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缺与你
嘿,朋友,你好哇,我是圆缺,很高兴认识你。
我先做一下自我介绍~
一.圆缺是谁
复旦大学心理学硕士
高校心理老师
接受过专业的西方心理学训练,又有过5年冥想实修经历和南怀瑾国学智慧学习,对传统文化领域有过较为深入的学习思考。
真心感受到将西方心理学、正念、冥想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才是一个人由浅入深地进行心智提升和心灵成长,最终实现幸福人生的必由之路。
我的愿景
幸福——探索心灵成长
智慧——追求心智提升
共同实现自由富足人生
真诚分享,成人达己
在这里,我将把我一路走来的体悟如实记录下来,既是帮助我沉淀成长经历,也是帮助你们实现自由富足的幸福人生。
所以,真与诚是我对自己,也是对你们的承诺。
《大学》中说,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我在这里上发布的一定是我真实践行,真实感受体悟到,真实有所帮助的东西。
我更像一个导游,“我在这里”,我和你说,“我走过这条路,我带你看看这条路的风景。”
广结善缘,安心家园
我们也许所在的职业、行业不同,但是只要你愿意自我精进,愿意心理成长,愿意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实现幸福人生,我们都是这条路上的同行者。
而当你在外面跑累了飞不动了,想起我时,可以来我这里喝喝茶,清清心,为下一次的奔跑飞翔积蓄能量。
别人只关心你飞得高不高,飞得快不快,而我关心你飞得快不快乐。
我会一直在这里等你,守护这片安心家园。
如果大家有什么小喜悦,小烦恼甚至小秘密想要悄悄和我说的,也都可以来这里找我,你的每一句话都值得认真聆听。
下面是我的微信号,添加备注“简书”,谢谢!
二.简书使用指北
下面是我的简书版块介绍,也包含着我的过往学习成长过程和思考。
你们有兴趣就看看,没兴趣就算了,直接关注公众号就行了!
(一)心理笔记
王阳明说“人须在事上磨”,否则就只是纸老虎,无事时风平浪静,有事时就原形毕露。
而心理笔记可以说就是心理学和传统文化在“事上磨”中体悟的思考与沉淀。
1.冥想笔记
Meditation,中文译为冥想,禅修,打坐等
2016年8月开始冥想,学习南怀瑾老师传承下来的安那般那法门,从此坚持每天打坐30mins~1h,至今5年。
参加过累计16次冥想(禅修)营,2019年参加了一次8天的止语禅修营,2020年开始练习杨海鹰老师的吐气法。
冥想可以说重塑了我的人生,在人生方向上,从那时起,由外在的物质慢慢转为内在的精神世界;在心性上,由原来的怨天尤他慢慢变得清醒平和;
在这里我将分享我这么多年冥想的经历、经验,一起精进冥想。
Mindfulness正念
2020年9月,决定参加牛津大学正念认知疗法课程,由此开启MBCT师资道路。
相比于禅修,正念则更贴近生活,也更容易宣传普及,因此我更希望能够借助这个机会给大家分享我学习正念和冥想的收获,能够真正使正念和冥想带成为我的生活方式,也能成为更多人的生活方式。
2.心理成长
在心理成长部分,就是帮助大多数人通过心理学和传统文化智慧实现自我成长,拥有幸福人生。
其实一直以来,大家对心理学和传统文化都有所误解。
人们对于心理学的印象就是解决一些心理问题,比如抑郁、焦虑、躁狂等,
其实,心理学除此之外,还可以挖掘潜能,促进发展,增强赋能。比如,我导师的研究方向就是促进儿童的智商、情商和创造力。
简单粗暴来说,不仅能使坏的变好,还能使好的更好。
而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刻板印象就是三从四德,等级森严,
其实这些只是“礼”的层面,老子语:“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在社会动荡、道德沦丧的时代,才会更重视“礼”来,然而,既然是“礼”,难免呆板,难免不能与时俱进。
而传统文化真正的内核是“道”,所谓道,我的理解就是天地人运行的规律,“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掌握了道就能事半功倍,否则就只能事倍功半。
在心理层面,“道”可以理解为人性,我们要做的就是顺应人性,尊重人性去做事。
因此,不管是心理学还是传统文化,殊途同归,都是帮助你获得心理成长,成为你想要的自己,实现自由富足的幸福人生。
3.咨询师成长
心理咨询师是一条漫漫长路,因为我们直接和最痛苦的人工作。
每一个人的痛苦独一无二,如何理解这份痛苦?如何看见痛苦背后的行为模式?如何触摸痛苦背后的真实渴望?如何唤起他们的内在资源和生命力量?
这不只需要技术,更需要经历。
见天地,见自己,见众生。
我们在疗愈他人的同时,也在照见自己。
4.教育工作笔记
我的本职工作是一名心理老师,还承担着一部分班主任的工作。
因此我需要处理上中下三种关系:与领导的关系;与同事的关系;与学生的关系,
尤其是与学生的关系,与学生的相处是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并且这是在我的成长经历中,是从未有过的体验。
一个朋友提醒我“理论派在实战派面前不堪一击,要做好吃很多亏的准备”,我可以预见这是一场全新的挑战。
我有点紧张,有点害怕,也有点兴奋和好奇。
我在这里会记录下工作中的磕磕绊绊,思考与教训。
这是一个新老师的成长之旅。
(二)见行书院
这是我分享读书感悟的地方。
见指见地,行指行愿,南怀瑾老师说,见地修证行愿是三位一体。
而其中行愿是最重要的,我们读书是为了提升见地,但只有行到了见地才会圆满。
其实,万事万物皆是如此,正如王阳明所说知行合一,知便是行。
1.根本经典
所谓根本经典,就是这里面的文章和书籍是我做人做事的指南针,我的行为规范都参照这些经典著作,这些书籍文章值得终生阅读、反复阅读。
这里包括传统文化中的四书五经,即《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部作品和《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五部作品。
还有两篇《劝学》和师说,以及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
2.源泉活水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这里的书是根本经典的补充阅读,主要是为了解决具体的问题而去阅读的,与现实问题和当今时代更加紧密。
感谢你看到这里,我也对你感到十分好奇,你可以直接在微信公众号中发送你的自我介绍,也可以加微信聊天,我也很想认识你。
下面是我的微信号,添加备注“简书”,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