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三石
01.
上岸了。
这篇总结,来得有点晚。原本是想着拿到通知书以后再写,但心血来潮,索性就先写。等通知书到了,可能又有了新的灵感,到时候就再写一篇,要没灵感,就作罢。
说起考研这件事情,算是一个心结。不瞒大家,很早就想考,但始终没下定决心,这让我想起一个词:“契机”。就是很多事情,不到某个关键时刻,可能你就是只停留在想,然后迟迟没有去行动。这个契机可能是一句话,可能是一件事情,也有可能就是机缘巧合。
如果脑海中一直回荡着一个声音:是时候了。那么你应该毫不犹豫去做那些你想做而迟迟未做的事。
不然的话,以后你肯定后悔。相信你也不希望将来用这句话:“如果当初……,那么我也……”来感慨吧。
02.
疯狂的三个月
去年其实是比较灰暗的一年,经历了很多,也成长了很多。可能就是因为长时间的独处,让自己重新去审视了这些年的种种。然后突然发现,一些事情,再不做,可能以后就彻底搁置,成为一生的遗憾。
而当时想到的第一件必须要去做的事情,几就是考研。所以从决定考研到报名到最终考试,前前后后不到三个月时间。
备考的三个月,每天的事情就是看书做题吃饭睡觉,一个月奖励自己去打两次球。后面听说球场有小阳人,就也没再去打球了,不是怕阳,主要是怕阳在考试那两天。所以那段时间很小心翼翼,也很少出门,出门基本上也是固定路线,不会乱蹿。
后面如愿健康地参加了初试。当时考点分了“阴阳考场”,但其实我们阳考场,有很多阳康,也有很多人在咳嗽。现在回想,23届的考研大军,的确是有点“特殊”,毕竟是恢复后第一批考研学子。
03.
准备不足。
其实,我自己也知道准备不足,虽然战略上心态貌似很轻松,但其实内心慌得一批。还记得当时拿到试卷的时候,呆滞了十来分钟没写出第一句话(我先写的作文),总感觉无从下笔,这就是典型准备不足的表现。
实不相瞒,考场上的大小作文,是我备考三个月以来的第一篇正式作文。也就是说,备考期间我并没进行作文练习,只是记了一些格式和句式,想着“临场发挥”(毕竟自己写作也写了几十万字,出了三本书)应该也能行。但现实是,完全不是一回事。所以当时十来分钟,硬是没想好第一句话怎么写。好在及时调整了状态,最终顺利完成。
于我而言,考完也就完了。我就真的没再去管过,迄今为止,我都没去对过答案,想来也是真的奇葩。
直到后面能查成绩了,找了找准考证,自己查了下,最先看到的是英语成绩,怎么说呢?并不满意。然后看了下总分数,又马上查了查国家线,这才心里稍微有了底,国家线肯定过,但因为我报考的是山东大学,也就是我本科母校,所以当时并没有十足把握过线(山大研考是自主划线),又接着查了查山大近年自主分数线,心中暗自窃喜,能过线。
4.
复试被刷
3月23去的山大青岛校区参加复试。结果,天不遂人愿,我被自己母校给刷了。
关于山大的复试,多少有点意难平。就是当你知道一些考生表现并没有你好,但别人上岸,你被刷的时候,总会感慨,造化弄人。因为跨专业考研,加之自己工作性质和报考专业不大沾边,所以面试的时候,硬生生被老师连环追问了将近20分钟,而其他考生基本七八分钟。(虽然以下这番话可能会让人觉得,自己不行就是不行,找什么借口。但我还是想说,人情世故,在考研复试的面试中,尤为明显。别人的“一句话”、“一个关系”,足以胜过你一年的努力。)
所以即便到了现在,我再去回忆当时的面试问题以及现场表现的时候,我依旧意难平。但,人生就是如此,并不是你想要的,就一定能得到。
正如研究生院中心主任对我说的八个字一样:“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这几个字,也曾是我安慰别人的话,但当自己被安慰的时候,心境还真是大有不同。
最后,接受了被刷的现实。
05.
调剂上岸
山大的复试被刷之后,一开始想放弃调剂,选择二战。但想着自己又不是没调剂资格,再者,也不是非山大不可。
所以,你看,一个人一旦看开了,想通了,其实能走的路有很多,完全没必要因为一棵树而放弃整片森林,凡事皆如此。
后来自己开始找符合条件的学校去报名调剂,搜集各种信息。说个题外话,其实我倒是挺适合做考研辅导的,并不是说专业知识类辅导(当然要辅导也不是不可以),而是搜集和整理信息,我从决定考研到最后调剂上岸,没咨询过任何一个专业机构,也没上过任何一家的课程,都是自己搜集整理,为我所用。
就这样,在众多院校中,匹配上了自己最中意的大学(xx类大学,全国排名前6),4.8去参加复试,4.9调剂上岸。后面就是走流程,体检,签协议,政审。
至此,考研这件事情,落下帷幕。
06.
书翻哪页,读哪页。
不同的时间段经历着不同的事情,人这一生,不可能十全十美。过于追求完美,本身就是一种错误。大部分的时间,不完美才是常态。
于我而言,没考上第一志愿,要说没遗憾,那是假的。但人不能总在遗憾中内耗,而是要在缺憾中,去寻找希望。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不是吗?
“书翻到哪页,就读哪页”。这是当时一个同学安慰我的话,看到这句话的那一瞬间,我也想通了。不去山大,去x大,换个地方,换个心境。换个圈子,换个方式。换个角度,换个“活法”。
最后我还想说的是,不要把自己看得过重,觉得别人很“在乎”你。因为这些“虚无”会导致你做事情总是瞻前顾后,患得患失,最后可能一事无成。要知道,大家都很忙,没谁真的那么在乎你想什么,做什么。除非,你损害了他们的利益。
所以,不要怕别人说什么,会怎么看待你,讲真的,这些一点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活出自己。
(原创不易,若觉可读,欢迎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