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胜任力模型构建的基本原理是辨别杰出者和胜任者在知识技能、性格、态度、内驱力等方面的差异,并将发现的数据整合、量化,形成对照能力及相应层次的可操作的体系。通过不同层次的具体行为描述,确定核心能力的组合和很好地完成特定工作所要求的熟练程度(能力水平)。
胜任力模型示例:
胜任力模型示例:
胜任力模型建立前提
但并不是任何情况下都适合建立胜任力模型,所以我们在建立之前需要回答五个问题:
胜任力模型建立三部曲
辨别杰出者和胜任者在知识技能、性格、态度、内驱力等方面的差异,并将发现的数据整合、量化,形成对照能力及相应层次的可操作的体系。
本篇围绕胜任力能力库建设(胜任力辞典设计)、胜任力模型构建、胜任力模型检验修正三部曲展开。
设计胜任力能力库
在岗位分层分类的基础上,分别从核心素养、技能、知识三个方面提取能力项,并进行行为定义和分级定义,形成能力库。具体详见
小苏说咨询:从统一语言到星级标准--胜任力辞典编制zhuanlan.zhihu.com
构建胜任力模型
一般而言构建方法有归纳和演绎两种,两种方法各有特色。
归纳法:通过访谈调研的方法,将目标群体中高绩效与一般绩效者在工作中表现出的不同特质,挖掘并归纳出实效绩效优异所需要的个人素质,进而形成胜任力模型。更多的是基于优秀人员的特征,较适合于技术、技能人才。
演绎法:是一个逻辑推理的过程,主要从企业愿景、企业使命、企业核心价值观及战略推导出目标群体所需要的素质,整理加工后形成胜任力模型。更多的是基于公司未来发展要求,较适合于中高层管理人员。
在实际操作中,会对两种方法进行综合运用,一般流程如下:
在项目实践中,我们从确定能力组合及胜任程度两方面开展:
--确定岗位的胜任力模型能力组合--
可以采用问卷调研的方式及专家法对能力项进行选择,在权重划分时,需考虑不同职层的差异:
第一种设置方法:用能力项数量的不同,表示对不同能力的倾向性;
第二种设置方法:选取相同数量的能力项,但赋予不同的权重。
--确定胜任程度--
首先编制标准版文件,用于说明星级规律,即以职级为单元,先构建出能力的星级标准(注:此时,不需要写出具体的能力项),需注意对最高总分的控制。注意:
——不同级别的总分,不可重叠;
——同一岗位不同能力的差异;
——不同岗位同一能力的差异。
根据以上三条原则,结合调研结果,进行初稿的绘制,并检查校准。
此时,可再次采用问卷调研和专家法对星级进行确认。在调研中简要介绍模型建立的过程,及需要调研的事项。
--胜任力模型定稿--
人才测评与胜任力模型的检验修正
最好的验证方式是从实践中来的。
--确定在岗人员的胜任程度--
对目前在岗人员按照岗位胜任力模型进行个人胜任特征的测评,确定在岗人员的胜任程度。胜任力理论是行为评价的理论基础,行为评价的方法有:评价中心、360度多元反馈评价技术、行为记录评价技术等。
--动态调整--
综上,胜任力模型的三大成果——岗位胜任力辞典、胜任力模型库、胜任力应用指导手册已完成建立。然而胜任力模型不是万能的,需要支撑企业的经营战略、产品和服务;也需要与组织架构、岗位设计、领导风格、员工素质等相协调。其关注企业经营状况、员工的行为表现及组织气氛。所以在战略发生变化之前,在企业组织岗位变化之后,需及时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