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本书教给我的是通过平时的积累和思考,不断地向自己追问原因来达到内心的平静和安稳。以期在以后处理问题的时候可以做到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出最符合自己心理追求的选择。
这本书纠正了我的一些错误观念。比如,多花时间并不意味着深入思考, 总是给自己心里暗示信息搜集还不够,来拖延自己做决定。
想起自己以前读书的时候,有一门画画课的期末考核, 课题一般就是提前一个月就公布了的。而我却等到最后一周,才着手开始画。而前面三周,都在所谓的brainstorm中浪费了。自己思考了一个又一个方案,没有开始画过一幅,最后却因为自己幻想中的一些困难,否定了自己的那些想法。直到一天,发现再不提笔就无法完成了,才慌乱的开始。而之前的那些思考,似乎也并未给自己带来任何实际的帮助。
又或者是,自己的毕业设计论文,有一部分是需要literature review其他文献的,而这一部分应该是告诉考官,我对这个课题一些思考。而自己因为偷懒,常常在项目开始之初,都并不曾用心去了解。而是在要交论文的时候,自己慌乱的生搬硬套一对网络资源,有些时候甚至心虚的无法自圆其说。
每每想起自己在死线到来前的疯狂熬夜,夜不能寐,焦虑,痛恨着自己平时的不思进取。读了这本书,才恍然大悟,其实自己完全没有必要那么“拚”。
作者提出了一个A4纸做笔记的方法,每天10分钟,10页笔记,针对10个困扰自己的问题。想到什么就写什么,不要避讳人名,遵从自己的内心。将每页笔记按主题类别归类,每三个月回顾一次。慢慢的就会发现困扰自己的问题在头脑中逐渐清晰。所以,作者这里记笔记的目的不是为了将来回顾,而是整理自己的思绪,给自己提供一个与自己交流的机会。
作者A4纸记笔记的方法固然好,但是我认为很受限于环境和资源。 我需要一个专门的桌子和书写材料,记录自己的想法,同时确保自己不被打扰。每天10页纸的整理也颇费功夫。
如果,有一种电子产品,手机APP可以提供同样的功能。我就可以利用零碎地时间,整理自己的思路,写完就可以放进文件夹里归档,非常方便。也可以由方便的检索功能,不受内存容量的限制。唯一美中不足是,可能没有办法overview同一主题下所有的笔记,从中提炼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