多年前的真实故事。
芸娘一用纱布包裹着茶叶,放在荷花里熏香,第二天拿出来泡茶……女扮男装偷偷和丈夫跑出去逛吃逛吃……因为喜欢这本书,在苏州旅行时,特意去看书里提过的沧浪亭。两百多年过去了,幸好还留下一座亭子以供缅怀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