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以学生为主体教学

《青蛙卖泥塘》

参与北京东城区教研活动的时候,我很荣幸听了和平里四小的叶明老师上的

《青蛙卖泥塘》。叶明老师的课堂不仅能够激发学生阅读文本、探索文本的乐趣,

更重要的是在学生自我展示和评价中促进了他们语言表达的发展。因此,我把叶

明老师的课推荐到继续教育网给老师们观摩,希望老师们能够受到一些启发。叶

明老师的课优点很多,我从“以学生为主体开展教学”的角度,跟大家分享我对

这节课以及我们语文教学的一些看法。

为何从以“以学生为主体”来谈?新教材使用之后,我去各省市区县农村听

课调研时,现在全国大部分的城市和农村,教学硬件措施都比较齐备,无论在哪

里,教师在课堂上基本都可以使用多种教学手段来进行教学,都有精美的PPT,

挂图,字词卡片等,也无论哪里,学生都可以享受到更丰富的教学资源。但听了

很多课后,有一个最直观最强烈的感受,就是有些课堂上,老师设置的教学目标、

提出的问题、采用方法手段等是脱离学生实际的,这是造成教学质量不理想的一

个很重要的原因。因为脱离了具体的学情,尽管在课堂上我们虽然看到了一步接

一步的教学流程以及丰富的教学手段的展示,却看不到学生能力的发展。

什么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呢?我觉得有以下几点可供我们老师参考。

一是对学生的“前知识、前能力、前经验”有充分的了解。

这里所谓的“前

知识,前能力,前经验”,是指学生在上这节课之前,已经大致掌握了多少知识、

已经具备什么能力,是否有相关的体验。比如说有些老师很经常问:本篇课文有

几个自然段?学习数自然段从一年级上学期就已经学过了,对于二年级学生而言,

就太简单了,这应该是内化成他们的学习习惯,在课前简单标示即可,方便教学

时师生定位到相应的自然段。其他类似的问题还有“这句话是谁说的,说了什么”

之类的,像这类梳理课文基本信息的题目,对学生来说也不是难度很大,不具备

新知新得的意义,提出来也太碎,可以少提。

如果非要给叶老师的课提出改进的意见,有一个地方倒是值得我们老师注意,

就是叶老师在让学生摆图的时候,他是面向黑板,侧着对老师讲述的。这在现实

课堂中,如果一个同学只是对着黑板或者只对老师讲述,其他同学很容易就分散

了精神。这种情况在课堂上很常见,一个同学回答问题时间过程,其他学生就没

有耐心了。这里最关键的问题,是因为回答问题或者展示的学生没有面对着倾听

者来讲述,从而导致对话的环境的缺失。我们老师在课堂上要注意,让某一些学

生回答比较长的问题或者做展示时,比如说讲故事啊,要记得让他面向全班同学,

时刻培养学生注意口语交际的意识。这样讲的人才会更自然,听的学生才会更注

意倾听。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