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开始让我想要读《目送》,是因为那段传诵颇广的话:
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告诉你,不必追。——《目送》
高三那年春天,七十多岁的外婆因为风寒病倒了,检查结果是癌症晚期。在这之前,她一直在照顾我的生活起居,清晨与黑夜,手脚麻利,并不像是即将走到生命尽头的老人。
确诊后,医院给出了手术方案,但因为外婆年纪和身体状况的原因,医生认为外婆并不能熬过那种痛苦,手术也不一定能成功。最终,出于权衡考虑,选择了保守治疗。我是自习下课回到家,才知道外婆被送回了乡下,安排由舅妈他们照顾。
记不起来是4月还是5月了,妈妈带我回去看望外婆。因为进食困难,那时候外婆已经不能站起来迎接我们了。她戴着毛线帽子,安静地靠在木椅上,前胸与后背似乎完全靠肋骨撑起,随着呼吸鼓起又塌下;两只手抱着膝盖蜷缩着,三寸金莲蹬在椅子上,地上摆着同样大小的棉鞋,颇有些不羁的味道。
我搬了小板凳在她边上坐下,握着她粗糙起茧的手,我能看见她手上的骨骼分明与血脉清晰,也第一次知道什么是“皮包骨头”。我想尝试把她的手指关节掰直,她轻轻笑着说:人老了,直不起了啊。
直到我告别她回城里去,她都在椅子上没有动身,只是远远地目送我从院子里走出去,再拐过转角的地方。以往,她可都会送我走着一段小路,一直送我到小镇的路边,看着我上车再慢慢往回走的。
他的嘴不能言语,他的眼睛不能传神,他的手不能动弹,他的心跳愈来愈微弱,他意见失去了所有能够和你们感应的密码,但是你天打雷劈地肯定:他心中不舍,他心中留恋,他想触摸、想拥抱、想流泪、想爱……——《目送》
外婆最后还是没有坚持到我高考之后,再见她,就已经是一张黑白照片了。照片里的她,依然目光明亮,精神矍铄。
只是,就像我不知道外婆最后一次目送我离开时心里想了些什么,我不知道她最后病重离开时想了些什么,也不知道她目光明亮之下是不是也会有一些不舍和留恋。
不过我想,就像外婆悄无声息离开一样,在我生命中也悄无声息的少了一道目光,一份将近半个世纪凝视着我、目送着我目光。
时间无言,一生目送。
《目送》,我是花了将近2个月的时间才读完。
书里讲的故事,就像一个引子,时常让我陷入对过往的拷问,把一些不愿意面对和接受的事实再翻出来,怅然若失。
中间有一段时间甚至不敢再翻这本书,因为有些共鸣强烈到让我不能自抑地觉得心酸并泪目,比如对过往的追忆,未来可能面临的窘境。