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前日在混沌大学APP上听了人人车创始人李建讲到一个课题《成为优秀的自己》。其中又再次提到思维模型这个关键词。最近的学习反复遇见这个词,在樊登读书解读的《穷查理宝典》,在李笑来的《财富自由之路》,思维模型,我理解的是一种建立在价值观、思考方式与体系基础上看待和解决问题的条件反射系统,从我们童年时期经历的就形成的一种为人处世模式。
迁移到我今天看的《少有人走的路》里面作者派克定义的“移情”,“地图”,即把产生和适用于童年时期、过去的那些感知世界、对世界作出反应的方式,照搬到成年后的各种环境中,尽管有些方式已经不再适用于新的环境。
举个例子,如果你有个思维模型是,这个世界上大部分人都是不可相信的,那么如果你是一个创业者,这个思维模型就不会让你去投资类似无人超市这样的生意。如果你认同双赢思维和积极主动,那么你可能会做先去付出的那个人,而不是等别人行动了再考虑。
2
我突然意识到思维模型真的存在时,是在昨天的一次与先生的争执,因为我提出是否可以提前将原先租好的房子尝试去与房东沟通,提前退掉,再去找便宜一些以及离单位近一些的房子,哪怕条件差一点。这个提议突然激发了先生的怒气,问我当初执意要选择这个,考虑到哪些因素,现在又后悔?我是一个反复变化、有时候甚至作出相反决策、经常后悔的人。
今天我意识到,自己的这个思维模型有点问题,而且这个思维模型应用在我生活中多个方面,我分析出我的这个思维模型,是面对作决策、对事物看法以及经常后悔自己的选择的根源。
这个思维模型是不够客观、理智、稳定的看待一个事物或者人。如果事物分为好的一面A,不好的一面B,A和B分别包含了几个因素。在我没体验之前,我会扩大A的好处以及权重,忽略可能的B,而当我体验之后,我会扩大B的坏处,忘记当时考虑A的原因。这就导致我前后体验完全不一样,后悔情绪严重,而且做选择反复无常。
这个房子就是在当时选择相对较少的情况下,我看中了房子的好处,漂亮宽敞、小区内适合孩子玩耍、商圈等等,放弃掉距离单位远、贵等因素,想改变又不得,导致自己痛苦。其实房子还是那个房子,是我的看法和体验、决策因素及权重变化了。
今天看到有人又发关于高负债房贷的危险,但我这样分析。
A面:健康功能,当时卖第一原因是考虑到周边空气不佳,解决健康忧患;
上学功能:现在的幼儿园、小学比之前要好;
舒适功能:原先的两房变成四房,符合老人带小孩未来趋势。
理财功能:不指望房价下跌,抵御通货膨胀,万达即将建设,稳步升值可能性大。
B面:高负债高风险、高的心理压力。
解决办法:1.2年资金准备舒缓心理压力;2.想办法增加收入,3年后能还款一部分。
这个思维模型的应用,除了这件事、还包括买股份、买卖房子、生二胎、樊登读书会、对单位的看法等等这些较大的事情上,更多的小事就更数不胜数。这就需要我重建我的思维模型。做一项决策的时候,更加理智、客观与稳定的考虑A、B方面。觉察到自己可能的倾向,做好选择就不后悔。
3
还有一个,我们可以通过自己的问题来倒推自己的思维模型,从而摸索正确的,反过来指导和解决问题,比如我发现自己总是爱拖延、面对计划和要解决的问题特别是难题,逃避、拖拉。这背后的思维模型又是什么?鸵鸟心态、希望问题自行消失,或者就是一种逃避责任心态。我不知道这种思维模型是如何形成的,这可能有值得我更加深入思考的地方。我也相信一句话路“你不解决问题,你就会成为问题。”需要建立一个主动去面对、行动解决问题的负责人的思维模型。
大量的学习、听课、看书,这些年我到底成长和改变了多少。有时候希望学到很多知识,那是一个误区,正如赵周的《这样读书就够了》,其实书是不用读完的,哪怕拆除其中一页,进行深度解读、应用到自己身上,建立好的思维模型和方式方法,那书看不看完真的没那么重要,反而人很焦虑。自我认知是非常重要、也是非常难得,从分析体察自己开始。
要改变自己,先从改变错误的思维模型开始。与之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