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简书里看到很多人关于写字的困惑。
有的写没多久,注销了;有的写着写着,迷茫了;还有的写着写着拼上了,日更或一日好几更;大多数的写手,大都还是正常的,能写的时候写,不能写的时候就不写。
写字可以做为一种生活,但毕竟不是全部生活。而真正要写出好的东西,一味地写,并不能够实现。
其实说实话,大多遇到简书的人,无论是第一种注销了的,第二种迷茫中的,还是第三种拼命三郎型,或者随遇而安略带努力型的,简书对于每个人都有着知遇之恩,它让你发现自己,是否真的热爱或者真的适合"写"这件事情。
(慎重声明,这些类型不包括来简书记录生活、表达感情的友人)
关于我的困惑
当我进入简书两个月,写下近四十篇文章的时候,我发现于我而言,最大的障碍是没时间。
常常脑子里冒出无数个标题,往往等到能够坐下来写的时候,只能选择大脑最边缘,也就是离"今天"最近的来写,因为这样的写起来不至于太费脑子,也省时间。
诗和散文相对容易些,如果碰到篇幅较大、内容需要构思的那种,往往需要好几天利用碎片时间来写,那种过程,写的顺利的话,成就感满满,如果中途写的不顺,多半还会影响到生活的状态,心情会不好。
相对于输出的受限,其实更为痛苦的是输入受限。用来写的时间不够用,用来看书的时间同样远远不够!
今年年初,山西卫视播放《三国》的时候,我就找出上下两部《三国演义》,读了上部的前半部,后来开始写字,觉得应该看些散文,就去附近的图书馆借了张爱玲和朱自清的散文,也都没看完,总觉得欠缺些什么,前几日又在当当上分别买了刘墉关于人性的,一本关于经营亲密关系的,还有一本《小王子》。
这些书,我都有看,但一本也没有看完。我知道总有一天我要把它们都读完,可是这样的读书,效率是不是也太低了?相对于基本每天都要用到的输出技能,阅读对它的辅助作用可想而知。可是我真的很难做到,只读一本书,尽快读完。
你不想以文换钱吗
很直白,以文换钱。
如果有平台约你写稿,有稿费。但他们没录用之前不能在任何地方发。你愿意吗?
等我写完那篇《如果生活辜负了你》之后,有平台邀约试稿。仿佛在大海里游了许久的人,突然碰到一艘船,愿意载你上岸的感觉,我为之激动了好几天。
接下来,摩拳擦掌,想要拿出自己的看家本领,大显身手。
结果,当我花费了几乎一周的时间精心打磨的一篇文章,盼走了星星盼太阳,盼了好几天后,从编辑那里得来的回复是,需要修改。
好嘛,文章是要拿出去展示的,自然要对得起看官,咱们很谦虚,修改,虽然不是很在行,但态度总是要有的。
尽管小编很忙很忙,还是极其负责地对第一次投稿的我提了很有针对性的两点建议,并不忘激励:海鸣威的文章要改十几次呢,红楼梦都是批阅十载,增删五次的,改文章比写更难……
尽管惜字如金,但字字玑珠啊!
对于我们这种在简书里只管写了投,大多只是同等水平或水平略有参差的笔友们,或身边根本不写文章只是随便看看热闹的人在看,对于修改文章这件事好比给自己动手术,那个难度真是有无从下手之感。
即便如此,还是卯足了劲,赶了半夜,据着小编的建议认认真真删减增添了不少内容,自己反复看了好多遍确认非常满意了之后,小心翼翼,满心期待地点了发送键……
晚上睡觉,做梦梦到自己拿到了稿酬,每篇300,每周一篇,一个月下来哇,生活费不用愁了……
稿子通不过,是你有待提高
写那篇文章花费了很长时间,从构思、落笔、定稿、投稿,到稿件得到回复、修改、再投稿,先后用了10天的时间。
这10天时间,我几乎没在简书更文,心情也从刚开始的期待、兴奋到后来的逐渐平静、淡然,不再期许。
我想这就好比一个长相平庸的人去参加选美大赛,看着身边的佳丽如云,自己分分钟被撂倒,淘汰出局,心里自是难过的。
看着公众号里时不时仍然更新的文章,我知道,没指望了。
但这对于来简书还不足三个月的我来说,不能不算是件好事。
你还需要很多的历练和积累。也就是开始说到关于输入和输出的问题。只有足够多的输入(阅读积累素材),才能保证高质量不费力的输出。
阅读是积累,多写是历练。
唯此,方能走的长久,越走路越宽。
所有的文字,终将市场化
如果有人对文字市场化感到质疑,那么我首先认为你对自己没有信心。
一个把几乎全部空余时间都拿来写字的人,如果“写”是为了默默无闻,不图名不为利,你何苦费劲吧啦为难自己?只是为了让自己舒心吗?可你明明认为写作是件苦差事啊!
毫无疑问,对于拼命写作的人来说,将你的文字和市场接轨,最终落实于稿酬、版权,那才是文字最终该有的归宿,是你、我及更多写字人共同的心愿。
只是,这条路,要走多久,才是尽头?
或者说,还要多久,我们才能真正的上路?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同路的你,共勉 。
备注:此文不适合高雅人士,只适合试图借写作有所发展的同仁们互相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