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炸油条到东坡肉
从南宋秦桧到北宋苏东坡
炸油条,北方又叫大果子,南方叫油炸鬼,炸面。都是早餐常吃之面食。炸油条却跟南宋人物秦桧脱不了关系。这个老百姓喜欢的早点,原来叫“油炸烩”,意则为“油炸桧”。
秦桧父亲是广西一县令,其本人年轻时靠苦读求学并高中状元,娶得名门王氏之后得岳父家族影响力而官运亨通,最后官至宰相并任职十九年,辅助皇帝主持全国事务,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状元丞相,深得皇帝宋高宗依赖而权倾朝野。
但秦桧深受其妻控制并逐渐成为“老油条”,甚至有可能已成为金国的奸细。当时南宋与东北的金国处于战争状态,秦桧对皇上极力主张与金兵议和求自保,与岳飞将军的主战派形成鲜明对比。秦最终与宋高宗皇上达成默契,依靠主和派力量而扼杀主战派。最后秦桧将岳飞,岳云父子杀害于风波亭,罪名是“莫须有”。“莫须有”的罪名也显示了秦桧想摆脱自己千古骂名,欲甩锅皇上的险恶动机。
然而,精忠报国的抗金英雄岳飞将军被朝庭冤杀,在民间引起了极大的反响。
岳飞被害的消息一传开,京城老百姓个个义愤填膺,酒楼茶馆街头巷尾都在讨论这个事情。当时,在众安桥河下有两个食品摊。王二卖烧饼,李四卖油炸糯米团。将要散市收拾摊档的时候两人彼此打着招呼就一起聊起来了。谈来谈去就谈到这秦桧害死岳飞的事情上来了。两个人都非常气愤,就想用一种方法,抒发表达自己对这件事的看法。于是把剩下的一点面粉捏了两个丑人。一个是吊眉无赖奸臣,一个是歪嘴的刁婆。并且抓起切面刀往那无赖的脖颈上打了一刀,又往那歪嘴的刁婆肚皮上竖着来了一刀。最后觉得还不解恨,就将那两个面粉捏成的人重新捏好,背对背的粘在一块丢进了滚烫的油锅里去炸。
“油炸桧呀,大家来看油炸桧咯”。过往的行人一听“油炸桧”,都觉得新鲜,一会儿就围拢了不少人。大家看着油锅里有两个丑人,油炸的吱吱响,心里都明白是什么回事了。
这个事情一下子就轰动临安城。第二天一早很多老百姓纷纷赶到众安桥想吃油炸桧。王二和李四这哥俩索性合伙做起生意来。后来由于这捏面人太费功夫了,顾客排队等时间太长,因此王二和李四就想出一个简便的办法,把两个大面团就揉开摊开,用刀切成许多的小条,然后拿一根代表秦桧一根代表王氏,两根粘连在一起放到油锅里去炸,仍然管它叫油炸桧。老百姓当初吃的油炸桧就是为了消消心中的愤怒。由于味道不错,价钱又便宜,所以早餐这吃油炸桧的人就越来越多。一时间临安城里里外外很多的摊位都学着做了起来。天长日久就渐渐传到了全国各地。
这根油条,油炸桧,油炸鬼,也就成了一个老百姓解恨的历史典故。
说起苏东坡,都会想到他豪放不羁的才情。“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苏东坡实际是北宋第二代文坛领袖。他的伯乐兼老师欧阳修则是第一代北宋文坛领袖。苏东坡由于与司马光等一批重臣反对当朝宰相王安石变法,王安石变法是宋神宗为复兴大宋愿景的无耐举措。皇帝宋神宗只能割爱,将苏东坡贬离汴京。
贬出京城的苏东坡虽然生活艰苦,但在民间的漂泊反而使他的文学才华发挥的淋漓尽致,在贬期间佳作频现。同时还拉近了他与老百姓的距离,每到一方都与当地人民结下了深厚感情。
东坡肉的典故就是由此产生。
苏东坡在杭州任职之时恰逢雨季,太湖泛滥,东坡指挥官员及百姓不仅疏通了西湖,还筑起了苏堤,以绝水患,后来,苏堤还被列为西湖十景,命名“苏堤春晓”。杭州的老百姓特别感激他,在过年的时候民众一起抬来了一头大肥猪,还有美酒,给他拜年。
美食家苏轼于是让家人将猪肉切成方块,放入调味慢火细熬,将肉烧的香甜松软,肥瘦相间入口即化可。
苏东坡并不是留给自个儿吃,而是分给了当地的穷苦百姓,一时间,“东坡肉”名声鹊起。可是这个故事还没有结束,当时苏州城有家餐馆生意惨淡,掌柜听闻此事,就仿照苏东坡,将肉切成大块儿进行烹制,也作出了色香味儿俱全的菜品,并挂起了“东坡肉”的招牌。很快,东坡肉就成了苏州餐馆的名吃。
由于苏东坡受牵连于朝庭变法的政敌,朝中便派人来苏州搜寻罪证,结果听到苏东坡当地老百姓都竖起大拇指。朝庭特使大失所望。一天特使在餐馆借酒消愁期间无意中吃到了“东坡肉”这道美味,一问餐馆才知道原来有这个故事,他于是大喜过望,二话不说拿了菜谱就回到了汴京。
苏东坡的政敌就据此向皇帝弹劾说苏东坡此人鱼肉苏州百姓,人民苦不堪言,恨不得吃他的肉,还呈上了一叠菜单。皇帝一看菜名赫然写着“东坡肉”的菜谱,认为是情况属实。便一怒之下将苏东坡贬到了琼州,也就是现在的海南岛。
真是万万没想到,苏东坡竟然被自己发明的“东坡肉”给扳倒了。再次贬至天涯海角。
“”慢着火,少着水,火候足时它自美。”就出自苏东坡的《食猪肉》诗。东坡肉,因此也成为了老百姓纪念苏轼的一道美味佳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