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8年的时候,有一句话开启了我对『方向』的深度思考。
“战术的勤奋弥补不了战略的懒惰”。
回归到生活中,我把战术理解是行动,战略是方向;战术是短期行动,战略是长期目标。
突然提到这个话题,是因为今天看了一起关于家庭教育的视频。主讲人给了有关孩子教育出现的各种各样问题的解决方法。让我深深地反省了在孩子小时候自己的不作为……事实证明,前几年偷过的懒,都要一个个还回去。
我总结了一下造成自己偷懒的几个核心要点。①是没有为妈妈这个角色提前储备知识和技能,全凭“拍脑门”。②是没有思考对孩子的长期教育目标(因为那几年我自己都没有清晰地可量化的目标)③是自己本身缺乏发现问题的反省意识④缺乏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路径。
而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是:『自我』这个角色没有做好。面临多一重的『妈妈』的角色时,表现的就更为差劲。
今天观看的教育视频中提到了一个名词『感统不协调』,讲的是为什么孩子总是出现读、写、听不能同步。读对了,但是写错了;写对了,但是读错了。在今天之前,我一直以为是孩子不认真、粗心、心不在蔫。然而,事实却是自己无知,一直在抓孩子的思想意识问题,却没有意识到是生理机能问题,需要专项训练进行改善。
如果我提前储备了有关于孩子在低年级容易出现的问题汇总,我也一定能够提前发现并解决,不至于委屈了孩子气死了自己。
无论对于自己的人生价值、工作的规划还是孩子教育,又或是小到一日三餐的合理搭配,都存在一个战略和战术的齐头并进,缺一不可。容不得一丝一毫的懈怠、偷懒。
人生满路荆棘,一不自律就容易鲜血淋漓,承受不起偷懒的代价,警醒反省常伴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