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了豆瓣高分电影《海蒂与爷爷》,从文艺角度来看,豆瓣高分实至名归。影片虽然没有强烈的视觉冲击,没有引引入胜的情节,整个观影过程当中,我一次一次的被感动。因为主人公海蒂的纯真和善良而感动,因为爷爷质朴而真挚的亲情而动容,因为克拉拉及其家人真正的贵族气质而敬佩,整部剧中可圈可点的地方不少。
网络上已有不少精彩的影评,在此我也不过多的赘述,我选取了影片中一些重要的情节,从教育的角度来解读这部电影。
第一个情节,是在爷爷承担了海蒂的抚养责任之后,带海蒂到镇上去购买生活物资(即用羊换生活用品),遇到一个当地的类似于教育行政督导的人,这人就孩子的上学问题,和老人展开了激烈的争论,结果被老人拒绝了。老人也并非是一个蛮横不讲理的人,之所以不送孩子来上学,也是因为路途遥远,担心孩子上学途中安全。督导提到孩子需要同伴的这一点,老人还是记在心里的,否则的话,老人人也不会在冰天雪地的天气里,带孩子坐着雪橇到镇上去找皮特。足以见得,只要是对孩子好的,老人并不是那么排斥,在他心里,他还是非常爱这个孩子的,只是也许他内心过于冰封,不善于表达罢了,这是一个善良的老人。
第二个关于孩子教育的情节,是在皮特告诉海蒂所谓的爷爷以前杀过人的传言之后,海帝害怕了,晚上回去就告诉爷爷她决定睡回马厩里。,爷爷问他是不是皮特给他说了些什么,正在海蒂犹豫,到底该相信谁的时候,爷爷告诉他说:人们总爱说闲话,你必须决定是相信自己的眼睛和耳朵,还是相信其他人的话。海蒂最后还是将信任给了自己的爷爷。对于这件事,责任都不在于祖孙俩,孙子对爷爷的不了解,至于爷爷的事情无论真假,那都已经是过去的事情。孩子是天真无邪的,同时也是最容易被误导的,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中,稍不留神就会误入歧途。在这件事情上面,爷爷的处理方式也是很妥当的,面对别人的诋毁和孙女的不信任,他并没有生气,也没有为自己辩解,而是耐心的去引导孩子,教给孩子处理这种事件的正确方式。这不正是教育者应该具备的正确态度吗?只要有心,生活中处处皆教育,事事可教育。
第三个关于教育的情节,是利用孩子的好奇心,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引导孩子学习的正确打开方式。影片中,海蒂被姨妈卖到克拉拉家作为陪读,当冰冷古板的管家海腾梅尔知道海蒂连最基本的字母都不会认识的时候,非常生气,但因为花了钱,又不甘心把海蒂赶出去,只得隐忍不发,等到主人(克拉拉的父亲和祖母)回来的时候,她又在主人面前告状,说海蒂脑子不正常粗鲁没教养,目的是想赶走这个不守规矩孩子。而祖母是一个充满智慧,既亲切又带点幽默感的老人,她为了激发海蒂的学习兴趣,拿着一本童话书到海蒂的卧室里为她讲故事,故事讲到精彩的地方,海蒂的好奇心完全被激发出来了,祖母就不再讲下去了,祖母说:想知道(故事的结局)怎么样的话,你可以自己去阅读呀。海蒂回答说自己不会认字,并且告诉祖母,他的小伙伴皮特曾经告诉过她山里人不需要识字,祖母说:你不要相信别人说的就是对的。接着祖母又告诉海蒂认字和阅读的重要性。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强烈的好奇心驱使海蒂开始认真的学习,不久之后,她不仅认识了不少字,而且还学会了简单的阅读,从此以后,借助文字海蒂有了更为广阔的视野。祖母的做法给我们许多教育方面的启示,孩子厌学是有原因的,一味的打压并不是办法,有的时候我们静下心来听听孩子的心声,孩子沟通交流,也许就能够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而不能总是一味地粗暴的给孩子填鸭式的教育。
第三个关于教育的情节,鼓励给孩子最强有力的支持。回到阿尔卑斯山爷爷家的时候,海蒂可以去上学了,在学堂里,老师询问每一个孩子关于他们的理想,有想做铁匠的,有想做牧羊人的,有想做农民的,他们的职业角色摆脱不了父辈和环境的影响。海蒂站起来,认真的说,自己想要写故事,但是却被同学们嘲笑,她的心情为此暗淡了不少。我想当时的海蒂也一定在笑声当中怀疑自己,感到无助和失落。但是祖母的一番话却让她看到了希望:(他们笑话你想写故事的想法)是因为他们知道的少,他们只知道这个村子,而你却比他们知道这个世界更多的东西。祖母送给她一个笔记本,让她勇敢的去写自己的故事,祖母还这样鼓励她:如果做某件事情能够让你开心,那么你就只管做,无论别人说了什么。祖母的鼓励就是对她最大的支持,我想,这份精神财富,一定可以支撑海蒂在未来的生活当中克服重重困难,实现自己的理想,遇到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