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什么是坚持?一说到坚持,大家第一反应是痛苦还是喜悦?我猜大多数人的反应都是感到痛苦。我们通常对坚持的定义是,意志坚强,坚韧不拔,有耐性。往往提到坚持,你如果持续的时间没有个几年,你都不好意思说你在坚持做某事。而从成功学的角度来看,成功的各因素中,坚持虽不是充分条件,但一定是必要条件。因此对我们来说,如果想要成功,坚持是必不可少的。再读读所谓的成功学,不会有任何人会告诉你说,他是一个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人,因此坚持对我们来说,就变得越发重要。但是否有人真正的思考过,我们所说的坚持,是否真的是我们成功的必要条件,又或者说,我们所谓的坚持还可以从另外一面呈现在我们眼前。我们生存所具有的重要能力之一就是呼吸,我们常常忽视它的存在,我们从未告诉自己,我们是在坚持呼吸,但是呼吸却从未停止过。当我们告诉自己说,我们是在坚持做某事时,是否意识到自己是在坚持,当自己意识到了坚持时,又是否能够真正的坚持下去呢?
坚持一词是否可以代替
《人类简史》的作者赫拉利认为,能让人群实现大规模的灵活合作的,不是个人想象出来的主观现实,而是所谓的“互联主观”,即人幻想出来的虚构的东西。上帝、国家、金钱、公司、价值观都是人类虚构的内容。智人距离现在7万到3万年前,出现了新的思维和沟通方式——认知革命,智人开始用完全新式的语言来沟通。所以说,语言作为基础,本身也并不存在,只是我们给了他一个定义。也就是说,我们所说的坚持,完全可以由其他文字或符号代替,比如说AAA,BBB等等。
阿甘是在坚持跑步吗
电影《阿甘正传》中,阿甘最强大的一个能力就是跑步,当别人欺负他时,他努力奔跑;越战当中,他用奔跑救了自己也救了战友;在橄榄球队中,他的跑步能力使他成为球队的灵魂人物。有一个片段,就是他不停的奔跑,当他开始不知疲倦地奔跑时,在媒体的报道之下,众人也开始尾随他,开始了慢长的跑步。在电影中,阿甘是这样叙述的。
那一天,不知什么原因,我决定出去跑一趟,所以我跑到路的尽头,当我到达那里,我想也许我能跑到城边,而当到达那里,我想也许我能跑遍绿茵县。当到达那里,这时我想既然我跑了那么远,也许我可以跑遍亚拉巴马州。我就这么做了,我横越了整个亚拉巴马州。不知什么原因,我继续跑。我一直跑到大海,我既然到达那里,我想既然我跑了那么远,也许不如掉头继续跑下去。当我累了,我就睡觉,当我饿了,我就吃饭。
当人们问他,你为什么要跑步?是为了世界和平吗?是为了无家可归者吗?是为了妇女权利吗?是为了保护环境吗?他的回答是:
我只是想跑步。
是什么在阻碍我们坚持
我们在年初的时候,都会给自己制定宏伟的年度目标计划,我今年一定要减肥成功,我今年一定要阅读50本书,我今年一定要.....然而,结局我们都很熟悉,于是有了这样一句话
今年的新年计划就是搞定去年那些原定于前年完成的安排,不为别的,只为兑现大前年时要完成大大前年的诺言。
到底是什么阻碍了我们的坚持呢?
1.被概念所欺骗
一提到坚持,大家能想到的都是各种成功学里的成功人物,因为想要成功,就必须坚持,而且众多成功人士告诉我们,坚持是一件漫长的、痛苦的事情。因此在不知不觉中,大家已经给坚持下了一个定义,坚持必然是痛苦的。趋利避害是人的本能,所以你的头脑就开始与自己对抗,最终结果也只能是半途而废。若是某件事你觉得需要努力、需要坚持才行,那这事基本上从一开始就注定做不成了。需要努力、需要坚持,说明你骨子里不愿意做啊!骨子里不愿意做的事情,是不可能做好的,不可能做成的。
2.过分追求完美
在李笑来的《把时间当成朋友》一书中,笑来老师就提到了人的成长曲线。人们常常将自己的成长想象成一条线性曲线。我们幻想着,只要努力,就可以不断地进步。实际上,在学习的时候,进展和时间的关系肯定不是线性的,这个关系曲线更可能是阶梯状的,即学习过程中有很长一段时间一点进展都没有,进入了平台期。但更为现实的是,我们的学习曲线是时而上升,时而下降的不规则曲线。
(以上图片引用于李笑来《把时间当作朋友》中的插图)
当我们决定做一件事的时候,在心理就给自己牟定了一条线性增长的完美曲线,可是当结果与自己幻想的不一致时,就与自己的心理预期产生了落差。例如当我们定下一个健身的目标,每天花30分钟锻炼身体,结果因为出差、工作加班等原因,可能就会有某几天无法进行锻炼,这时就与自己的预期相违背,最终导致坚持失败。
3.坚持目标不明确
还是以健身为例,我们通常只会说,我要减肥,从今天开始要坚持锻炼30分钟。但是这样一个目标不够具体,不能量化,我们无法对自己有一个准确地判断。一个可以量化的目标才能使自己更好的坚持,如告诉自己,我周一要跑步半小时,周二到健身房做无氧运动,进行上肢锻炼,目标是卧推3组,每组10次,周三去游泳馆游泳1公里......通过这样将目标细分,可以令我们感觉自己离自己的目标越来越近,坚持的动力也就越强。
对坚持的重新定义
1.坚持的初级定义——赋予重大意义
本周李笑来老师的《通往财富自由之路》的主题也是坚持,他告诉我们,应该想尽一切办法为正在做的事情赋予重大的意义,甚至多重重大的意义,去享受那种根本停不下来的喜悦。他以自己为例,他当初为了进新东方,需要通过各种英语考试,他必须坚持背诵单词。于是他给背单词赋予了新的意义,按新东方传说中的百万年薪计算,一个单词就相当于50块钱,这个就爽了,他第一天背了100个单词,轻松挣到了5000元。想一想,一天挣5000,在当年一定是相当爽的事情。
2.坚持的高级定义——无为
除了赋予坚持重大意义之外,李笑来老师还告诉大家,在他的字典里,已经没有坚持二字的存在。这篇文章的开头就告诉大家,语言就是我们给定义出来的,既然是自定义,那我们就有权将某个词的定义给进行变更,甚至将某个词永远从我们的词典里抹除。于是乎我们就有可能进入到了阿甘跑步的状态,我没有任何的原因,我只是在跑步,这就好像呼吸一样自然,这样的状态便是一种无为的状态。
无为是什么,无为并不是什么也不做,无为是一个个人状态。不用刻意追求,不用意识控制,好像特别放松的去做一件事,结果做得非常自然。要想达到这样一种状态,首先要跨越的一个阶段就是熟练,只有熟练到成为自己无意识的状态时,才能称为无为。儒家培养人的最高目标也是无为。古代中国人从小要背诵许多经典、学习礼仪,得知道鞠躬时腰要弯到什么角度,进入房间怎么迈步。这些基础训练的目的,就是为了让人达到文质彬彬的状态。一方面你肯定是受过训练有教养才会这么做,另一方面你又做得特别真诚自然。
想一想《神雕侠侣》中,独孤求败一生用过的五种剑器:第一柄是青光闪闪的利剑,其凌厉刚猛,无坚不摧,弱冠前以之与河朔群雄争锋;第二柄是紫薇软剑,三十岁前所用,后因误伤义士,悔恨不已,乃弃之深谷;第三柄是玄铁重剑,重剑无锋,大巧不工,四十岁前恃之横行天下;第四柄是柄已腐朽的木剑,原因是独孤求败在四十岁后,不滞于物,草木竹石均可为剑;第五柄则是无剑,无剑胜有剑,不屑于带物,不为外物所控,达到心灵的空前自由。想象一下当时的独孤求败,以无剑的境界战胜众多高手,手虽未持剑,可每一招每一式却又威力无比,令对手无法招架。这便是达到了无为的最高境界。
忘掉“坚持”的概念吧,从赋予其重大意义,到最终的无为状态,这也许需要我们用一生去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