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时候,不是孩子不听话,而是大人的话没有说到孩子的心里去,有的人把孩子比喻成天书,想要让孩子听话,就要先了解他,读懂他,所以说,学会跟孩子沟通,应该是每个家长的必修课。
一、欲擒故纵
“欲擒故纵|法针对婴幼儿的好奇、逆反、求趣等心里特点,采用“故意放手”“有意忽略”等手段,进行引导或让孩子亲自去体验,让孩子在尝试、体验中积累生活经验,在参与和亲身感受中懂得一些生活常识和做人的道理。如你不想让他做的事情偏偏故意让他去做;很想让他参与的活动,却有意不邀请他参加……有时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适当满足
“适当满足”法就是对孩子的要求不一定全部满足,但是可以满足一部分,哪怕是仅仅满足一点点,只要让孩子的心理得到一定的平衡,你会发现,大多数时候,小孩子并非“刁蛮任性”而是很通情达理的。
三、换位体验
“换位体验”法就是采用角色互换的方式,让孩子站到对方的角度去体验和感受,通过成人的教育和引导使孩子学会换位思考,意识到自己某些行为的不当而愿意自我纠正和约束。这样的“换位体验”往往比一味说教更有效。
四、巧用童谣
儿歌和童谣简短、压韵、琅琅上口,很受孩子们的喜爱,有的时候长篇大论的说教也许不起作用,生动有趣又具有教育意义的儿歌或者童谣小孩子却很乐于接受,成人可以在恰当的时候巧妙利用童谣对孩子进行提醒、启发及教育。
五、情绪转移
中国有句俗话说:"孩子的脸,六月的天,说变就变.道出了婴幼儿的注意力很容易转移这一特点,教育者就可以充分利用这一心理特点。当孩子有不良情绪的时候,用感兴趣的话题或者事物吸引孩子,及时转移注意力,使孩子从不良的情绪中尽快地脱离出来或者转移对某种事情的关注。
六、条件互换
“条件互换”法就是当孩子提出条件的时候,成人可以适当地向孩子提出某些条件进行交换,(回敬孩子一个条件)以便让孩子明白:不是所有的要求都可以得到满足,有的时候则需要等待,有的时候是有条件的、也需要自己的付出和努力,还有的时候无理的要求是无法达到目的的。
七、明知故问
当孩子用不当的方式表达自己意愿的时候,大人明明知道孩子的需求,却有意装糊涂,表示不理解、不明白,并适时地向幼儿发问,引导孩子学会用正确的方式和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愿和需求。
本文根据胡轶群老师在每周微课分享整理而来,笔记内容有所删减,如果你想免费听74节育儿大咖微课,你可以在微信公众号中搜索“每周微课”,关注我们,点击往期笔记,有录音有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