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中国社会,城市化进程加剧,在迅速发展的背后,人口的相互流动也日益剧增!
因此,我国的绝大部分人都需要一种相对标准化语言来进行沟通,当然这就是普通话!至少今天国人不管是去黑龙江还是去新疆,无论是去云南大理还是广西桂林,乃至方言难度系数较高的广东和江浙一带,只要会普通话都交流无障碍。
毕竟,我们的官媒也是推崇普通话的,就是看中了它具有很好的传播性和交流性。
因此针对儿童教育来看,在开始踏入学校的时候,就会统一接受很正统和正规普通话教育,而学校里就会要求所有的教师职工都采用普通话来教学。
移居到另一个城市的话,是否值得学习当地语言?
以上这些呢,都是体现了学习普通话的重要性。
但是,我想结合题主的问题来说,我如果移居到另一个地方,从结论上来说肯定会去学当地方言的!
毕竟,我国是一个人口组成多元,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大国,在考虑到了所有人都能够交流方便的事情后,也需要兼顾到历史文化的传承以及部分类似于少数民族聚居地的地方特色的保护。
要知道,很多地方的方言,都是当地文化以及长久历史的一个缩影!如果您有机会来游走中国境内的风光美景以及大好河山,过程中自然会发现不少地方都颇具特色。有些地方之所以那么吸引人去关注、往往都离不开其浓厚的地方文化以及历史的传承。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如果任何一个地方,脱离其自身的历史文化背景,那都会变得像美国那种高度现代的工业化国家,大部分地方毫无底蕴可言。承载着这种传承的重要元素,我可以肯定地说,那就是方言的存在!
像如果您来到了东南地区的广东省,乘坐交通工具时,很多城市都会听到普通话报站之后的粤语报站。在我看来,这样的情形,是非常值得推崇的,确保了大局的同时,对元素的多元性进行包容式对待。
乃至于一些少数民族聚居区域,有些还有自己完整的语言系统,会像汉语一样拥有完整的文字传承。这些都在为了当地文化的生生不息,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地方文化与历史有必要得到良好的传承
方言在当地生活中,承载着非常重要的一环。但是,现如今很多城市的新一代,都渐渐地脱离了方言,变成只会普通话的孩子们了。
像广州、成都这样一些地方,随便调两名小学生问个路,能够说一口流利的方言的孩子真的是少之又少!这样的情形往往让人感到一丝危机,这也是如今很多社会学家在多种渠道不断强调的!
在学好普通话的基础上,每个地方在教育上也有必要兼顾好当地方言的传承。当然作为个人观点,针对孩子们学方言之事,是举双手赞成的,所以,自己如果是移居到别的城市,定会率先学习当地方言!尽可能融入到当地最深层次的地方去,也希望下一代都能将各地方言传承下去,我甚至为我国有在语言上的有如此的多元性和丰富性感到无尽的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