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鼻祖周敦颐 ,为官清廉,学问精深,却不被重用

周敦颐,又名周元皓,原名周敦实,字茂叔,谥 号元公,北宋道州营道楼田堡(今湖南省道县)人,世称濂溪先生。

周敦颐是北宋五子之一,是宋朝儒家理学思想的开山鼻祖,文学家·、哲学家,著有《周元公集》《爱莲说》《太极图说》《通书》。

01、自幼聪明,好奇心强

1017年五月五日,周敦颐生于道州营道县营乐里楼田保(今湖南永州市道县楼田村)。周敦颐出生官宦之家,父亲为贺州刺史。

周敦颐从小聪明好学,勤于思考。遇到什么问题,喜欢寻根究底,不搞明白决不罢休。

他会经常向父亲提出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如什么天上的星星是怎么来的,太阳为什么东起西落,月亮为什么有盈亏圆缺等。

对于周敦颐提出的这些问题,周辅成总是不厌其烦,尽自己所知给予解答。

这其中的很多问题,周辅成是没有办法回答清楚的。周辅成的知识有限,当时的科技水平有限。

02、酷爱读书,才华横溢,月岩悟道

随着年龄的增长,周敦颐的知识也不断地增长,学业大有进步。

到十二三岁时,周敦颐已经读完了《四书》和《书经》《诗经》《礼经》《春秋》等儒家典籍,有的还能背诵得滚瓜烂熟。

周敦颐还能写出一手好文章,不仅立意新颖,而且有着自己的独特见解。

1029年,周敦颐请示父母,在仆人周兴的陪伴下,带着简单的生活行李,带着许多书本,揣着许多想不明白的问题,奔向月岩,专心读书思考。

岩洞内周围削壁千仞,白石璀莹。最为奇特神秘的是,在这个岩洞内的不同位置,可以看到不同的景物变化。

如果朝西洞门行走,往头上的洞口看去,开始只能见到一弯“残月”,形似蛾眉,如下弦月。

再往前走,那“月亮”像镰刀、像小船,由缺而圆。到了岩洞中央,当顶便是一轮“皓月”,成为“望月”。

继续往前走,这轮“皓月”又逐渐由圆而缺,最后又是蛾眉一弯,成为“上弦月”。

周敦颐在那里读书并在那里悟得“无极而太极”的道理,为其后来学术思想的发展奠定基础。

03、父丧投靠舅舅,深得舅舅宠爱

1030年,周敦颐父亲因病去世了,母亲郑氏的哥哥衡州(今衡阳)人郑向是龙图阁学士,为饱学之士。

经过两个多月的旅途奔波,13岁的周敦颐跟着母亲投靠郑向。

繁忙的公务之余,舅舅非常重视对周敦颐的教育,经常对他授课督学。

进士出身的郑向,也是才华横溢之人,精通史学。

看到周敦颐如此聪明,且记忆力惊人,非常高兴的他对这个外甥寄予了厚望。

周敦颐聪慧仁孝,深得郑向喜爱。周敦颐酷爱白莲,郑向就在自家宅前西湖凤凰山下构亭植莲,周敦颐负笈其间参经悟道。

1036年 ,郑向依据官衔,按照惯例,可得到朝廷的恩荫,准许一名子弟出来做一名小官。

爱甥如子的舅舅将这个机会给了他,周敦颐就此当上了朝廷将作监的主簿。

04、任洪州分宁,展现才能

1040年,周敦颐外放为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修水县)主簿,他展现了超强的办事能力。

所审理的20余件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凿,量刑恰当,原告和被告都心服口服,没有一个上诉的。

当时有一件陈年老案,案情过于复杂,拖了很久都没有处理好,周敦颐接手以后,当即查清事实,辨清是非,很快就处理好了。

在分宁期间,周敦颐一边广交学界朋友,切磋学术,一边创建书院,收徒讲学。

据说他创办的这家书院,规模还不小,有楼台、亭阁,四周还有围墙。

05、任南安军司理参军,秉公执法

四年任满,通过吏部考察,周敦颐因政绩突出,被调任南安军司理参军,依然负责办案。

狱中有个囚犯,严格依照当时的法律条文,是不应判处死刑的。周敦颐一向秉公执法,决定给予这名囚犯合法的惩戒。

转运使王逵恣意妄为,政事苛暴,一心想重判这个囚徒。因为王逵是个残酷凶悍的官吏,周围的人即使有意见,也不敢与王逵争执。

周敦颐得知王逵的想法后,便登门拜访,与王逵谈起了这件案子。

周敦颐说:“依现行的法律,这个罪犯罪不至死,应处以相应的惩罚。”

王逵听了周敦颐的话后,很是生气,王逵狠狠地说:“不用再说了,这个囚犯必须处以死刑!”

周敦颐看到王逵如此飞扬跋扈,置天道王法于不顾,愤愤地说:“维护法律公正是我的职责。

如果把这个囚犯处以死刑,就是无视当朝的法律,用杀人的做法献媚于你,我不做!”说完,周敦颐拂袖而去。

周敦颐的一番话将王逵从一意孤行中惊醒,他开始意识到自己愚蠢的做法。王逵赶紧下令免除了这位囚犯的死罪。

周敦颐秉公执法和为民请命的决心,最终使王逵放弃了死刑的判决意见,这个囚犯才免于一死。

士大夫们由衷地佩服他,周敦颐在当地留下了很好的口碑。

06、任郴州县令,兴教讲学

1046年,周敦颐在担任荆湖南路郴州郡郴州县县令年期间,最突出的政绩是兴教办学。

他不仅治理当地的经济、治安,也把修学教人当成自己的重要职责。在公务之余,利用旧有的县学兴教讲学。

知州李初平很尊重他,有次对他说:“我想多读些书,你看现在学习还来得及吗?”

周敦颐回答说:“您的年龄大了,请让我给您讲讲吧。”

在周敦颐的悉心指导下,大约过了两年的光景,李初平在儒学方面有了颇多的收获。

二程的父亲大理寺丞程珦在南安认识了周敦颐,见他“气貌非常人”,与之交谈,更知其“为学知道”,同他结为朋友。

后来将两个儿子程颢、程颐送至南安拜周敦颐为师受业。

周敦颐在处理公务之外,指导程颢、程颐探讨最多的问题就是“寻孔颜之乐,所乐何事”。

他对二程要求很高,常给他们讲孔子与颜回的故事。他要二程思考:孔颜之乐是一种什么样的乐。

程颢说:“自再见周茂叔之后,吟风弄月以归,有'吾与点也’之意。”

其实,“吟风弄月”之乐和“吾与点也”的境界,也就是心灵上的洒脱。

程颢后来常把“吾与点也”的意境看作圣贤气象,要学着体会这种精神气象。二程在周子那里均有收获。

07、与王安石一见如故

1060年六月,周敦颐从合州解职回京,正好遇上回京述职的王安石。

他们相互间仰慕已久,在京城,在一个风清月明的夜晚,周敦颐应邀造访了王安石。

王安石对年长自己四岁的周敦颐充满了崇敬,相见恨晚,以至于周敦颐离开了,他还久久地回味着、感慨着,忘记了睡觉和吃饭。

他们这次的聚会和交谈,双方都从对方那里得到了新的思想的启悟。

09、与文朋诗友聚会写《爱莲说》

1063年的5月,周敦颐应邀与一群文朋诗友游玩聚会。兴之所致,大家便相约写诗作文。

周敦颐一气呵成挥笔而就一篇一百一十九字的散文,就是名传后世的《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这篇《爱莲说》成为千古绝唱,其中“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成了流传千古的名句。

10、为官清廉,不徇私情

公元1066年,50岁的周敦颐从江西辗转回到阔别多年的家乡永州,担任永州通判。

侄子仲章来看他,想求个一官半职,周敦颐断然拒绝,并耐心地做了解释。

临走时,周敦颐除送了些银两布匹给他,还特地写了一首《任所寄乡关故旧》:

老子生来骨性寒,宦情不改旧儒酸。停杯厌饮香醪味,举箸常餐淡菜盘。事冗不知精力倦,官清赢得梦魂安。故人欲问吾何况,为道舂陵只一般。

诗的大意是说,我从小就是硬骨头,不喜欢喝什么好酒,大鱼大肉、山珍海味不感兴趣。

但我心系天下苍生,一心只想为老百姓谋福祉。绝不会为了亲戚,干贪赃枉法的事情。

11、系统的理学思想

周敦颐是宋明道学的开创者。他从对于《老子》的“无极”、《易传》的“太极”、《中庸》的“诚”以及五行阴阳学说等思想资料进行熔铸改造。

在《太极图说》中,他认为人与万物同样都是二气交感所化生出来的,而其源都是太极。

再由太极推及到了人极,也就是把人的道德、人性看成是与宇宙生生过程相同的无极太极、阴阳五行的过程。

周敦颐在治学中,提出许多新问题,并作出新的论断,把儒学推进了一步。

他所提出的无极、太极、阴阳、五行、动静、主静、至诚、无欲、顺化等理学基本概念。

为后世的理学家反复讨论和发挥,构成理学范畴体系中的重要内容。成为宋明理学的开山祖师。

太极能动能静,动则生阳,静则生阴。动之极则走向静,静之极又回复为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

阴阳生两仪(天地)。再阴变阳合:生水、火、木、金、土五行。五行之气流动,推动春、夏、秋、冬四季运转。

周敦颐还从道德论的角度,阐述礼乐。认为礼就是理(条理),阴阳有理而和。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妇妇,万物皆得其理而后和。

乐就是和,乐的作用是平天下之情,故乐声应"谈而和"。使人不起欲念,心如死水。乐声淡、乐辞善、可移风易俗。

其社会政治思想可以归纳为德治与刑治两个方面。一是德治。体现在修圣德、重师道、推礼乐三个方面。

修圣德,周敦颐称之为立人之道,“立人之道,曰仁与义”,仁义修而万民感化。

重师道。周敦颐认为,使天下人从善而不为恶,唯一的办法就是重师道:

“师道立则善人多,善人多则朝廷正而天下治矣。”

推礼乐。周敦颐认为礼的实质在于理,“理”的本意在于治。

二是刑治。在周敦颐看来,刑治是为弥补道德的不足而采取的万不得已的选择。

他主张“慎刑”,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不轻易使用刑治。

根据长期的仕宦和讲学的实践,强调尊师重道。指出师道立,则善人多;善人多,则朝廷正,而天下治。

12、积劳成疾,离世

1071年,由于赵抃和吕公由于赵抃和吕公著的推荐,周敦颐做了广东转运判官,后负责提点刑狱,以昭雪蒙冤、泽及万民为己任。

巡视所管辖的地区时他不怕劳苦,即使到有瘴气和险峻遥远的地方,他也不慌不忙地视察,将百姓的安危放在了执政的重要位置。

他听说母亲的坟墓被水冲走,请求改任南康军的知军,改迁母葬。

他感觉自己疾病加重,不能继续在政府做事了,便辞了官,把家安在了庐山的莲花峰下。

1073年六月七日,病死于庐山濂溪书堂,终年五十七岁。

好友赶来为他料理后事,检点家产时,发现其衣服杂物全部叠起来不足一箱,钱不过百文。

周敦颐为官清廉,治学严谨,为人正直,每一个案件都认真彻查,不冤枉人,也不受权贵的干涉,深受百姓爱戴和拥护。

他学问精深,是理学开山鼻祖,二程拜他为师,把理学发扬光大,他却被人理解,不被朝廷重用,令人遗憾。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4,922评论 6 497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1,591评论 3 389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60,546评论 0 350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7,467评论 1 288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6,553评论 6 38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0,580评论 1 293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588评论 3 414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8,334评论 0 270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780评论 1 307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7,092评论 2 330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270评论 1 344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925评论 5 338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573评论 3 322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194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437评论 1 268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7,154评论 2 366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4,127评论 2 35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