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疫情,两个孩子从2019年年底就开始居家,整整半年的时间,起初还觉得很有意思,毕竟两个人可以作伴,我就有了更多的时间,其实并不是如此,要监督姐姐上网课,要督促小的学习不打扰姐姐,还要兼顾两个人的三餐,外加户外活动时间,这样算下来根本没有了一点自己的时间,更不要谈自己的运动和学习,每天都被他们盯的死死的,手机不能拿,电脑不能碰,只能跟他们玩一些小孩子玩的游戏,要么就是一头扎进厨房里洗碗洗筷,拖地抹桌子,简直就是活生生的保姆。
爸爸经常加班,每逢周末一天休息时间,简直就成了我的人间天堂,一个人去楼下菜市场都觉得神清气爽,一旦到了周一,就又变成了被关进笼子的狮子,没了一点自由,被他们起各种稀奇古怪的名字,睡过,食物,譬如饺子、汤圆,被安排各式各样的角色,受伤的兔子,发烧的小鸡,更有甚者是被当做一种交通工具,在众多的角色里我最喜欢演的是受伤的病人,可以安静地躺在那里,不用说话,任由它们各种仪器在你的身体上面扫、戳、按、锤,然后在一堆尖叫声中惊醒。
有一段时间,我一度觉得自己会抑郁,会因为跟外界接触少变傻,可是后来事实证实恰恰相反,八月底各个学校有了陆续开学的消息,姐姐背上了书包重返校园,弟弟也像神兽归笼,按照常理说我应该连续庆祝三天,可是早上送完孩子回到家,空荡荡的屋子里,没有一点声响,窝在沙发里可劲地玩手机,刷视频,逛某宝,再一抬眼,好家伙,时间已经大步迈向了两点,饿着肚子去厨房找了一袋方便面下肚,打开电脑想写点东西,可看看客厅里凌乱的物品,衣架上满杆的衣服,一种羞耻感瞬间油然而生,起身重操旧业,窗明几净地去接孩子们放学,然后屁颠颠地告诉他:“妈妈今天好想你呀”,小伙子很严肃地说:“妈妈,你不是最喜欢我和姐姐上学吗?”,一下子说的我哑口无言,只能回复一句:“从前那是逗你玩的”。小伙子看着我半信半疑,然后开始心心念念地惦记着下一个假期的到来,这样的混沌的日子需要一周甚至更长的适应期。
从前最烦的事就是他们将玩具摆满家的每个角落,可是上学后周一收好的玩具,或许只有到了周日才有几乎拿出来,一时间少了许多的生趣,平时最烦给他们做饭,可是后来才发现,厨艺真正的进步恰恰是这个时候,平时觉得陪他们玩低幼游戏就是在浪费时间和生命,可后来才发现,那些不设任何防备的大笑恰恰是在那个时候呈现的,平时最讨厌带着他们去逛街,各种的伺候不说,还要有各种的条件,但后来每当我回忆起自己从试衣间走出来两个孩子发出的惊叹和喜悦的表情时倍感幸福,有了他们最喜欢的事情就是寻找一个人的独处,可后来才发现,我其实更喜欢的是回家的感觉,想象着开门的瞬间两个孩子从远远的地方跑过来,一个抱着你的脖子,一个搂着你的腰,一个说想你,一个说你怎么这么晚才回来,我笑着将一袋子零食和小玩具递给他们,“妈妈只是去了一趟超市而已”,他们无获至宝地拆盒子,姐姐突然将一块饼干塞进我的嘴里,真甜,那是一块魔法饼干,可以瞬间还原一个人疲惫的身躯。
一个人对母亲的记忆或许就是从家务和厨房开始的吧,他的味蕾里藏着儿时妈妈的味道,而在母亲的记忆里藏着的是孩子从呱呱坠地到成年后的人生,从日夜操劳他的起居开始,到担心学习成绩的好坏,到害怕早恋的青春期,到择友标准,到后来成家为人夫、为人妻、为人父、为人母的责任,可能你也有过和我一样的经历,觉得生活被孩子的鸡毛蒜皮的小事塞得满满当当,觉得自己因为回归家庭失去了自己的价值,可是当有一天,我们看着一个阳光帅气的小伙子,一个亭亭玉立的姑娘站在你的面前,你就会觉得,啊,我成就的是这个世界上最伟大的一项事业,孩子的独立和成长就是对你最大的认可。
我们的一生其实是一个逐渐失去的过程,曾经经历过的让你厌倦或是欣喜的事情都会在某一天成为我们特别怀念的,尤其是中年后父母的康健,老年后孩子的陪伴,不要等到父母老去才明白父母爱的含义,别等到孩子成人,才想起来他们其实要的是关怀,很多事情一直都在我们的生命里发生,好的坏的,都会成为岁月的一份礼物,在多年后的某一天温暖你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