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慢品滇川芳华

文 / 陈红华


盛夏,不少地方步入“烧烤”模式,而云南依旧凉爽,适宜一场如约而至的疗休养。从昆明西山青如淀的滇池,到丽江神秘的东巴文化和纳西独特风俗色彩的古城,再到天然纯净而蕴育智慧的香格里拉……一路斑斓,既有人间烟火气,又有世外桃源般的仙境,美不胜收。

事实上,总有一种力量,不断地吸引着人们去遵从内心,顺其自然,以至义无反顾地奔赴,追寻自己的诗和远方。


01 过桥米线

彩云之南,一个“有风的地方”,迎接我们的是一碗滚烫的过桥米线。

七月的蒙自,过桥米线无疑是人们最喜欢的一道美食。如今在丽江,数不清的过桥米线馆里,拼盘中汇集了猪肉、羊肉、牛肉、海鲜等,再加上豌豆尖、韭菜、草芽丝等新鲜小菜,以及点睛的豆团、菊花花瓣。汤汁滚烫,鹅油封面,一份地道的过桥米线,滑爽鲜嫩,恰到好处地让人卸下一路奔波的疲惫。满肚子的饥渴与郁闷,仿佛瞬间治愈。

公交车,飞机,公交车,动车,公交车,从清晨五点半,到夜间十点一刻,昆明长水机场的瓢泼大雨,洱海黄昏落日下的瞬间穿越,不待坐赏苍山云起,闲看洱海花落,终于在一碗滚烫的过桥米线中尘埃落定——大快朵颐,热汗淋漓,意犹未尽。

早点,自然也奔着一碗过桥米线去。端碗底,喝几口汤,撩一块里脊肉片、五成熟的猪腰片、肚头片,连着葱丝、草芽丝,“嗦嗦”几口,清晨的一碗过桥米线,唤醒了出行的几分期许。


一碗过桥米线,又恰如其分地勾连了我的斑驳岁月。第一次吃过桥米线,是在1993年的秋天,我到杭州大学报到的当日。北门外,文三路街边的一家小餐馆,主营的正是过桥米线。这道美食,如同这个城市一样,让一个乡下孩子感到新奇。捧上来的是两大碗,米粉一类的面食,没什么特别的。我和我的篾匠父亲一人一碗,低着头吃,吃得有味又略显寡淡,毕竟吃完这一碗,父亲将撇下我回去乡下,父子俩各自的孤独将在这座城市的一角蔓延开去,如同我此刻在丽江的羁旅。而我的中文岁月,就是从那一碗过桥米线开始的。

原来,过桥米线里,也藏着旧时光,一个用时光构筑的孤独世界。我愿意在冥思遐想中,沉淀一天的疲惫,为下一段旅程蓄力。


02 丽江古城

天凉,不时有雨,出发古城。

沿着湿滑的石子路,在溪水石桥和大多闭着门的各色店铺中穿行,听不见鼓声的节奏和酒吧传出的慢摇滚,心里却荡漾着古城夜间应有的盛世繁华,与清晨一抹雨丝的寂寞清凉,形成不小的心理落差,让人无端地散发出一种无语的心态。

地接阿梁边走边聊,不失时机地讲述着纳西族的语言文字以及独特风俗,让人惊叹镌刻在木廊和外墙上,那些纳西族充满想象力的一笔一划。他的讲述非常投入,人物有出处,故事有细节,让人刮目相待。而他不时帮忙摆放行李的举动,又让我们对他平添了几分好感。

四方街小广场。在《一滴水经过丽江》的全文石刻前逗留,姑且作为初中语文老师的一站必修课,给孩子们留下几分惊羡,以及对文章初读的激发。

在大型水车、一众花圃、“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和神秘的红棕色石刻图谱前留影,分明带着某种打卡和精神意义上的力量。


站在广场中央观望,大街小巷排列有序,四周店铺客栈环绕,市集、物品、人流在这里纠缠着,喧闹着,然而弥漫着的仍旧是一股温文尔雅的迷人气息。此时,推门入“星巴克”咖啡馆,点一杯拿铁,静静坐下,掬一口沁香,听人们悠闲而散漫的细语,感受纳西风韵和古城混若一体的舒适与淡然。

“一米阳光”酒吧街。花,桥,灯笼,栅栏,那些诸如“世界上最幸福的事,是在一米阳光,遇见最喜欢的人”这类煽情的话语,在时间里孤独地守候,与此刻不合时宜的我们无关。我记得2015年的那个盛夏,我曾在这里吼过《回到拉萨》《赤裸裸》……

03 虎跳峡

川端康成曾说,岁月以相同的方式经过每个人,每个人却以不同的方式经过了岁月。赴一场得荣的约定,方知世界之大,时空之间,自然造化与人间烟火为何物。

一呼百应,人马齐整,一众人经昆明、丽江、香格里拉,往虎跳峡方向进发,神奇的得荣之旅开始了。

金沙江畔,山路弯弯,穿行幽深峡谷之上,多少令人有些晕头转向。

阿梁说自动电梯票的时候,我是有几分惊慌的。在先前的朋友圈里,我见过凌空腾跃的虎,以及峡谷中汹涌澎湃的“金沙江”,颇有震撼之感。


自动电梯,仰角六十几度,跟着一众人下去,多少有些慌兮兮的,一级,两级,三级,四级,好在每一级时间短,且皆有全新视角,亦可逗留片刻,观景留影。每行一处,滚滚金沙江和峡谷风情,都给人不一样的感官刺激。尤其是那水声,愈演愈烈,不断激荡心胸,直至震耳欲聋,堪比黄河壶口瀑布般壮观。

自然造化之神奇,非用脚步丈量,不知其真味。“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任何言语,都抵不过一次亲历。


04 瓦卡

瓦卡,瓦卡,四川南大门,茶马古道出滇进川入藏的重要渡口。这里有“雄奇险峻”著称的“金沙江第一湾”,是体验河谷地带壮美河山的最佳选择。

从一座山,翻越另一座山;从绿眼迷踪,草甸秘境;到兀兀山头,贫瘠如斯,我体会到了从未有过的美轮美奂与惊心动魄,惊叹于祖国山河如此广阔壮美。


我们于傍晚小憩于此,瓦卡镇,得荣接待的第一站。我们喝酒,喝点当地的白酒——据说旅行中,这是摆脱水土不服最好的办法。出乎意料的是这里没有我们想象的青稞酒,店家推荐的是葡萄酒,吧台上摆满了——瓦卡真正的自酿酒。

我们不习惯,就喝雪花。然后就是拼桌、加菜。很多时候,旅行吃的是一种氛围感,边吃边聊,不急不躁,让时光悄然流淌。

薰衣草、格桑花,在河谷岸边坝上,成片地生长着,这个季节,远非它们的高光时刻,但足以让我在某个清晨的时光里,见识了年降水量不足八百毫米,却如此茁壮生长的力量,就像那些园地架上的葡萄,成片的玉米,以及山谷地间疯长的仙人掌。

瓦卡还是贺龙、任弼时率领的红二方面军从滇入川的第一站,红军长征纪念馆就在贺龙桥的一侧,一面大型的“中国工农红军”旗帜,则极其自信地铺陈在峡谷崖上,鲜艳炫目,引领着人们不断砥砺前行。我们的红色纪念之旅也开始了。

“月色在征尘中暗淡,马蹄下迸裂着火星。月河溪水,被踏碎的月影闪着银光,电火送着马蹄,消失在细微的灯光中。”

——关向应《征途〉

缓步其中,仿佛走进了那一段血与火的峥嵘岁月。战争的烽烟悄然散去,但在这块有着悠久革命传统和长征精神的红色热土上,军民同心的传统依旧在延续。



05 毛屋大峡谷




金沙江的峡谷滔滔不绝于耳,有人意外地发现,峡谷间的溪流,已然换了清流——地接阿梁介绍,毛屋大峡谷离我们不远了。

在峡谷藏家川菜馆旁停留。这边已准备了丰盛的特色午餐。一大锅酥油炖鸡,一盘酱香的炒腊肉,地道的小辣椒炒牦牛肉,豆腐豌豆尖汤,一桌的瓦卡美食,吃得众人眉开眼笑,心情豁然,如眼前开朗清凉之景。

毛屋大峡谷的深潭碧水,惊呆了所以人。刚刚还沉浸在金沙江的滚滚黄滔里不能自拔呢。静静地伫立或坐赏,眼前的一切,都那么的令人心生向往。

一幅幅人与峡谷湖水的绝美画面,一一摆拍出来了,接着是人与人之间的交集。

“称点李子,脆的吧。”一边有几个水果小摊,我难得如此主动上前询问。

“甜,好吃的。”小伙子面目黝黑,说话干脆,他拿过袋子,就往里面装,接着又有点小皮,“1.58斤,算1斤好了,5块钱。”

我没有听错,是的,就是这么的简单朴实。我说着刚才的“毛屋”物语,大家好奇,跟着过来买,一袋跟着一袋走,大家都被这里的纯朴和本真感动了,而且李子确实脆而甜。


有人居然发现,路边还停着一辆“后备箱”之“公路咖啡”。

“前面100米,我都没去过。”老板憨憨地说,他来自河南,是一位退伍老兵,“假期,这里人多,生意好,一直没换位置。”

“加冰吗?”他一杯与我们聊,手上的动作麻利。后边还有几个美女正等着呢。

“最近忙,晚上就睡车上。”他十分自豪地说,“改装了一下车,电路水系的,花了三万多。”

我听着的意思:选择一种自由而倔强的生活方式,就是最接近自己内心的声音,那就义无反顾吧。

“再来三杯拿铁,一杯加冰,两杯常温。”

06 得荣

得荣,旧称“得隆”,系藏语“峡谷”之意,因地处峡谷地带的农区而得名。其东、南与云南香格里拉相邻,西、南与云南德钦县毗邻。

一条奔腾的金沙江支流,把得荣县城置身于“轰隆”作响的烟火人间,经久不息,历久弥新。

“八菜一汤”,足以打发奔赴这里而变得清心寡欲的人们。一大碗豌豆荚清汤,正好把控了青椒肉片的辣味;取自当地食材的一锅炖,粒粒有色,兼具糊汤的诸多滋味;20块二两的“铁哥们”,似乎把某种意义上的关联,又恰到好处地勾连在一起。



沿着河道,我们的电动自行车小分队出发了。医院、药房、幼儿园、四川农信、星期八量贩KTV……一路轻快,“轰隆隆”的水声与山风激荡,心也随之飞扬。


石桥上,各色小摊随意摆设。个头不大的梨头,毛屋那边吃过的同款李子,小而酸得有点“狠”的葡萄,还有仙人掌果等云川特产等,应有尽有。来一趟不容易,我们都买一点,尝一尝。

广场上也热闹了起来。不少身穿民族服饰的人们,随着音乐起舞,也带动了一些游客参与进来……

许是临时晚餐接待得一般,地接热情地请我们吃宵夜,其实就是喝酒,还约了师傅和两个卓玛,她们都很年轻,据介绍,都是政府临时抽调过来做接待工作的,略显腼腆中饱含热情。

喝酒的地点选择在得荣大酒店的二楼,说是方便我们。这里有药房、台球室和饭馆等,我们走到最里间,类似于咖啡厅的两排座椅和桌台,用一大块布帘遮挡外面打扑克的几桌人。人声嘈杂,烟火味浓烈。上的酒是听装的当地啤酒V8,产自大理。倒杯子喝,或者直接饮,青光光地喝酒,也没有下酒菜,与我们宵夜的概念是有区别的。

卓玛很热情,跑进跑出,安排我们换六楼的包厢去。我也唤人去房间取了水果和一些带过来的零食,气氛就搞起来。连不喜欢热闹的大妈,也坐下来,感受这里的氛围。

架不住的热情,师父特地下楼,去车里取自酿的葡萄酒,让客人尝尝鲜,还贴心地买了雪碧,充着喝。我们一一加了微信。

而卓玛的歌声,清澈地回荡在围坐的人们中间,开心的碰杯交谈,一直持续到深夜。

“轰隆隆”的水声,一直持续着,伴着远道而来的人们安然入睡。


07 香格里拉

网红打卡地——“世界的香格里拉,世界的徒步圣地”,在普达措国家公园,属都湖的水岸中央,纯白的底色,在晶亮中透出这片“净土”最初的模样,与周遭的湖水和青青的草甸树木相映成辉。

在人们不断奔赴的潮流中,它总是慷之慨之,静静地伫立着。它的守望如此坚定,几乎所有的争端,哪怕是一点点站位拍照的先后,它都能用无言表达尊重的力量。


我怀着好奇,去寻觅那一份所谓的“圣地”。在我心里,木道就是一种规则,它不偏不倚,引着人们去发现自然,寻觅内心。这种情绪同样感染着我,那棵倒在泥泽里的巨柏,也曾黛色参天;其旁松萝倒挂,枝叶间染着青色迷雾;如胡葱般的水草,肆意地往湖里、山边延伸了开去,几乎没有任何约束;七八只野鸭,在湖草间自由自在地追逐……

我想起走进普达措国家公园,一路狭长山野上的一片油绿。随处可见成片的酥油花、报春花、不知名的金黄色的草花。成群的牛羊在草场上、溪水边散漫地游荡着。柏油路边,几朵冰紫色的杜鹃,在夏风里摇曳,淡定地透出宁静的气息。远处的云,很低很厚,紧紧地贴着山风和湖泊,它们离天空如此之近……远离了尘世间的喧嚣,听风和树草的呓语,“心灵圣境,梦里天堂”——香格里拉,正以神秘的力量,点亮漫长的生命之光。

“心中的日月”,走进香格里拉,你就走进了圣洁和智慧,这是“香格里拉”赋予你的自然伟力。1933年,詹姆斯·希尔顿在《消失的地平线》中,曾把一个雪域峡谷中的东方世外桃源般的地方,称之为“SHUANGRI-LA”(香格里拉),60年后,世外桃源香格里拉被确认在迪庆高原,并与这里的藏族方言“香格里拉”如出一辙。



脚下,是溪边的黑土、碧草、红黄花和蓝色的鸢尾,恍若梦境。然而,在木道上行走的人们告诉我,这是尘世,这是在香格里拉。成片的草甸,延绵的石峰,幽深的峡谷,青色的山脊,就是传说中的香格里拉的秘境。这个神秘,充满魔力的地方,能让心灵驻足。

当黄昏的微光穿透湖上翻滚的薄云,轻描淡写地为雪山峡谷抹上了写意色彩。此刻,告别的人们,心里是明亮而深情的。

08 独克宗古城

据地接阿梁介绍,独克宗古城,是中国目前保存最好、最大的藏民居群,已有1300年历史。“独克宗”在藏语中有“建在石头上的城堡”和“月光城”之意,这里也曾是茶马古道的枢纽。


月光广场中心,不时有穿着藏服的人从眼前走过,让人不自觉地进入了一种期待的民族友好氛围之中。

一群停歇又翻飞的鸽子,不时引得孩子们欢呼雀跃。那头体型看似还小的藏獒,不知是谁招惹了它,一个劲地发着狠。主人本想招呼游客拍照的,这下好了,不得不先牵着安慰一会儿。不远处有一头乖顺的牦牛,雪白的毛发在阳光下显得分外好看,这边的生意也好一些。

屹立在龟山公园的转经筒和大佛寺是值得推荐的。阿梁介绍说,转经简高21.45米,筒内还有着各种经咒、真言124万条。于是我们一同登临,见幢外刻有雪山、江河、森林以及藏族传统的吉祥八宝、民族大团结、伟人名言等图案,确实有民族文化特色。

广场正面是反映藏民生活图景的几尊雕塑,背青稞、茶油桶,榔头捶、拧湿衣,还有小童戏藏獒。右边,是以“兴盛番族”为主题的几尊雕塑,背靠一面“中国工农红军”大旗。走上台阶,是迪庆红军长征纪念馆,有不少进出参观纪念的人们。





依山势而建的古城,街面起伏曲折,行走其间,千年茶马古道的繁华依稀可见。店铺林立,尤以民族服饰摄影令人印象深刻。穿上传统的藏服,说一句“扎西德勒”,愿离苦得乐,愿世间万物幸福美满。同行的几个美女,早预约了民族服饰摄影,哪肯错过如此良机,据说一直拍到了凌晨一两点。

我也不闲着,临时谋了一份摄影工作。


之后,我们去吃土司宴。

高大俊朗的扎西,苗条俏丽的卓玛,身着藏族服饰,在土司院落外,等待多时,与做客的人们一一合影。

二楼是宴会厅,场面壮观,一天接待1200人的规模。宽展的四方桌,容得下10人就坐,一人一个小火锅,佐料有牛肉卷、猪肉卷、土豆、豌豆尖、虫草花、油麦菜等,吃不爽可以随叫随添。牛肉丸、酥饼、鲜花饼、麻花做点心吃。酥油茶凑热喝上一口,青稞酒小盅满上,一声“扎西德勒”,气氛就搞起来了。

主角扎西登场主持,土司和夫人惊艳亮相,藏族歌舞一茬茬地动情演绎着……在主持扎西的热情引领下,台下的观众拍拍手,跺跺脚,呼应着浓郁的宴席氛围。

土司院落中央,篝火正待点燃……


09 束河古镇

赴古镇之约,探其气象,实在是一件勉为其难的事情,在束河古镇,亦是如此。

束河,位于丽江古城4公里处。古道、清泉、人家是束河古镇的传统风貌。这里也是纳西先民最早的集聚地,汇集了茶马文化、纳西文化、农耕文化、生态文化等,特色景观众多,也是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茶马古道重镇,这里游人如织,因此限流量,我们在统一扫码后,便见入口不远处的六棵石榴树,寓意红火多福,心里便自然多了几分好感。

沿街便是一条清流,贯穿了整个街区。街面干净,水的清澈和畅流更令人欣喜,不少人就坐在溪水边闲聊,憩息。这在全国知名古镇来说,也是非常少见的,无愧为“千年清泉之乡”。

我们先在四方街集合,在中心“福”字圈伸出脚来,沾点喜气。地接阿梁说,这里的几家普洱茶、牛肉干、银器专卖挺靠谱,我们信他,不少人后来多少都买了一些,挺给面。


退休教师老向这次跟我们来疗休养,玩得开心,便主动邀请我们坐马车游古镇,我们几个欣然从命。马车可坐五六人,反正一口价150元,我们就约了顺道的几位小学女教师,一起踏马巡街。

“好嘞,出发喽!”马夫甩出鞭,一声吆喝,马儿便“踢踏踢踏”地小跑起来,一路轻快,绕着古镇,又穿街走巷,好不痛快。

在马车踏街中,我们近距离地领略着古镇的风情与多样文化,徜徉花海,寻觅芳华,好似在慢品岁月,肆意挥洒闲适时光。市井小巷,聚拢来是烟火,摊开来是人间。

身着淡青色藏服,在小溪边撩着水的少女;一对拥着往“漫云居·花园美宿”的情侣;带着牛仔帽,路边小憩,摆弄相机的美女;瓦罐里的美丽小花,廊道里玩着手机、等待上菜的青年男女;咖啡馆里静坐,翻着书的女孩;某一处,正拍婚纱照的男女;牵着马,从雪山雪景观景台下走过的藏族女人;溪边长椅旁,眯着眼侧躺着的狗……慢慢地,心会跟着平静下来,你会发现,在束河古镇,那些清新、平和的韵味,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藏民族、纳西文化交融的走廊意味和悠远情怀……




这个盛夏,慢品滇川芳华,不虚此行。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4,922评论 6 497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1,591评论 3 389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60,546评论 0 350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7,467评论 1 288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6,553评论 6 38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0,580评论 1 293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588评论 3 414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8,334评论 0 270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780评论 1 307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7,092评论 2 330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270评论 1 344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925评论 5 338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573评论 3 322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194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437评论 1 268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7,154评论 2 366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4,127评论 2 35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