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歇后语里的历史
过去,东北地区有一个歇后语:“哈尔滨下崴子——远着呢”。
要弄清这个歇后语的含义,首先得说,“崴子”是什么——查词典得知,崴子[ wāi zi ],山水弯曲处——多用于地名。
在这个歇后语里,“崴子”是海参崴。哈尔滨离海参崴足有1900公里,所以说“哈尔滨下崴子——远着呢!”
为什么叫海参崴?因为那里盛产海参。
为什么要下崴子?因为海参崴地处北方,气候严寒,冷水里的海参虽然生长缓慢,但是品质高。那时,许多中国人,主要是闯关东的穷人,就下崴子捕捞海参。因为那里气候严寒,冬季漫长,不宜外地人久居,人们便以哈尔滨为落脚点,所以就有了这个歇后语。
不过很久以来中国人已经不下崴子了,因为那里已经成为俄国的地盘,而且不叫海参崴,叫“符拉迪沃斯托克”了。
“海参崴”是怎么变成“符拉迪沃斯托克”的呢?“符拉迪沃斯托克”是啥意思呢?
这事儿得从鸦片战争说起。
1840年的鸦片战争,西方列强用大炮轰开了我们的国门,这是大家都知道的历史。
但是贪婪的列强们并不满足他们得到的利益,为了得到更多的利益,1856年10月至1860年10月,英、法两国,以两个民间的案子为借口,联合发动了又一场侵华战争,史称“第二次鸦片战争”。
英法联军打到北京,蒙古族亲王僧格林沁帅三万蒙古骑兵在京东八里桥,被八千英法联军用火药枪打的人仰马翻,咸丰皇帝带着他的缤妃们仓惶逃往承德。这时的咸丰皇帝已经病入膏肓,不久以后就死在承德。英法联军进入北京,火烧了圆明园,掠走了里面的珍宝。
趁此机会,沙俄出兵远东,迫使清政府先后签订中俄《瑷珲条约》、《天津条约》,掠夺了我国东北黑龙江以北和乌苏里江以东,包括海参崴库页岛,10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沙俄把海参崴改名为“符拉迪沃斯托克”,在俄语里是“征服东方”的意思。然后他们把居住在那片土地上的中国人全部赶杀殆尽。海参崴华人的铺面房舍,被夺占或焚烧。
讲这段历史,不能不讲“江东六十四屯”。黑龙江左岸,有一片地区,历史上曾经有六十四个屯子,是中国百姓的集中居住地,由此得名“江东六十四屯”,面积3600平方公里。由于江东六十四屯居住大量中国居民,《中俄瑷珲条约》规定,中国人在江东六十四屯享有永久居住权,俄罗斯人不得侵犯。1900年八国联军进入北京,俄国趁机派兵制造了江东六十四屯惨案,俄国大兵把手无寸铁哭天号地的中国人赶进黑龙江,眼看着老弱妇孺在滔滔江水中上下翻滚,顺流而去。
就是因为那段历史,中国人再不能“下崴子”,“哈尔滨下崴子”这句歇后语也逐渐从人们的记忆中消失。
当世界进入2023年,俄国政府宣布,海参崴港对我国开放。过了不久,普大帝又宣布:俄国的远东地区,包括符拉迪沃斯托克和库页岛,向中国开放——中国人可以去租地耕种,可以去经商,可以去办企业。
现在,中国人又可以“下崴子”了,那句“哈尔滨下崴子”的歇后语,是否会醒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