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初,irise在微博上发表了一篇文章——《watch out!》,讲的是她的行为模式。她高兴的时候、愤怒的时候的一些表现,以及一些日常的生活习惯。正是你的这些行为模式,造就了你当前这样的人生。如果你始终坚持你的立场,那你就是一个有原则的人。如果你总是坚持一半放弃,那你就是一个脾气古怪的人。文中举的例子其实我也遇到过。有一次带奶奶打专车,车厢里有一股尿骚味,司机还特别事多,丝毫没有专车司机该有的态度。当下的我其实是很生气的,但临下车的时候,司机和我说还没吃午饭呢,麻烦给个好评。我就于心不忍,还是给了一个五星。那么下一次呢?再遇到这种情况,我还是会于心不忍。所以这一切也是我的行为模式在作怪。irise的好友说:你忘记了自己想要一个什么样的结果,最后你什么都没有得到,还成为了对方眼中的坏人,还不如一开始就什么都不做。所以,要记住你的初心,记住你想要的什么,你的目的是什么。最后文中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行为模式,这些模式在工作或情感中体现出来,而我们这一生,却是由这样的小循环构成。小心你的行为模式,因为你不是受困于爱情或生活,你只是受困于自己的行为模式。
所有,今天的主题是“我的行为模式”。欣频老师说过,我们无法用创造出问题的同一思想层面,去解决我们所面临的重大问题。同样,你不可能从旧的思考与行为模式走到新的目的地。所以,我们要做出改变。改变需要从自己做起,而不是希望外界的人或事物改变。所谓的向内求,说的也是这个道理,我们无法要求外界为了我们而改变,但是我们可以选择改变自己。过去这一年,我都在努力尝试着记录,记录自己的情绪波动,记录自己的困惑。也逐渐看到了自己的一些“行为模式”。比如,我开心的时候,什么都好说。别人再大的错误在我眼里也是一粒小沙子,整个人会很温柔宽容。我不开心的时候,别人做什么都是错。对超出自己掌控或预期的事会恐惧,恐惧的结果就是会愤怒,会指责别人、通过控制别人达到自己的预期结果。我买东西会很纠结,会货比三家,生怕漏过任何一样好东西,追求完美。我缺乏自己的主见,经常随大波走。我也倾向于放大别人的幸福和自己的不幸,爱比较,在意外界对我的评价。内心不够强大,是只假面虎。在记录的过程中,一点一点剖析着自己,我发现其实我并未认真了解过我自己。年初的时候,给自己定的关键词之一是“打破框架”,打破我的旧习性、旧惯性,我希望通过觉察,看到事件之后藏着的需要我去完成的功课,我希望我可以成为更好的那个自己。
正如吸引力法则所说,当我把焦点聚焦在“打破框架”后,我收到了来自很多方面的启示。比如海蓝博士的新书、静修生的学习反馈,张德芬老师的文章,欣频老师的文章等等,总能在我困惑的时候给我一个指引。我也不知道这条路对不对,但是当下的我愿意往这个方向走。当然,书中传达的道理很容易听明白,是种醍醐灌顶的感觉。但真正在生活中实践起来却是一件不容易的时候,需要你的觉察和不断的练习。因为在成长的岁月中,你的行为模式们已经隐藏在你的潜意识中,有的时候身体还没做出反应,意识已经发出了惯性的指令。它对你的操控远远大于你的想象,所以大部分的我们是在自动驾驶模式中运行的,所以觉察很重要。
举个我自己的小例子说明了解自己行为模式和觉察的重要性。
前几天,我的情绪又差点脱缰了,导火线只是一句话。奶奶说想把厨房的水槽换了,一听完我内心就咆哮了。这个过程快到只能用一秒来形容,在我还没有意识到的情况下,情绪就已经上来了(这就是自动驾驶模式)。虽然表面没发作出来,但内心已经在咆哮了千万遍,歇斯底理的样子。奶奶只是说了一句话,我的反应却十分偏激,同时在自己的脑海里,各种和奶奶因为更换水槽的事情而吵架的小剧场一个接着一个上演,最后居然还导致失眠了。实在可笑。当然,现实中我只是表现出来不悦,但脑海确实万马奔腾的景象。为了避免脑海中的剧场变成现实,我躲回了屋里。我能清楚的看到自己的异想天开,我问自己为什么反应这么大,觉得奶奶多管闲事,觉得奶奶爱指挥我?我发现每次只要奶奶让我做什么我不赞同或不乐意的事情,我第一反应都是炸毛,生气,自己不好过,别人也不好过。我为什么会觉得不想更换水槽呢,我听到内心的原因是最近太累,不想折腾任何事情,只想好好呆着。那奶奶知道我的想法吗,显然她并不知道,她只是说出她的一些想法和建议。
接着,我问自己,为什么我不能心平气和的接受奶奶的建议呢,这并没有什么大不了。既然以往的做法都是自己生气,然后脑海里上演吵架剧场,这样的结果并不是自己想要的,为什么每次都要选择这个模式呢(胜肽需要?自动模式?)。我可不可以选择其他的反应模式,比如接受?试试看如果这一次接受的话,结果会不会好一点?结果好是一个什么概念呢,就是双方都能接受,能愉悦相处就可以。接受老人家对我们的操心和牵挂,只是一个水槽,以后不喜欢了再换,何必伤老人家的心呢。又或者和奶奶说一下自己最近想休息,不想弄这些事情,可不可以缓个一周两周再换呢,征求一下奶奶的意见呢?一个水槽的小问题,自己要歇斯底理成什么样子。这是我内心想要的么?不是。要弄清楚什么事是重要的。给奶奶养老是重要的,照顾好奶奶是重要的,何必为了一个小水槽闹翻呢,因小失大。所以可不可以换另外一种反应模式呢。我觉得应该是可以的。
第二天,我和奶奶说了最近想休息,下个月再更换水槽,奶奶很爽快就同意了,还让我好好休息,说那个不着急。很多时候我们脑海里想象的画面并不是真实的,我们也不能因为一些根本不存在的事情或说自己臆想的情况去指责或评判别人,你永远不知道别人在想的是什么,同样,别人也不知道你的想法是什么,所以沟通也很重要。或许你说这样一件小事值得这样大费周章去想么,我的答案是值得。因为我的先前的生活都是在自动模式中进行的,很多时候一些结果是我并不想要的,或者说其实有更好的方法能达到你想要的结果,那为什么不选择更好的办法呢。之前也说过,我喜欢通过发脾气或愤怒去控制别人,达到自己想要的目的(这是看了“被讨厌的勇气”后发现的,特别推荐这本书)。愤怒只是一种手段,我想要的是证明自己是对的。但世界之大,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何必非要证明自己是对的呢。所以,也要用平静的心看待不同的观点。
似乎有点跑题了,总之呢,今天想说的是,要认清自己的行为模式,要多问问自己这样是为了什么,最后要多察觉。
ov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