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每个人入睡时都会做梦。在艾丽斯·罗布所写的《梦的力量:梦境中的认知洞察与心理治愈力》一书中,作者罗列了众多心理学家、精神学家对梦境研究的相关成果。全书以科学的视角阐述了梦在缓解精神压力、疗愈心理创伤、激发创新灵感、改善运动技能等方面的神奇功效。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将梦境提升到一个新高度,第一次赋予梦境正统的学术地位。弗洛伊德认为梦境是新学科精神分析学的焦点,并认为通过梦境可以探索大脑无意识活动机理,因此梦境中的每个意象,包括陌生人、情人、甚至无生命的物体都代表了自我的某个方面,通过梦境可以看出做梦者想要实现的某些愿望。在弗洛伊德去世几十年后,精神病学家开始质疑他的理论,不少精神病学家认为大部分梦都是不愉快的,这令他们对弗洛伊德有关愿望满足的观点产生了怀疑。
然而在许多原住民文化中,梦境却一直被当做这个世界连接另一个世界的桥梁,他们将梦境当做一个神圣的空间,这个空间中他们可以和自己的祖先甚至幽灵沟通。到了20世纪60年代,怀俄明大学心理学家戴维·福克斯发展了一项理论,他认为九岁以前的儿童通常记不住自己的梦境。而作者认为如今随着睡眠科学从一个冷门专业发展成一个资金汇聚的产业,梦境科学家在日渐增加的睡眠诊所中找到了归宿。到21世纪初,这个舞台已为梦境科学的复兴和重新审视被人遗忘的早期研究搭建起来,而学习梦境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自己。
在这本由英国专栏作家艾丽斯·罗布所写的《梦的力量:梦境中的认知洞察与心理治愈力》一书中,作者引用了大量的梦境故事来解析梦的治愈力量。为什么我们在梦中所体验到的大多数情感都是消极的?按照威胁模拟假说,梦境会逐步形成一种重要的心理功能,以帮助我们在低风险环境中消除焦虑感,熟悉应激事件,并应对悲痛和创伤。自然科学家瑞文苏在分析这一消极情感时曾推断,如果我们的祖先能够在睡觉时练习处理危险状况,那么当他们将来有一天真正面对危险时,或许可以拥有某种优势。他的这一推断是基于人类的早期生活环境等因素做出的,那时野生动物、不可预知的地形地势、敌对的其他族群都可能成为人类面临的危险因素。这一解释让梦境的消极情绪变得不同寻常。
有意思的是,不少调查者认为,梦境中如果仅仅出现食物,可能是做梦者饮食失调的象征。在一项研究中,一大半的贪食症患者和四分之一的厌食症患者在睡眠实验室过夜的那一晚上都梦到了食物。然而在健康人群中有关饮食的梦境却比较罕见。
梦境相关行为一个最有用的应用是确定谁存在神经退行性疾病风险。不少研究者认为一些喜欢说梦话或者是喜欢梦游的人,日后患阿尔兹海默症或者帕金森症的风险更高。而一些精神病学家对多名患者的跟踪采访也证实了这一点。没想到梦境竟有这么多的理论,这本书可以说是一本解析梦境功能的科普读物,读来轻松有趣、令人脑洞大开,值得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